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体验式教学方法实现文学的人文性本体意义
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之外,我更多的是采用了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这方面,河南医专的吴玉林老师有过比较中肯的阐述:“体验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授课内容,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场景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知层次,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2]。作为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范生,他们对中外文学的理解和感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体会,绝不是仅凭一腔热情、熟记某些理论就能获得的,他们需要亲历、体验、经验和感悟。体验式教学正是着眼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文学课中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学中的人文性本体意义,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才品格。高师各层次的文学史课程均蕴藏着极强的人文性,尤其是对作家的认识、文学作品的鉴赏,对于养成个性、增长见识、纯洁道德、学会方法、丰富情感、提升精神等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也是文学课必不可少的目标。在教学中融入“体验”这一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体验的创生者。通过创造体验情景、激发体验欲望、引导体验方向、提供体验动力、把握体验状态等环节,促成学生体验的发生和有效持续。体验的内容包括对某些文学史事件的重新认识;作家人生经历的情感体验,作品思想倾向的有效把握;作品人物的情感体验、作品中某些地文风味的体验等等。体验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要求教师在讲授每一个文学知识点的时候,除了必要的讲解和论证外,还要注意生活化的知识拓展。从教学内容来看,不管是文学发展体系,还是作家的创作历程或经典作品的内容,实质上都是生活经验的浓缩和凝结,都是对生活的眷顾。文学世界虽然不能等同于现实世界,但却与现实世界构成对比、映衬、反衬等若即若离的关系,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仔细体验该知识在个体生活中可能产生的际遇,使学生在历史、现实与自身基础上,产生对该知识的有关思考与价值判断。这样可以使知识讲授与历史及现实中的人联系起来,使知识富于人性化。这样的知识讲授对于学习者而言,可以使其在获得了知识的同时促进思考,可以使其在掌握了要点的同时赋予知识以个人化的意义。其次是通过引导学生从文体中改编课本剧,让学生通过编剧、表演直接参与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这方面我系每年都举行一次规模较大的课本剧大赛,先通过预赛再进入决赛。在学生自导自演的过程中将情感融入文本,去体察、品味,再通过文学老师的点评进行对话交流,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品味其精妙之处,在咀嚼与吟味之中加深领悟和思考。再次,鼓励学生积极查找课外资料,尤其是鼓励学生寻找与课本观点或传统观点不相一致的材料,然后结合自己的评价,以研讨会的形式各自展示出来。比如在讲到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时,有些学生就注意到了对这篇经典文章的另类评价。小说第二节中写到三仙姑的外貌时,作者就用了讽刺的手法嘲笑三仙姑,四五十岁了还穿绣花鞋、镶边裤,涂脂抹粉,就是老来俏,老不正经,还说一个作风正派的女人决不这样。对此有人认为,四五十岁还不算老,正是充满活力、魅力四射的时候,追求美无可厚非,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是热爱生活的表现。尽管笔者不一定认同这些观点,但这些观点却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讨时,教师要充分肯定每一个人的学习经历,避免整齐划一。学习过程是促进个人成长的过程,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知识储备、价值观、思维方式、个性的不同,在学习上每个人必然会有不同的特点,尊重这些特点,是促使每个学生提高学科素养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注重培养文学学科的职业教育化
对于高师中文专业而言,学生不仅要会学,而且还要会教。这不仅是高师学生未来从事教育的职业需要,同时,“会教”文学阅读课的学生也会促进自身学科素养的提高。因此,作为文学课程的老师,不可避免地要在课堂教学上承担着双重任务,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在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教育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就认为,“每门学科或科目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科学家就科学家注意的方面,另一个是作为教师就教师注意的方面”[1]。”很明显,在传授文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担当着重要责任。事实上,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会对高师学生今后的职业态度和教学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每一个教师均有自己的独特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学习教学技能的大观园,比任何教学见习更为有效。但长久以来我们一直采取的是默会的态度,学生主要关注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往往忽略了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讲授技巧等方面的关注。事实上一门课程的教学往往包含了两大部分的内容:其一是知识内容本身,其二是讲述方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明确地告诉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关注第一点,更要关注第二点。要求学生在听课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体味知识的精微,更要体验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并且要求从自身的感受出发记录、评价每一堂课的教学得失。这样,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关注、解读、评判教师的讲授,学生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对教学的思考与积累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每个学期我都要布置一次教师角色体验活动。具体做法是:每个班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给定一个内容片断,要求每个片断讲授(或用其他教学方式传授)8分钟左右。先是小组内部试教,然后每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入全班教室讲课。要求其他学生做好听课记录,然后全班按相应的教学要求及教学规律进行讨论、评比,最后选出优胜者给予奖励。这样,学生在整个活动中认真查找资料、努力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相互探讨、全程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既学到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能促进他们教学技能的提高。其实除了以上几点,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网络、电影、电视以及各种报刊杂志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学资源,对学生更新知识、拓宽文学知识面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方面作为文学教师不仅要鼓励、强调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课外资源,而且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获取方方面面的鲜活而生动的文学知识,达到提升素养的目的,以此保证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知识、用知识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比如设计专题讲座:对文学学科的重点内容、关键内容或学科思想和方法、学法指导、学科拓展等内容设计讲座,可以有效促进对文学的深度理解和整体把握;通过广泛阅读,了解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自觉更新学科知识结构,使学科知识更加联系实际。同时也有利于沟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学活、用活各种文学知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作者:任卫芳 单位:南宁地区教育学院文传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