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政金融 >

金融管理与实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一、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报告》和《文件》阐明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在此背景下,金融服务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以长沙市为例,2014年全市金融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1.78亿元,比2013年增长13.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266.10亿元,比2013年增长11.0%;全年保险机构原保险保费收入165.77亿元,比2013年增长19.3%;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达120家。

(二)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智联招聘发布的《就业信心指数2014年四季度分析报告》显示,金融行业政策松绑、民营银行入市开门的政策利好、针对P2P领域监管力度和法规的完善,使得金融服务业用人需求出现“井喷”,增幅达到48%。迅猛发展的金融服务业对金融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纷纷开设分支行或营业部,亟需大量从事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课题组通过三种途径对长沙市金融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一是,登陆各商业银行官方网站查询校园招聘计划,了解其对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需求情况。二是,实地走访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发放调查问卷。三是,通过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了解不同入职年限员工各自岗位的发展路径,听取他们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意见。通过调查,我们形成了两点认识。一是,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主要分布在柜员、经纪人和客户经理岗位,且需求量呈增长趋势;二是,金融机构对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整体素质及能力基本认可,但团队意识和职业道德需要提升。

二、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认知偏差,重视与支持不够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八大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态度非常明确。然而,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认知却存在偏差。一是,职业教育现实地位较低。人们的一般认为,考入本科院校、尤其是重点本科,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才是成才标准。职业学院成为没能进入本科院校学生的无奈选择,成了后进生的“避难所”。甚至很多职业教育工作者,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进入职业学院。二是,重普教轻职教。职业学院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配备普遍低于普通高校;除单独招生外,职业院校的录取批次位列最后,生源质量存在先天性差距。三是,对职业学院毕业生存在歧视和偏见。职业学院毕业生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受到诸多政策限制和歧视。

(二)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高职教育是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其意义在于服务引领区域经济,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可是,现阶段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追求“高大上”,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过宽。不符合高职教育要求,且“赶鸭子上架”,难以实现。去除教学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三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只剩两年,可就这两年,学生需要全面学习银行、保险、证券等方向知识。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三个方向都没扎实掌握好,缺乏岗位胜任力。二是,强调技能应用,高素质没有得到重视。偏重学生知识和技术技能,忽视了高素质要求,未形成“德才兼备”。随着“90后”进入大学,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尤为突出,文明礼貌、沟通表达和文字组织没能得到足够训练,导致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欠缺。

(三)师资力量稍显薄弱

伴随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师资规模、学历层次、“双师”素质得到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提升空间。一是,专任教师规模有待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和职称晋升,一部分教师从专任教师队伍分离出来,担任院系行政工作,导致专任教师规模下降。二是,专业带头人行业气质不够浓烈、行业地位有待提升。三是,“双师”素质教师匮乏。新近教师渠道单一,高校研究生居多,真正来自金融行业企业者甚少;部分教师利用教学之余时间考取了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但没有真正符合“双师”素质要求;碍于管理条条框框,金融业务骨干担任外聘教师的课酬过低,不能激励他们安心教授技术技能。

(四)课程内容缺乏岗位针对性

金融全球化、混业经营和互联网金融纵深发展,对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行课程体系不足也慢慢显现。一是,课程体系职业性不明显。近年来,很多高职学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课程改革,但影响甚微,课程体系仍然缺乏职业岗位(群)针对性。二是,课程内容交叉滞后。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不够,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整合,滞后于岗位能力要求。三是,“课证融通”欠缺。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联系不够密切,学历教育没有很好对接职业资格教育。“双证书”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学院为了方便学生毕业,用比较容易获取的其他证书替代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四是,项目化教材开发、使用较少。由于“路径依赖”和教学难度增大,部分教师放弃开发和使用项目化教材,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未能有效对接。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对滞后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组织形式。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方法单一、手段落后问题。一是,传统的“灌输式”方法普遍存在。教师将学生当成“存储器”,从上课到下课“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将记忆当做唯一学习途径。师生缺乏互动交流,发散性思维不足。没能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情境。二是,部分教师教学科研任务较重或责任心较轻,没有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而是在网络上下载共享他人课件;即便自己动手,也多是教材内容的重复,没有和教材相互补充,吸引力不够,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失去兴趣。

(六)校企合作不够密切

毋庸置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途径,有效的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生、企业和高职院校三者共赢。近年来,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合作层次不深、质量不高等问题。一是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欠缺,不能为金融行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导致行业企业合作意愿不太强烈。二是政策法规不完善、激励措施不给力,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过高,利益得不到保障,影响其参与积极性。三是校内实训条件有限,模拟环境不够真实,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岗位所需技术技能,岗位适应性不强,在一定程度影响了金融行业企业的认识。

(七)过程监控和考核评价存在偏颇

部分学院对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的考核尺度仍然是所学知识的多少,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较少。表现为重终结性考核、轻形成性考核,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少数教师上课不考勤、课后不布置思考讨论作业、考试时满纸填空和名词解释等识记型题目;校内实训时不能深入指导、严格要求,导致部分学生无所适从,进而上网聊天或游戏;校外顶岗实习不能跟踪指导毕业设计工作,致使部分学生在网络上抄袭作品应付了事;即便进行形成性考核,也因标准模糊、内容片面、过程随意,结论缺乏客观和公平。

三、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沙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立足长沙、服务“三湘”,不断探索和革新人才培养范式。其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得到了金融行业企业认可。

(一)“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提高高职教育美誉度

2009年,由学院牵头,按照平等互利原则,与省内外有关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湖南商贸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融合政府、行业企业元素,改善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其分设的财会金融行业校企合作专门委员会致力促进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通过“订单式培养”和“菜单式培训”,“学、证、训、赛”四位一体,满足了金融服务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针对职业岗位(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学院和企业的“双带头人”带领专任教师,深入金融行业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找准职业岗位(群),并解构其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的岗位适应性。经过调研,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良好职业素养,掌握金融专业基本知识,熟练业务操作和营销服务技能,面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基层业务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构建职业技能标准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产品”,是实现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要载体。要遵循“高质量对口就业导向、综合职业能力目标、课证融通”原则,构建基于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体系。学院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由三个模块构建而成:职业素质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方向课。其中,职业素质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职业指导》等12门课程;职业基础课包括《专业认知》、《金融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等9门课程;职业方向课(三个方向,学生任选其一)包括银行方向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银行风险管理》等6门课程(对应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方向的《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交易》等5门课程(对应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方向的《保险原理与实务》、《保险经纪知识》等6门课程(对应保险代理人资格证)。

(四)锻造名副其实的“双师”队伍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课程体系能否顺畅运行的关键。坚持“内培+外引”,打造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一是,完善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给予合理的薪酬,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金融服务业一线人员和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二是,积极参与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选送优秀教师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先进院校学习培训、赴知名金融机构挂职锻炼,期间按照同级在岗人员标准发给课时津贴;同时加强考核,坚决杜绝教师赴企业挂职“一日游”(填表、盖章,应付学院检查)。三是,鼓励教师参加中级和高级经济师(金融方向)任职资格考试和申报,鼓励参加金融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证考核。

(五)注重形成性考核,提升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

各教学环节建立具体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以此为基础,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定期不定期开展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评价活动。在上述评价活动中,注重融入企业标准,从分体现教学评价的全面与可靠性。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突出能力本位,淡化终结性考核。将形成性考核纳入整体考核体系,重点考察学生学习态度、职业素养、实践操作技术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根据课程特点,采取提问、训练、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技能竞赛等多样形式的形成性考核。

作者:彭建华 单位: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金融管理与实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zjr/118721.html

    相关专题:律师杂志 华北地震科学


    上一篇:中职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下一篇:国际工程融资项目组织管理概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