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色建筑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校园的发展也必然朝着“低碳、节能、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校园绿色建筑改扩建应强调绿色生态、节能环保和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注重校园中建筑、人、环境之间的和谐。提倡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校园改造方针,注重设计理念的合理性、独创性,创造舒适、低能耗的绿色校园环境。
【关键词】校园;绿色建筑;改扩建
1总体设计理念
1.1延续传统格局
每一个大学的老校区都有相当长的历史,因此在改造和扩建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它与其它建筑之间的关系,对整个校园形象的影响。绿色校园建筑首先要有整体规划,尽量保护原来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要充分考虑有合理的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
1.2关注生态环境
在改造校园的过程中,我们要在校园整体规划结构上,综合考虑校园与自然、校园与大学园区、校园与学校自身特色三方面的关系,创造出兼具生态性、开放性和人文性的现代化大学校园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校园中的现状水网体系形成校园人工水系,兼顾排洪、生态和景观的需要。并以此为师生提供更为直接的亲水生活环境。
1.3营造人性与自然的校园网络
校园网络系统主要由道路和绿化系统为骨架构成。校园的规划网络要体现出人文和自然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功能上以人为本,环境上体现出自然与生态特色。在交通上力求形成一个联系便捷,并与景观紧密结合,同时强调交通组织以人为本,以步行和自行车为本。
1.4关注功能分区
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展,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使用要求,而如何使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以体现“以人为本”的分区理念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1.5关注校园特色
新建大学校园在全国各地“速成”,如何在改造和新建过程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如何营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苏州大学校园的改建就要有苏州当地的特点,要有“苏韵”,而不是照搬上海的某校园的特色。
1.6关注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校园规划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发展,如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1.7建筑单体设计
个性建筑创作应当与校园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周边环境融合,并反映自身建筑的个性。注重功能的合理,建筑具有通用性、开放性、综合性、灵活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建筑设计注重内外空间的交流、渗透、创造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建筑设计强调地域性,文化性,造型典雅,大气,富有理性,以反映大学文化之精神。
2苏州大学北校区未来改造的设计要点
我们设想将设计学院搬迁至苏州大学北校区,北校区地处苏州市区,具有浓厚的苏州气息,但是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我们项目改造的宗旨,是结合基地闹市区位和现有环境,改造为具有独特艺术氛围的场所,为设计专业师生提供优雅独特的学习环境。
2.1总体布局
为体现校园建筑与社会空间的融合性,扩大校区入口广场的面积,并设计为开放性校园环境,使人有良好的视野范围和景观视觉。现有校园主干道两侧为古树,因此予以保护,加宽校园入口干道,形成林荫大道,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干道两侧分设设计研究生学院与设计产业园,并用景观连廊衔接在一起,不仅可以使学院与设计园交通流线畅通,同时避免了校区原有老建筑“知行楼”对新建建筑的视觉影响,让行人感受到新校园带来的现代气息。
2.2设计学院整体布局
整个建筑群分为教学区,行政办公,教授工作室以及公共展览空间四个部分。学院大楼平面空间布局采用适当多栋分散布置,再设置建筑之间连接体的园林建筑布局,建筑单体与室外庭院虚实相生,教授工作室采用小栋建筑,每座建筑小楼间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衔接,再现了苏州园林的空间艺术,达到移步换景的特点。从平面来看,建筑与环境虚实相结合,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2.3设计产业园整体布局
创意设计园利用基地西侧优美的树木环境,采用自由的布局形态来安排整个创意设计园的平面布局。本楼功能分为接待、会议、研究所、学生创业办公室,每层空间都有可供创业的研究生交流的开放空间,建筑伫立在环境之中,并与周围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人能有一种生态野趣的感觉,与树共处,与自然为伴,建筑内部核心处做中庭,有利于自然通风、自然采光。
2.4单体建筑设计要点
对于设计学院来说,可以在教授工作室周围设连廊空间,或收或放,形成交流空间,各层连廊参差叠落,树木从缝隙中生长出来,创造一个与自然亲近的空间环境。建筑多采用南北朝向,通风采光效果极佳,南侧开大面积落地玻璃窗,并采用水平遮阳板避免建筑能耗过高。对于设计产业园来说,主入口设在建筑南侧,开敞的入口广场为人们提供了宽阔的交流空间,舒展的建筑形态有如人的双臂展开怀抱,拥抱人们进入其建筑当中。创意园一层与二层设接待、研究室以及会议室等功能空间,满足设计人员不同的功能需求。中庭采用自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对能源的消耗。同时在中庭两侧设交流空间,使得设计人员可以没有阻碍的进行人际交流。三、四层工作室与小型会议室以及独处的思考空间,为设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的同时,也同时有公共交流空间和私密的独处空间可选择。
3结语
校园建筑应当注重的各个方面,建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延续传统格局、关注生态环境、营造人性与自然的校园网络、功能分区、校园特色、建筑单体设计等等,校园要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
参考文献
[1]范全志.智能化推进绿色校园建筑的探讨[J].能源与环境,2005(2):36-37.
作者:杨丹 单位: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相关专题: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计算机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