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政金融 >

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评估探索

【摘要】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由于人员数量大、流动性强等特点,极易出现安全风险。本文介绍了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概况以及风险评估的框架与流程,并对风险评估标准化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对于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评估;标准化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员密集场所在数量上以及规模上都有了巨大的增长。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由于具有人员数量大、流动性强等特点,其所面临的风险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将造成难以估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2014年底,上海市外滩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恶劣社会影响,十分发人深省。这起事故充分暴露出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缺乏风险控制机制和足够的应对风险措施的普遍问题,更加凸显了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国际社会十分注重通过标准化的手段来规范、提升风险评估的效率与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国外仅覆盖“风险评估”等领域的标准就有200余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国际标准《风险管理—风险评定技术》(ISO/IEC31010:2009),更是推荐了31种通用性的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为开展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我国虽然已经逐步意识到风险评估在城市应急管理中的重要性,但多停留在理论研究上,相关标准化工作开展还不够,尤其缺乏针对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评估的专门标准,为我国开展城市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管理工作带了诸多不便。

1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概况

1.1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的范围及特点

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中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了明确定义,一般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具体可包括餐饮酒店、商场超市、医院、学校、图书馆、展览馆、地铁公交站点、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大型活动的举办场所等。其主要特点一般具有:场所内人员的数量和密度均很大;场所内人员流动性较强;场所内人员构成十分复杂;场所中经常发生人员密集的情况;存在的安全隐患多,事故易发、多发;对社会公众的开放性较强。

1.2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的主要类型

考虑到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的自身特点以及所处环境,下表整理提供了城市人员密集场所所可能面临到的一些安全风险类型。

2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评估框架及流程

2.1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评估各要素关系

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评估主要包括资产、威胁、脆弱性以及防范措施等四个基本要素,各基本要素及其属性之间的具体关系(如图1)表述如下:(1)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的功能目标依赖于资产来实现,其依赖性越大,则场所对安全风险的承受能力越小。(2)资产具有资产价值,其大小取决于场所的功能目标对资产的依赖性程度,依赖性越大则价值也越大。(3)威胁引发安全风险,资产所受到的威胁越多则场所内存在的安全风险也越大,并且,威胁通过利用脆弱性从而演变成为突发事件。(4)脆弱性是在场所的安全需求无法满足时形成的,其能够暴露资产的弱点,暴露得越多则场所内存在的安全风险也越大。(5)场所内安全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及对安全风险的主观认识导出场所的安全需求。(6)场所的安全需求能够通过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来得到满足,其实施成本需结合资产价值来综合考虑。(7)防范措施可对威胁进行抵御,进而降低安全风险。(8)剩余风险分两种,一种是因当前防范措施不当或无效,而需采取进一步防范措施方可控制的安全风险;另一种则是在综合权衡实施成本和安全效益之后,而决定不予控制的安全风险。(9)剩余风险可能会在未来诱发新的突发事件,应密切监视。

2.2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分析原理

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分析紧紧基本要素中的围绕资产、威胁及脆弱性三者进行展开。其中,资产的属性为资产价值;威胁的属性主要包括威胁的主体、动机、攻击途径、影响范围、出现频率等;脆弱性的属性包括资产所暴露出弱点的可利用程度和严重程度。风险分析的主要原理,如图2。(1)识别资产的基本情况,并判断资产价值的重要性等级。(2)识别威胁的基本情况,并对威胁出现的频率进行分级。(3)针对重要资产,识别其脆弱性的基本情况,并对弱点的可利用程度和严重程度分别进行分级。(4)综合威胁出现的频率、威胁利用脆弱性的难易程度等结论,分析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5)综合脆弱性的严重程度、突发事件所影响资产的价值等结论,估算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6)通过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突发事件发生所造成的损失这两个指标,即可分析计算出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对场所的影响(风险值)。2.3风险评估的标准化实施流程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评估的具体实施流程如图3。

3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评估标准化的实施

3.1准备阶段

3.1.1组建风险评估团队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评估标准化首先应保证人员配备的标准化。建议根据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的自身特点以及所处环境,选择相适应的评估组成员。评估组成员应涵盖但不局限于以下几类人群中进行抽样,并且人员总数和构成比例合理,与其场所特点相匹配。(1)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以及一线救援人员。其应具有3年以上一线工作经验,并曾亲身参与类似突发事件的救援过程;其人数应占评估组总人数的1/3以上。(2)熟悉风险评估、公共安全等理论的第三方专家,如有必要,还需考虑引入心理学及社会学专家对人群的风险行为进行预测。专家应具有3年以上一线工作经验,且占评估组总人数的1/3以上。(3)类似突发事件的现场见证者或幸存者。3.1.2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为保证整个风险评估标准化过程的有效性,需要在前期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具体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1)明确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评估的目标。(2)圈定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评估的范围。(3)对待评估的城市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系统调研。(4)确定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和方法。(5)制定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评估的具体方案。

3.2风险识别

3.2.1资产识别资产识别首先要求识别出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所可能影响的各种资产,主要包括人员、建筑、活动、信息、设备等。其中人员是最关键的资产,通过收集相关信息,预测评估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类型和数量,并掌握场所内人员的年龄分布、旅行目的、身份地位等信息,以了解不同人群在场所中的表现;建筑不仅具有自身的价值,而且作为人员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安全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关系着人员的安全;有些人员密集场所的功能目标是为了举行大型活动,因而,能够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各种信息、设备是人员密集场所运行的信息基础和物质基础,在进行风险评估也应对其进行考虑。然后,针对所识别的各项资产,需要通过分析其相关安全特性,综合评定得出资产价值并根据重要性进行分级,进而确定需要保护重要资产的范围和优先顺序。一般情况下可将资产价值的重要性等级按照很高、高、中、低、很低将其划分为五级。3.2.2威胁识别威胁识别应根据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的自身特点以及所处环境,分析是否存在表1中所列各类风险,然后根据风险来源逐一识别威胁并了解威胁的具体情况。在综合考虑威胁的各属性情况后,进一步判断威胁出现的频率。频率由评估组根据历史统计数据、行业相关经验或仿真情景模拟等方式得出,并应获得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相关方的认可。最后,对威胁出现的频率进行分级,一般情况下可将威胁的频率等级按照很高、高、中、低、很低将其划分为五级。3.2.3脆弱性识别脆弱性识别通常围绕所需要保护的重要资产为核心,逐一识别其可能被威胁利用的弱点,并对弱点的可利用程度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例如,对于人员资产,就需要重点对人员的流动特性与拥挤现象给予关注;而对于建筑资产,需考虑场所类型、建筑材料、整体布局、防火设计、通风系统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在脆弱性识别过程中,评估组必须站在威胁主体的角度观察和考虑问题,并结合弱点的暴露程度、技术实现的难易程度以及社会的关注程度等,对已识别弱点的可利用程度以及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一般情况下,弱点的可利用程度以及严重程度等级均可以按照很高、高、中、低、很低将其划分为五级。3.2.4已有防范措施确认在对以上基本要素进行完识别之后,评估组需要进一步评判场所内现有防范措施是否真正地降低了脆弱性并抵御了威胁,以确认防范措施的恰当有效:确认为有效的防范措施,应继续加以保持,并防止重复实施,以避免耗费不必要的工作和费用;确认为不恰当的防范措施,应核实是否应被取消或进行修正,或选择采用更为适合的防范措施进行替代。

3.3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主要通过采用合适的方法与工具来确定威胁利用脆弱性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综合突发事件所影响的资产价值以及资产脆弱性的严重程度,以此来判断如果突发事件发生可能对场所功能目标所造成的影响,即安全风险。计算风险值时,评估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风险计算方法,例如矩阵法或相乘法:矩阵法通过将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之间的二维关系构造为一个二维矩阵表,以此为根据对照可能性值和损失值来查找出风险值;相乘法通过构造经验函数,将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数学运算后得出风险值。

3.4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将根据场所内风险值的分布状况,对风险分析的结果进行风险分级,并明确各风险等级具体所对应的风险值范围。一般情况下,风险等级可以按照很高、高、中、低、很低将其划分为五级。评估组在综合分析场所安全风险成本与效益的基础上,提出风险等级的可接受范围,并对各风险情况进行评价:风险等级如低于范围下限,则继续保持该风险对应防范措施;风险等级如在可接受范围内,则在保持对应防范措施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考虑是否进一步采取新的防范措施来不断降低风险;风险等级如超出范围上限,则需要针对该风险的脆弱性制定风险处理计划,以明确用以弥补脆弱性的防范措施(从管理与技术方面考虑)以及措施的预期效果、实施条件、进度安排、责任部门等,并参照前文风险评估的流程对剩余风险进行评估,以确保已将该风险减轻至可接受范围或消除。

参考文献

[1]寇丽平.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评估理论与标准化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2]刘言刚.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培训教材[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培训通用教材[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27921-201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作者:黎伟 马娜 刘雯 刘荣富 卢宁 单位: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城市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评估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zjr/139004.html

    相关专题:河北联合大学 供应链成本


    上一篇:音乐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下一篇:管理系统的建设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