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
摘要:大学体育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我国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但当前我国高校大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教师积极性不高和学生学的兴趣不浓厚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探讨,以促进大学体育教学在高校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体育;多样化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2013年在厦门大学召开“体质强,做栋梁”2013年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这是教育部两个多月来第三次召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寻找共识。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浙江省教育厅在座谈会上介绍了各自经验。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座谈会上指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扭转学生体质与健康持续下滑状况,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学校体育不能拖教育现代化的后腿。从2015年开始,各学校要对学生每年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将测试数据上报国家数据库,同时向社会公告,教育部将对各校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复核。郝平强调,各校要把学校体育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总体规划,要处理好发展学生群体运动和举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关系。同时要加强学校体育督导评估,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将实行“一票否决”。这些措施说明了国家及教育部对大学体育的重视,说明随着我国整体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对劳动者的综合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大学生作为即将参加工作特定劳动人群,其体质水平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提高劳动人口素质,特别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但当前我国高校大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教师积极性不高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试图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探讨,以促进大学体育教学在高校的发展。
1.高校体育应追求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高校体育除了要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完成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外,还要思考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第一,应按教学对象的不同尽可能采用不同教学内容,其中一个重要原则是要紧密联系实际,考虑实用性,如女大学生对胖瘦比较关心,因为这影响到她们的形体美,教师不应因多数班级男生多而只重点开展篮球和排球或武术方面教学,而是应选择性地组织女生进行健美或韵律操等女生喜欢的课程内容,提高女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男生而言,可增加一些对抗性强的教学内容如篮球或排球等,但要向学生说明,不管哪种形式的教学内容,都要付出努力才会有收获,这也体现了大学体育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第二,针对当前我国大学女生的失联和遇害的案例,可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增加有关女生自我保护或一招制敌的相关内容,以提高大学女生在危机情况下的安全等级。第三,大学体育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急救方面的内容,如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等。另外,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教会学生游泳,以在坠河等危险情况下救人或自救。
2.高校体育教学不应忽略心理教育
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容易忽视的方面,由于学习或生活压力大,大学生中每年因此而自杀或退学的大有人在。如何配合学校的心理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也加强心理教育,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应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进行心理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使他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成长为真正对社会有担当的人,而不是一受到打击就放弃自己生命的人。通过体育活动和学习体育技能,结交更多朋友,提高情商,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团队意识,这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以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3.高校体育教学不能忽视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
由于我国当前基本上进行应试教育,片面追求的是高分,但对行为习惯方面较为轻视,学生成为大学生后,压力陡减,因此很多学生都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大多数人为混日子而生活着,对自己的行为习惯不予重视,造成毕业后找工作都困难的局面。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增加有关行为习惯方面的教学内容,以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如准时和按要求做好体育课前准备等教育,该统一着装的必须统一,不能穿着拖鞋或高跟鞋上体育课等,强调小事做不好,大事也可能黄,因为决定成败的是细节问题,而不一定是你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在当前针对大学生的体育教学中,各位高校体育老师需要创新教育理念和改变教育观念,在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要探索多种模式教学的改革与研究,以强化大学体育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鹏.终身体育思想视角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1):126-128.
[2]丁腊生,金波,李玮城.论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改革[J].时代教育,2015(5):201-204.
[3]杨云琳.中国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苑教育,2015(7):81.
作者:柯海宝 单位:邵阳学院
第二篇: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大潮流中,大学体育教学也在不断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本文从大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原因出发,简要分析了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根据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了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以便进大学体育教学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1大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原因
1.1生理因素
社会的发展进步,提升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因此,很多学生为了在应试教育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导致出现学生只重视文化成绩的学习提升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学生出现身体素质差,运动技能低的现象,再加上部分学生由于身体矮胖,更不愿意出门运动,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很多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运动锻炼。
1.2心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从青春期融入到体育实践活动中,需要有一定的体育动机。体育动机是指活动主体从内心重视并愿意这些体育活动。目前在大学生中,大多数不明确自己的体育动机,在他们心目中,体育仅仅是一门副课,不属于需要努力学习的专业课,不需要花时间锻炼学习。
1.3环境因素
目前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都是宠爱有加,甚至会有过度溺爱的现象,面对困难时,缺乏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这也影响学生的体育运动。部分家长对体育课不重视,甚至告知学生将体育课的时间用来学习文化课,这使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产生消极的影响。
2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2.1教学内容陈旧
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没有不断进行创新,教学内容存在不全面、陈旧的现象,体育课上仍以跑跳为主要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影响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在对体育课程进行考评时,方式比较单一,仅仅凭借学生的成绩来判断学生学习的状况,从而使部分运动素质较低的学生失去信心,产生抵触的情绪,严重的出现破罐破摔的现象,影响学生的成长。
2.2不够重视理论知识
体育课以实践活动为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加注重体育实践,很少甚至没有讲解理论知识,从而对大学生的身心素养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学的体育课程包括体育知识、体育价值观、保健等理论知识。
2.3硬件设置不完善
体育课作为实践活动课,对硬件设施要求较高,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同时也包括体育实践技能的操作与学习,所以,必须要有相配套的场地和器材。
2.4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大学是一种相对比较开放放松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也比较松散,大学教师不会像高中教师那样时刻督促学生学习,所有的学习和活动都靠学生自觉,这种放松的环境使学生不注重体育课学习和运动。
3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
3.1体育教学的发展性
现代体育课程教学不仅仅需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明白体育课程的价值,形成体育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并从内心上喜欢体育这门课程,形成终身锻炼、终身健康、终身快乐的意识,这是当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时代特色。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探索发展个性化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到首要位置,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3.2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在逐渐改变,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教为主体逐渐向师生合作的模式转变,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
3.3体育教学的情感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会特别强调智力因素的作用,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这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亦或是教学效果的检测,都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树立正确对待体育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以最佳的情感投入到体育学习中,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3.4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社会的发展进步,让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也不例外。体育教学通过吸取其他学科的改进成果、技术,构建了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和新的教学模式。不同的学科之间,不同的教学模式之间可以相互吸收、补充,不断优化,更好的发挥各自的功能,为体育教学实践提供更多教学模式的选择空间。
4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4.1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很长时间一直以体育技能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形成固有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甚至是教学考评方式的选择,都是围绕体育技能展开的,出现体育教学竞技化的体现,加上学习难度较大,挫伤了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大学的体育教学和体育竞技的训练课是不同的。
4.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大学生在经过中小学的体育基础课程系统培养之后,踏入大学校门继续深入学习,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所变化进步,日趋走向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已经学习接受了部分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对体育效果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对体育教学有一定的认识。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多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4.3完善大学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多采用以班级为单位,分组轮换,毫无疑问,这有助于教学的管理,有助于教学过程良好有序的开展,但是这种形式化、统一化的体育课,极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大学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体育项目,促进学生在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4.4提升教师运动技能
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包括各种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等,体育老师只有自己掌握了这些技能就,才能够胜任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会这些技能。运动技能的教学时体育教学的基础内容,是衡量体育教师是否专业的标准之一。如果体育教师自己都不会这些技能,那他的教学就是无木之本、无水之源,那么他怎么能教好学生呢?怎么能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威信呢?不言而喻,在现代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尤其重要。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
参考文献:
[1]毕永锋.大众体育锻炼干预的理论模式[J].体育与科学(南京),2002,(5).
[2]苏毅.高等院校建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2).
[3]张江南.面向21世纪体育高校改革的战略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
作者:毛泳翰 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第三篇: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在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中的影响最为明显,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因为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将对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可以解决大学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实践教学;应用研究
前言
体育教育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实践性,体育教师的实践教学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效果,影响着整个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只有这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才能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进而为我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体育人才。
一、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在各高校对于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对课程的计划性过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分配不平衡,灵活性差,教师对学生进行统一式的培养,没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体育特长的教育与个人的发展,难以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而且课程设置也偏重于理论知识,致使学生只学习到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却不能很好的将这些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当中,不能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践教学不合理
在实际的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强调书本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只重视书本上的学习,追求高分数的考试成绩,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实践成果。另一方面,各高校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习来实现的,这种实践教学方式虽然简单,但是不能够全面的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锻炼,实践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同时,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制度确立的也不是很明确,学校往往希望通过几周或几个月的实习,就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充分用于实践中,这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三)师资力量匮乏
由于各高等院校对体育教育专业缺乏重视,导致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很少有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师,他们大部分是与体育教育相关专业的教师,他们虽有丰富的大学体育教育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大学体育教育的实践经验,因此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很少能对学生进行用讲解、示范、纠正、教学设计、教学运用以及组织教学等方面进行训练,进而影响到对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教学成果[2]。另一方面,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体育教师只是精于某一项体育运动,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性的教学指导,从而影响到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
(一)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效果,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水平,首先要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各门课程之间的合理配置,对于体育教育的主修课程教师应该增加教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同时要选取精华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授,从而精简课堂学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外实践中。另一方面,教师应增加对选修课的设置。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进行选修课的选取,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和个性发展,同样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促进实践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
要促进实践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最重要的是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需要逐渐进行培养的,只凭借优秀的理论知识是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同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各高等院校应该加大对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视程度,为体育教师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针对体育教师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帮助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应该经常组织体育教师间进行学术性的交流,互相之间取长补短,彼此借鉴教学经验,从而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优化课程设置、改变体育教学方式以及壮大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解决在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4]。
作者:罗姗
第四篇:大学体育俱乐部PBL教学模式
摘要: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原因是体育课未能得到贯彻落实、教学模式陈旧,体育教学没能起到积极的运动引领作用。有鉴于此,从分析大学体育俱乐部与PBL教学模式的内涵入手研究其结构和层次,探析大学体育俱乐部实施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通过实验进一步分析实施PBL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通过分析实施PBL教学模式的制约因素提出解决方案,为开展大学体育俱乐部PBL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PBL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引言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为主的教学形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体育教学也得以迅猛发展。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学生及教育主管部门等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的实效性[1]。孙文琦[2]调查得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体育教学应朝着趣味性、娱乐性和生活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查阅文献可知:近年来大学体育俱乐部在普通高校中悄然兴起,与此同时,大量关于体育俱乐部的研究见诸报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俱乐部的概念界定、俱乐部教学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俱乐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虽然这些研究对高校开展俱乐部教学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的整体学习效果并不乐观,由于教学方法陈旧等原因未能使学生达到预期效果。基于上述研究需要,现将“基于问题学习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以下简称PBL)”教学模式融入到体育俱乐部教学中,为完善体育俱乐部的教学体系提供教学实践参考。
1研究设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某高校大学一年级园林、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业设计、测绘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88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4人,对大学体育俱乐部实施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研究。
1.2实验设计
实验组和对照组授课均为28学时,对照组根据公共体育课教学大纲采用传统俱乐部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客观性,在教学过程中统一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考试标准,均由同一教师进行授课。1.2.1实验方法1)单组法[3]。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后的2个水平(A1、A2)先后进行测试,分别测量各自实验前后所发生的变化,求各组实验前后的教学效果。实验程序如下:实验对象→(前测→A1→后测)(前测→A2→后测)2)等组法[3]。首先把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运用同一量表测量2组水平,得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前测水平。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再用与前测等值的量表测量2组实验对象的后测水平,最后对前测和后侧水平比较分析,求采用不同教法的2组水平的差异。实验程序如下:被试1→(前测1→水平1→后测1)被试2→(前测2→水平2→后测2)1.2.2测试指标学校体育最原始、最本质的功能是健身功能,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4]。因此,本课题选择身体素质指标(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引体向上、50m跑、1000m跑)作为主要指标来判断大学体育俱乐部实施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为量化研究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将对整个教学周期的期末成绩,采用均数μ1=μ2的检验,以期再次为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体育俱乐部实施PBL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
2.1.1大学体育俱乐部实施PBL教学模式内涵分析随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体育俱乐部模式成为了当前高校体育课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主,自由选择运动项目、上课时间和地点的教学模式[5],体育俱乐部制教学重视学生主体的选择性,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个性化需求,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和主动参与体育意识的培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6]。近年来我国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俱乐部制,使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着较多问题:高校体育俱乐部毕竟是一种“舶来品”,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体育教学机制和学校体育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能生搬硬套西方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在西方体育俱乐部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以符合我国实际的新形式来解决学生在体育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PBL教学模式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PBL的原创人美国南伊利诺大学教授巴罗斯(Barrows,H)和他的同事克尔森(Kelson,A)博士认为:“PBL教学模式既是一种课程又是一种学习方式”[7]。王济华[8]认为:“PBL教学的根本内涵旨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谢秉智[9]认为:“PBL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应选择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和经验自主地发现研究问题,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无论何种界定都可以说明PBL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在有意义的情境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与以兴趣和爱好为主的体育俱乐部制相辅相成,具有内在一致性。2.1.2大学体育俱乐部PBL教学结构分析大学体育俱乐部PBL教学是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游戏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体魄、掌握体育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教学模式。由原来的“要我锻炼”转变成“我要锻炼”。经研究论证认为实施体育俱乐部PBL教学模式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课前备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大纲,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要根据特定条件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布置教学素材(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育教学技术和信息资源)保证教学效果的发挥。(2)学习过程:教师提出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格特点积极干预学生学习小组的组建,学生根据教学任务设置学习情境、选择学习策略,使学生在充分自由的时间内积极自主地去探究、挖掘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教学评价:评价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课堂教学的终点,也是课程设计的的起点。在大学体育俱乐部PBL教学中学生是探究式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会形成许多错误的答案,因此需要通过实时的评价去分析、修正、鉴定学习结果和教学效果。体育俱乐部PBL教学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其构造和构成,是一种运动规律的规定性,是对工具和手段的应用(图1)。2.1.3大学体育俱乐部PBL教学方法研究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采用的一系列教学工具和手段等所有活动方式的总称[10]。体育俱乐部PBL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把学习设置于具有策略性的能获得运动技能的游戏情境中,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获得运动技能,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的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有效教学法的组合。体育俱乐部PBL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法,有自己独特的层次和特点(表1)。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学会锻炼、娱乐和观赏体育等,归纳起来具有以下特点:1)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学生的视野扩展到体育教学的空间以外。比如,投影幻灯、电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等。2)教学方法的民主化和个性化。体育俱乐部PBL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3)教学方法的生活化。PBL教学模式的本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和经验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体育俱乐部PBL教学方法源自于生活,回归于生活,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2.2大学体育俱乐部实施PBL教学效果分析
身体素质是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是国家评定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体育课程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实验前两组学生体质均值差异均不具显著性(P>0.05)(表2)。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对照组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说明传统教学对学生体质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效果(表3)。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实验组的全部指标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特别是在立定跳远和50m跑指标方面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4)。两组学生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说明传统教学法对学生体质健康也具有积极健身作用。但是,参见《大学生体质健康评分表》[11]可以看出大学体育俱乐部实施PBL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质(实验组得分:X=84.4对照组得分:X=76.2);在对期末成绩的统计分析中得知两组期末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可以采用SPSS之Independent-samplesTtest进行分析。平均值分别为:对照组X=87.1,实验组X=78.6;标准差为:对照组S=4.794,实验组S=4.325。由于方差齐性,选择Sig.(2-tailed)项值P≤0.01,其结论为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表5)。
3实施大学体育俱乐部PBL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通过对大学体育俱乐部实施PBL教学模式的研究发现:体育俱乐部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采用PBL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学习成绩,增加了教与学的自由度,使体育教学的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符合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但同时还存在以下不足:(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体育俱乐部PBL教学模式是以兴趣为导向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学习、积极探提供反馈信息(评价)提出新的问题展开讨论,设计学习策略结论否肯形成技能增强体质探索设置游戏情境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学习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总结)提出教学任务索,从而掌握学习方法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因此,要求教师要深入转变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策略方针,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教育家”,要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学习权利,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去寻找真理,促使学生各项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把教育的主体回归到学生。(2)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健身休闲项目的增加,学生获得信息渠道的拓宽,教师按照原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对教师知识储备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严格要求。所以学校应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以短期培训或挂职锻炼的形式外出学习提高教师业务专项结构。时代在变化,知识在更新,新人、新事、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吸取和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在课上传授知识。(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研究教和学效果的过程。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12]。目前,由于社会节奏加快、人文环境复杂、学生心态浮躁,学习的“功利心”加重等原因使学生缺少自我学习的意识,因此学校教务部门根据体育俱乐部PBL教学模式的特点针对性的设定考评政策,评价机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应从多个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淡化百分制取消等级评定。第二,教师要为学生确定个体化评价机制,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学生的个性是不相同的。教师在评价时不能千篇一律,而应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第三,评价要有激励性,要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作出进一步的努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欢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语
大学体育俱乐部实施PBL教学模式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在教学特点、教学结构、教学模式等方面能够有机结合,符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社会发展要求,实践表明:实验组的体育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显示出大学体育俱乐部采用PBL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新志向、培养创新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又能使学生在教学中掌握适合自己健身的运动方式,从根源上解决了我国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陋习”——重教不重学。通过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对PBL教学模式进行摸索和探究,使其在体育俱乐部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挖掘,使体育俱乐部PBL教学模式以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蓬勃发展,为培养具有求知精神和探索精神的新型人才提供策略支持。
作者:程欣泉 单位:滁州学院体育学院
第五篇:大学体育教学双主体间互动模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也随之发生变化。双主体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被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所逐渐了解并认可。如何更好地利用双主体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效率,不断提高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实用性,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共同课题。本文以促进高校体育有效教学为研究背景,对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首先对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其次,围绕高校体育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展开了全面的分析。最后,详细介绍了大学体育教学双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双主体;有效互动
高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秉承传统模式,即在课前制定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在课下进行操作与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客体,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与当前教育脱轨。双主体教育模式的引入,让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强调师生共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育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利用双主体教学模式构建更加具有课堂效率的体育课程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多关心的议题。
一、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概述
双主体,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时成为教学的主体,结合起来即称为“双主体”;互动教学就是师生之间进行平等沟通与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建合作与竞争的学习氛围。综上,双主体教学就是要保证学生与教师的双重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动态信息的交换,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对课堂产生极大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在沟通中及时发现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改进。
二、大学体育教学双主体互动特点
1、互动受目标支配高校进行体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进行互动,主要是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在教学目标的支配下,互动活动会更加具有针对性与目的性,教学互动不仅可以切实增强学生们的体育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技术动作,并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身心与品德素养,树立起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例如,教师在足球教学课堂中将合作发展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配合中取得良好的运动效果,学生会更重视团体精神,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2、互动受环境影响课堂是实现师生双向互动的主要环境。大学体育课堂环境有多重因素组成,各种因素的互相影响与作用形成其良好交流的基础,优良的教学环境能够帮助教师设计出更为多元、丰富的课堂情境与教学流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教学体验,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原意主动参与学习,更好地消化教学内容。3、教学过程中互相作用在传统课堂中,教学影响往往是单向的,学生接受教师的授课,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着老师的言行,受老师教学内容、品格的影响,而双向互动教学强调学生成为另一大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每位学生在执行教师所发出的任务后会有不同的反映与表现,教师会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对自身的教学设计进行改进,更好地推进下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与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处于双向互动,相互影响的过程。4、教学活动具有动态性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在依照自身对于体育知识的理解对课堂进行设计后,在课堂中实践其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并且能够随着学生身心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完善,这种完善过程就是在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中所实现的。例如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会制定关于篮球项目的教学目标与总的发展方向,但根据实际情况也在不断更改着实施细节,有的专业男生较多,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竞赛,以男生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实际操作的指导,让学生对于篮球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女生较多的课堂,教师可以设计许多有趣的小游戏,激发女生的参与热情,改变对于体育的错误认识。
三、大学体育教学双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
1、遵循原则互动教学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导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了解体育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1)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应当在引导过程中善于运用启发教学,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知识,在不断启发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乐趣;(2)在课堂中引入情景设计。教师应当在课堂中为学生们设计更为真实、有趣的场景,让学生在对课程有了一定了解后更好地参与情景训练,在有趣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3)建立师生和谐平等的交流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运用鼓励性话语,师生之间共建和谐平等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对体育实践充满信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4)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由于环境、教育、发育情况不同,所以其体育能力与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互动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设计更为科学的教学目标,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模式中收获更多的体育知识。2、模式构建(1)构建网络选课平台。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喜好与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师与课程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基础。高校体育课程应当改变以往大众化教学方式,积极开设不同等级的课程班,面向不同体育水平的学生,尽可能满足最广泛同学的需求,在学分设置上也应当进行相应调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选择。课程的设置应当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高校应当充分对在校学生的体育健身情况与偏好进行调查。网络选课平台的构建与开设时间应当更贴近学生,让学生能够尽可能的选择上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2)更新教育内容。构建大学体育双主体互动模式,主要应从教学内容入手,根据教学目标实现不断更新。目前高校所进行的体育教学多集中于一二学年,体育教学第一学年应向学生讲授体育知识与常规规范,师生之间要在合作上实现良性互动。到第二学年,教师在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后应当实现分层次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性互动,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良性沟通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实现单元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教师应当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中可充分设计课堂情境模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中将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进行良好结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应当注重合作教学,让学生形成合作模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参与指导,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3)完善教学方式。当前,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实行的是统一教学模式,没有根据学生的年级、身心素质进行层次上的区分,因此,在双主体互动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教学,关注学生的不同身心发展状况,设置相应的情景,因人施教。例如,在学生上课安排上完成分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不同层级上有不同收获;在课堂中积极引进小组合作与竞赛方式,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各个环节进行交流与沟通;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应当及时反馈课堂训练成果,让学生能够在下一阶段的互动学习中有更为出色的表现。(4)增强师生网络沟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互动模式已成为师生之间新型的互动表现形式,这种互动的行程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增强教学效果。高校应当建立相应的体育教育资源库与教学网页,为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教师可通过资料的收集进行发布,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视频进行上传供学生点击学习。除此之外,在网站的设置中,应当开设相应的论坛、热点讨论等等,让师生之间进行及时沟通,教师在生活中可以解答学生们对于体育学习的困惑,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让体育精神能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四、总结
体育教学是一项系统工作,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了解更科学的体育知识,是体育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体育教育的重点。将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引入大学体育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的认识,立足于学生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课程安排,不断促进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增强自身沟通交流的能力,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自身体育技能。师生在这样的模式中均能够对自身能力进行提高,高校应当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喜和,邱谦.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关系的理论构建———基于马丁•布伯和米德理论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2,(04).
[2]何妍,夏成龙,卢国柱.高校网球选修课实施“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06).
[3]秦兴顺.利益共同体驱动下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17).
作者:巴图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相关专题:中小企业成长策略研究 新余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