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政金融 >

财务制度之学校财务管理论文

一、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财政预算管理体系的不断健全,公共财政管理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成为高校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的重要议题。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是新财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的产物,有利于高校合理管理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等项目,满足了高校项目开展的资金需要;同时满足了高校的预决算、收支余和资产负债等日常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需要,不仅有利于高校更好地适应公共财政改革与财务管理的需要,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资金使用效率。

二、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制不科学

过去高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投资、财政拨款,实行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上成本核算不作为核算的范畴。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的经费来源多样化,会计核算科目不断细化,高校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在办学收入方面,发展成了国家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以及学校收入和社会投资等方式相结合的状况。此外,由于国家重视教育的发展,使高校教学科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高校产业的发展。然而,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意识到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够适应高校所面临的迅速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部门预算、基建工程建设及资产管理等核心业务管理方面仍停留在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内,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活动。

(二)财务预算管理不全面

财务预算管理是高校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是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得以完善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然而,部分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在体制上并不健全,预算编制不合理,缺乏科学性,使高校财务预算缺乏活力,主要表现为:第一,财务预算内容不全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内容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但部分高校仍停留在原有的预算管理体制内,忽略了诸如由于学校规模扩大而带来的项目贷款等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第二,财务预算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部分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没有按照实际情况结合具体会计科目采取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如在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编制上并没有得到高校充分的重视,导致财务预算偏差;第三,财务预算执行力度不够。虽然财务预算已被大部分高校纳入财务管理工作议程,但是部分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预算,完全忽略了预算的控制执行的重要性,致使财务预算编制和财务预算执行相互独立,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运行。

(三)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

部分高校将财务管理简单地理解为财务指标的完成状况,过多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成本控制的经济责任与财务管理的长远发展目标。许多高校成本控制意识较为薄弱,在成本管理方面也存在许多缺陷。如在高校经费的使用方面,没有严格的成本控制流程,无法对各部门及院系专业的差异性进行有效地资源配置,浪费了大量的经费[2]。另外,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不能够真正地反映高校的成本费用和收入问题,不能够满足新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的成本管理的需要。在成本管理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意识到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往往是采取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做法。资产不计提折旧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首先,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客观性的原则。对于固定资产如未计提折旧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净值存在较大缺口,无法客观地体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无法落实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的是与收入挂钩的提取一定比例的修购基金实现的,收入越多计提修购基金就越多,反之同理。这将导致高校固定资产价值补偿机制的不稳定性,无法落实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最后,不利于资金的日常管理。由于大部分高校未将计提折旧纳入成本核算的范畴,导致固定资产的原值直接反映固定资产现有的价值,忽略了固定资产的折旧耗损,使得固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无法得到有效地考核,导致部门高校固定资产重复购置[3],大大降低了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由于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学生培养的进度在时间上不具有同步性,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如高校教育投入所包含的教学楼、教学设备和基础设施是一次性的,而对于学生的培养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收付实现制无法满足高校成本控制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等成本管理运行机制的需要。

(四)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高校的经济活动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密切,与此同时,高校的财务活动面临着来自内外部不同程度的风险。为进一步增加高校收入,近几年大部分高校通过扩大招生来实现。因此,各大高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校区扩建。由于资金的有限性,大部分高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负债经营为高校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过度贷款经营行为为高校的财务风险埋下了隐患,也暴露了高校薄弱的经营责任和财务风险意识。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强化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要依据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等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与高校财务活动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规范高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高校应根据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三章“预算管理”的相关要求,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首先,高校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和完善预算管理内容,如将由于学校规模扩大而带来的贷款项目及时纳入到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中,以保证财务预算能够全面开展;其次,注重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有利于保证高校有重点地支出,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运用高校的资源。如针对规模较大的基建工程项目,不仅要有总体的预算目标,在预算方法上,可以运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法则,进一步细化该项目的预算支出;最后,高校还应强化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高校审计部门应对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内容、预算方法、预算过程等环节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监督,尤其是对于规模较大,涉及资金较多的项目进行审查监督,避免预算编制和执行相互分离导致高校财务管理执行力缺乏。

(三)推行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

随着中国事业单位会计事业的发展,权责发生制越来越受到重视,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十章“成本费用管理”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当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针对目前高校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做到如下两点:首先,坚持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原则,进行成本核算。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以权利或者义务(责任)已经发生为标准。高校各会计期间所实现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及其他成本的比较,能正确的确定各期收益情况。权责发生制原则下的核算体系使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成本和利润记录与现金实际收支区分开,能够确认高校当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客观地反映高校资产负责状况及面临的财务风险[2];其次,权责发生制能使高校账项调整更加及时、准确,如高校日常现金收支活动发生时记录在账簿上,期末即按账簿记录进行账项调整,使本期应收未收收入和应付未付费用记入账簿,也能使本期已收取现金的预收收入和已付出的预付费用在本期及以下各期之间进行分摊转账;最后,高校还应不断完善成本预算标准和加强成本控制与考核,用以规范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使高校成本控制的经济责任与财务管理的长远发展目标挂钩,避免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成本管理。此外,高校应根据其运行状况界定成本控制警戒线,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加强高校成本核算的重要举措,是防止高校资产流失的有利保证。针对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问题,高校应切实做到如下两点:首先,采取科学的计提折旧方法。提取一定比例的修购基金方式的折旧方式已不能适应高校成本核算的要求,高校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正确分析固定资产的类型与耗损方式,科学地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以保证高校的成本核算信息客观真实,使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得到有效地发挥,从而切实完善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机制;其次,针对固定资产来源不同,规范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由于固定资产的来源和用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高校在落实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一定要根据固定资产的来源不同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针对自筹资产,高校应根据自筹资金对相应的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对于财政部门以及上级部门拨入的资金,就必须为财政部门以及上级部门设立专有的固定资产基金账户,将当月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分别转入相应的基金账户。针对高校购置或更新固定资产,高校应向财政部门或上级部门提出申请,待财政部门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由其根据情况拨付资金给各高校,再由高校使用所拨付的资金[3]。

(四)提升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理念

近几年,高校基建项目的盲目扩大为其带来了严峻的财务风险。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校要有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规范借入款项的管理,由高校主管部门与同级财政部门制定审批程序,高校必须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和规定对举借债务提供担保[4]。这就要求高校对扩建引起的贷款需要根据其自身的成本状况确定贷款额度,选择合理的贷款模式。同时,高校应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设置财务管理的“警戒线”,将财务成本与贷款额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必要时应配以相应的风险防范应急机制,避免高校过度贷款而带来的负债经营风险,保证高校能够偿还贷款从而通畅资金运作与筹措。此外,高校还应及时更新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将财务经营化理念普及各个部门,使成本效益、现代金融知识与风险防范与控制理念深入人心,使高校财务管理能够真正实现全方位、全员参与,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五)重视高校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财务管理人员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执行主体,其业务水平及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高校财务管理的成效。因此,高校要重视高校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加强对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高校要为财务人员提供各种形式的讲座、培训课程等培训方式,提高他们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的管理意识和风险预防能力。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善以及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高校的规模呈现扩大的趋势,涉及的会计业务范围也在扩大,高校面临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于高校而言设置总会计师岗位显得尤为必要。总会计师岗位的设置,能够在政策上对高校的财务工作进行总体把关,同时协助学校领导正确地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和经济核算,参与高校的重大经营决策活动。通过总会计师岗位的设置,保证教育经费合理有效地使用,同时落实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四、结语

近年来,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以往的高校财务管理已不能适应公共财政改革与财务管理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完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做好财务管理才能真正地做好高校的内部控制工作。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不断创新的高校财务管理理念,有利于高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从而实现高校办学效益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作者:黄宏勤 单位: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财务处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财务制度之学校财务管理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zjr/124016.html

    相关专题:经济增长的因素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上一篇: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学术期刊发展伦理学的思考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