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装设计教育现状
第一,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不健全,教学方法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高校在服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在教学思想与方法上缺乏欧美创新意识。最早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办专科,再是苏州丝绸工学院开办本科,接下来是其他艺术学校、纺织学校、轻工学校开设服装专业最后成立服装系,从而一些综合型的大学、师范、高职也都开设了服装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许多学校脱离了市场的需求,调查很多重点高校吸取精华与重组优点,从而得出自己认为很满意培养方案与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也是传统的内容,较重视基础基础教育和绘画的基础教育,除大量的公共基础课外,开设的专业课让学生都是在围绕画好服装设计效果图和裁剪制作工艺上花时间,觉得效果图画的好看,就认为设计学好了。许多学校教学方法落后,一味的重视服装的艺术性的培养却忽略了服装技术的培养;还有一些学校太注重“技术型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做出低廉的服装产品,脱离了市场,丢掉了服装设计的内涵和创新的理念。第二,加强服装产品材料研发,加强服装高科技技术运用。加快相关标准建设,来推进绿色环保服装、功能性服装研究开发。“科学技术上第一生产力”,面料是服装设计三要素之一还是最基本要素,更是设计师们抒发自我灵感、表达自我情绪、表达美的最语言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的需求,纳米技术的出现,陆续就有了纳米特种功能纤维、纳米毛针织品;有了环保意识,就有了新型环保面料,彩色棉、竹炭纤维、生态羊毛水果纤维、麻纤维等多种植物纤维。设计领域也不断在运用高科技,服装的三维模型扫描系统可以很快的扫描模特身体上各项指标数据。我国很多高校的沿用落后的办学条件,教学里没有将高科技信息应用到课堂,没有实验室学生很难真正了解服装面料的性质,服装设计教学如何面对当今全球化、科技化时代?
二、对策
对策一:当然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改变教育体制和现行办学大环境,但校间应多交流、多整合资源,互渗透、资源共享,科学合理地规划学科专业的建设,及时的将科研成果及时的融入到教学当中去。结合市场,多与企业交流合作;经常的邀请服装设计师、企业家等人才来学校讲座,让学生能了解市场,学习市场知识,在调整合理的师资结构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企业得到更多实践的学习机会。以“产、学、研”的模式促动专业发展,让老师、同学及时与市场接轨。学校应该提供平台,多鼓励教师多出去学习专业知识,不能闭门造车。对策二:学院不仅对老师要作“教师评价”,还应该对开设的课程作“课程评价”。例如:课程偏重理论的教师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专业课程结构设置的是否合理,能否扩宽学生的学习面;偏重于动手能力的能否会使学生忽视理论知识结构;教学安排注重最后的结果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等。美术生其功底较好,应重视严谨的设计态度和工艺技术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及能力。经常跑市场,让学生了解市场,调研市场能充分让学生发挥无限想象能力。多开动员大会,及时培养学生有“民族”“创新”“品牌”“超前”的意识。应从实际出发,发扬“大胆开拓,务实进取”的精神,取长补短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处理好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关系、综合素质和工艺技术的关系、核心课与基础课的关系、共性和特色的关系。常言道:“教无法、学无法、有法之无法,方为至法。”对策三:我国服装院校应该有一到两个服装材料实验室,根据市场变化、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课程、调整资源结构,真正将服装设计教学做活、做鲜、做到市场前沿。学校还应多组织学生去服装企业和面料生产企业实习,多了解服装企业如何运用高科技,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服装设计的能力。当今服创意文化市场装产业环境下,服装企业最需要既擅长服装设计,又要懂工艺、材料、版型、流行、营销运作的人才。人才是当今最为宝贵的资源已成为不争的共识,服装院校应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科学生产力,为学生、企业、社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市场为导向,真正落实教育服务社会的目标。
作者:高韬 况丽红 单位: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