1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经济性强、涉及面广,业务知识要求高,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优化仪器设备管理流程,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仪器设备管理实效,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1重采购、轻管理 。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
长期以来,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仪器设备“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仪器设备整体利用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部分高校在仪器设备购置过程中,对仪器设备性能和校内同类设备拥有与使用情况调研不充分,经常为满足某一单一功能需求、某一时段要求或为完成某一项目而购置仪器设备,导致仪器设备利用率低。[1]
(2)缺乏有效的信息传播与共享机制,仪器设备共享程度低。
(3)部分高校对仪器设备维修工作不重视,维修经费紧缺,仪器设备缺乏科学的维护和维修,设备待修、缓修的情况比较普遍。
(4)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账物不符、移交不清等现象。
(5)部分高校未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仪器设备的精度和使用寿命。
1.2忽视档案建设 ,仪器设备档案质量不高
仪器设备档案能全面系统的反馈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完好率、利用率以及售后服务水平等情况,是高校管理同类仪器设备的重要参考。[2]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对仪器设备档案的建设与管理没有足够重视,设备档案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未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明确仪器设备使用单位、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以及档案管理部门在仪器设备档案建设与管理中的责任。
(2)未严格仪器设备档案建设工作,部分仪器设备的申购报告、计划、论证报告、招标资料、随机资料、安装调试记录、验收报告及文件材料等没有及时归档,售后服务、使用和检修、故障事故记录不全,大大降低设备档案的利用价值。
1.3不重视管理队伍建设 ,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素
质有待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和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受高校政策和待遇等因素影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变动比较频繁。人员异动时,工作交接不到位,新的管理人员由于理论基础不牢固,实践经验缺乏,加之对管理的仪器设备现状不了解,短时间内很难胜任设备管理工作。另外,部分高校忽略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专业基础、设备操作、维修保养及功能开发等方面的素质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4未建立设备管理平台 ,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为实现仪器设备的规范化、动态化、科学化管理,需要高校与时俱进,引进先进的设备管理系统,搭建适合本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平台,对仪器设备台账、使用、维修、报废等情况进行网络化管理。然而,许多高校对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进程进展缓慢,影响设备管理的实效。
2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对策
针对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对症下药,辨证施治: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执行力;搭建仪器设备管理平台,提升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开展资产清查,推动设备管理精细化;加强设备维修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2.1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提高执行力
按照科学性、规范性、必要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提高制度执行力。
(1)对现有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对那些已经过时的制度予以废除,对交叉重叠甚至相互矛盾的制度重新整合,对有缺陷和漏洞的制度修改完善,对仪器设备管理的新领域研究制定相关制度。[3]
(2)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与追责机制,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效能建设为抓手,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督查,提高制度执行力。
(3)严格设备管理工作流程。一是严格档案建设各项工作流程,确保仪器设备在论证、购置、安装调试和使用各阶段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图片、音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以及随机文件资料能够及时归档[2];二是严格设备入账、使用、维修、调拨、报废和人员异动等工作流程,规范设备日常管理。
2.2搭建仪器设备管理平台, 提升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要从本校实际出发,搭建适合本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平台,提高仪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根据学校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搭建一个涵盖设备日常账务管理、维修管理、信息展示与预约使用管理等系统的管理平台,对仪器设备台账、使用、维修、报废等情况进行网络化管理。
(2)以网络系统数据为基础,加强设备管理。一是根据设备完好率、使用率和维修等情况,为仪器设备购置提供参考;二是根据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加强对仪器设备购置论证、维修和使用效益评价等工作的管理;三是对技术淘汰、闲置仪器设备及时进行调拨,对待修仪器设备及时组织维修,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
2.3开展资产清查 ,推动设备管理精细化
资产清查工作是高校资产管理的一项基础性的业务工作,对于保障学校资产安全、完整和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要不定期地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推动设备管理精细化。
(1)小型清查常态化。对当年新增的资产,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要安排专人对学校各单位标签粘贴、存放地点、使用情况进行清查。
(2)大型清查制度化。将资产清查工作写入设备管理制度,每隔几年对各单位仪器设备进行全校性的清查。为做好此项工作,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要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领导、整改落实和成果巩固等工作,不断提高资产清查工作的群众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3)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强化仪器设备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加强仪器设备入账、调剂、增值、减值、报损、报废等环节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4]
2.4加强仪器设备维修管理,提高完好率
仪器设备维修可以消除设备故障,改善设备性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要多途径加强设备管理,提高其完好率。
(1)统筹考虑仪器设备所处的使用阶段、类型、原值、生产国家、经费来源与使用方向,合理安排维修工作。
(2)分类组织维修。大型仪器设备维修以状态监测为基础,以可靠性维修为中心,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中型仪器设备主动维修,邀请生产厂家或专业维修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机内保养和功能性保养,及时更换有故障隐患的配件,如老化的电子元件、导线,过了正常使用期的光源等,把故障排除在使用之前,降低维修费用;常用小型仪器设备以故障维修为主,维保为辅。[5,6]
(3)对集成化、智能化的新型仪器设备进行改善性修理,及时升级操作软件等。[5]
2.5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高校设备管理部门要多途径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培训,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专题研讨会等方式,组织学习有关法规、制度和设备使用技能,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科学管理能力和设备使用维护与开发水平。
(2)制作仪器设备管理系统操作说明和设备常用分类号等文字与视频材料,提高管理人员使用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能力。
(3)建立校内仪器设备管理人员QQ群,通过QQ群及时发布有关制度和通知,及时解答有关仪器设备管理系统问题,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4)通过设立大型仪器设备研发基金、技术成果奖等方式,鼓励和吸引高水平、高技术人才从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7];同时通过设立设备共享使用技术服务费(劳务费)等激励机制,稳定现有高水平仪器设备管理人员。
3结束语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业务性很强又烦琐细致的工作,设备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精细化的工作理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机制,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使其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袁雄 欧阳中万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产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