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地处农村,各种自然资源取之不尽。黑黑的泥巴随处可见,黄黄的稻草唾手可得,各种石头、木块、种子、树叶等应有尽有。然而这些资源在以前的活动中大多是事先准备好,然后组织孩子在室内探究,这也导致了幼儿缺乏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于是我们将孩子带到了户外,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探究,孩子们所获得的经验将更加丰富立体,主动探究的欲望也更为强烈。
一、顺应天性,创设农村生态园
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占地面积很大,如何创设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为孩子的发展服务?我们顺应幼儿爱自然的天性,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在大片的泥地上植树种花,幼儿园的户外场地栽种了各种植物,还种植了许多果树,在每棵树的树干上都有一块名牌,有利于幼儿认识各种树的名称和生长情况。园内还有大型的种植园地、饲养屋、水园、沙园,每学期按照季节特征我们引导孩子轮番种植青菜、丝瓜、萝卜、韭菜等,还带领幼儿饲养小鸡、小鹅、小兔子、荷兰鼠,等等。在这个充满生命力的生态环境中,幼儿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二、深入思考,制订探究预案
当建立这样一个生态园后,首先是确定适合幼儿探究的内容。春秋两季气温适宜,动植物易存活,比较适合观察小麦、蚕豆、韭菜、萝卜、丝瓜等,还适合观察小蝌蚪、小鸡、小鹅、小兔子等。其次是制订探究预案。我们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动植物生长的季节特点合理安排计划,小班幼儿很难关注细微的变化,所以在探究过程中就让他们观察外形特征较明显的动植物。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种植饲养经验,我们就让他们探究易于照顾的动植物,如小鸡、萝卜等。大班幼儿动作比较协调,观察能力也较强,我们就让他们探究照料过程比较复杂的动植物。每位课题组老师根据制订的观察预案进行探究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过程、有预设、有生成。
三、捕捉兴趣,丰富探究内容
1.进行了户外主题探究系列活动案例的研究
兴趣是幼儿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前提。无论是生成的活动还是预设的活动,教师都要重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当教师制订好探究预案后,便带孩子进行户外科学探究活动。当教师发现幼儿新的兴趣点后,应及时抓住教育契机,生成新的活动。如在进行“饲养小鹅”科学探究系列案例过程中,进行了“欢迎我们的新朋友”“我给小鹅起名字”“如何做小鹅的成长周记”这三个活动,在与小鹅近距离的接触中,孩子们与小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有时间就去看小鹅。我们共开展了“种小麦、种韭菜”“种黄豆”“玩沙”“种丝瓜”“乌龟”“漂亮的树皮”“好玩的泥土”“观察桃树”“观察蚕豆”“小蝌蚪”“种黄瓜”等系列活动,我们还把这些活动案例放在网站的公共资源库里,大家可进行互动和共享。
2.开展了户外独立探究案例的研究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幼儿来说,有序的、系统的知识并不是最有重要价值的知识;而户外体验性、探索性的知识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很多时候,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突发事件,非常具有探究的价值。教师努力发掘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使幼儿通过探索而成长。如冬天气温骤冷,树叶一夜之间全部掉光,我们就带孩子观察树叶,孩子们一到大树旁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个现象,于是大家对树叶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讨论。每个孩子都热情高涨,学会了主动探究。又如,春天的时候下了场雨,有孩子发现门外地上有一条蚯蚓,于是把蚯蚓带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老师及时调整活动安排,带孩子去观察蚯蚓,大家围绕蚯蚓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蚯蚓为什么会出来?蚯蚓在地面上会有什么样的危险?我们应该怎么办?把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3.家园共育,拓展探究方法
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大自然就在身边,对于亲近大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同时家长的自然知识在某些程度上还大大超过了老师。于是我们尝试指导家长充分利用家庭中现有资源开展户外科学探究活动。首先,我们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成为户外科学探究的指导师。我园在小班下学期初启动活动,召开户外科学探究的发动会,告诉家长哪些能成为户外探究活动的材料,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指导幼儿思考,如何指导幼儿观察、记录,如何指导幼儿表达等。其次,选择内容,定时组织户外科学探究活动。我园以每月一个户外科学探究活动的频率开展家庭户外科学探究活动,在具体实施时选择适宜的探究内容,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课程实施的主题选择探究内容,如春天的时候让家长带着孩子去踏青,感受春天的变化;夏天带着孩子去看荷塘里的莲花;秋天丰收的季节让家长带着孩子去地里挖红薯;冬天下雪的日子则带着孩子赏雪、玩雪。最后,请优秀家长代表交流户外探究活动的做法和收获,促进家长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激励家长提高指导水平。通过进一步的培训,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其指导幼儿开展户外科学探究活动的水平也不断提高。
作者:宦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