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政金融 >

小学数学创新技能培养论述

一、引导学生产生联想,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联想是思维的起源,而且是一个可以引起兴趣和快乐感觉的思维过程。在创新思维的培养环节中,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从一个事物出发,在不同的事物上通过联想找到相同之处,这是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利用的过程,这是对同等知识相互联系的联想。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知识点产生联想,学生的潜意识里会对自己较为擅长的问题产生兴趣,这个联想过程如果在正式的知识点教学前完成,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为进一步深入地学习打好基础。

比如,在引入乘法结合律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引入问题:60×17,使用传统的竖式计算呢,还是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学生经过讨论,可能会得出结论17=10+7,再进一步17=10+5+2,这样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所以60×17=60×(10+5+2),这就是结合律。学生理解知识点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产生联想:17×50+41×50+42×50等于多少呢,学生自然会想到乘法的结合律得出简化算法:通过结合律(17+41+42)×50化为100×50,这样,复杂的问题简化了,学生不仅牢记了知识,还培养了联想创新的思维能力。

二、将学习经验上升为全面思维能力,进一步升华为直觉

初、高中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同样的问题,自己经常是可以想到大的方面,但常常忽略某一隐藏的关键点。考试中,这些关键点也正是拉开数学成绩档次的所在。有些人认为这是不同学生智力上的差异,其实不然,这是思维不够全面的表现,而这种能力往往在小学时可以培养出来的。首先,在整个数学知识点的设置中,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目的的,所以教师应注意学生思维体系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隐性问题,比如,给定边长的正方体,让学生求表面积,再将该正方体切割成若干个几何体,再求表面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由于切割而新增加的面,而不是按照原来的正方体求表面积。这是一个简单的教学实例,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不同程度的拼接实例,让学生在一个个实例中能够产生注意隐性问题的直觉,进入思维的潜意识。直觉的培养是思维经过一定地积累后的升华,是在系统的思维训练后,一种由理性转换为感性的思维缩减过程,学生利用这种直觉会在面临问题时迅速判断,并能正确地把握逻辑策略,利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得出正确答案。

在中国缺少核心科技产业的今天,培养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祖国发展壮大的必然需要,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师应该将教育变成培养创新素质的艺术,不断学习、不断摸索,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路径,为祖国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作者:黄剑云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小学数学创新技能培养论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zjr/140725.html

    相关专题:代写文章 兼职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上一篇:构建公民宪法权利诉讼制度
    下一篇:云计算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