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一、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
1.大部分企业缺乏真正有竞争性的核心技术尽管我省企业出现了如富瑞特装、常柴股份、江南电缆等自主创新的典型企业,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主要还是依靠从国外引进为主,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还不足1%,有近八成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在技术含量较高的航空制造、软件开发和集成电路等领域,许多关键技术仍然被国外企业所掌握。这使得一些企业,尤其是刚成立的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买断或者支付国外公司的专利,甚至有些只能成为科技企业的代工厂,从事低利润、高成本的简单加工,难以进行科技创新等科研活动。
2.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仍然相对不足从国际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一般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但是根据自主创新企业统计数据,约20%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足2%,仅39%的企业这一比例超过了5%。所以从整体来看我省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还低于国际水平。一方面,众多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缺少吸引优秀人才的条件。在企业性质、文化、科研技术条件、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以及对个人发展前途等方面,多数企业不具备优势。所以很难吸引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更多的只能依靠企业的技工,长期依靠仅有的一些人才自我摸索和实践。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由于资金规模有限,仅有的一些资金难以引进先进的设备。装备水平不高阻碍了企业对新技术的引进和吸收,限制了企业的二次创新。
3.企业融资渠道少,内部管理不完善伴随着新一轮企业对外扩张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入手,规划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蓝图。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科技创新仍然存在着诸多限制。第一,融资难融资贵。由于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稳定性差,信用等级低和可用于抵押给银行的资产不足,这使得商业银行不愿意对这些企业发放贷款,这样就导致了企业不能从银行获取资金来用于自身发展。第二,管理思想和手段落后。许多企业规模已经扩大,人员已经增多,但是,在管理方式上仍然保留着创业时的方法,尤其是民营企业,许多重要的岗位大多被家族成员所占据,虽然从处理业务的角度依靠自己人较为可靠,但是从创新发展的角度,家族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并不一定跟上企业的发展要求,直接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建设思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1.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企业内部激励与外部政府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员工。为了充分调动员工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企业一方面要为员工提供展示自己技能的舞台,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对员工开展自主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使员工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与此同时,政府也应积极准备,通过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和搭建一系列创新活动平台,为企业科研提供包括人才、资金、项目等在内的社会资源,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顺利进行。
2.催化机制随着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甚至个人都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我们现在专利申请量和商标申请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如何将这些科技成果、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知识产权的市场化。通过明确科技成果产权人、利益分配等关键因素,使这些科技成果和专利能够为企业所用,并为社会创造价值。
3.供给机制企业的科技创新需要人力资本、技术资本、金融资本等众多要素的支撑。其中,人力资本最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积累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应积极引导企业有效地引进和改造企业的生产技术,不断增加自身的技术资本的积累,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此外,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提高信贷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发展的局面。
4.竞存机制市场经济,强者生存。随着企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如果不参与科技创新,不获取新的技术创新,就很难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来。当然,有竞争就会有合作,企业在自身的科技创新之中也需要与自己的竞争对手,与有供需关系的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高等科研高校等开展不同方式的合作,进行合作创新。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提高创新能力。需求机制不断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是企业生存的根本。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高,企业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就必须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与此同时,企业对技术自身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一方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益,就会增加对现有新技术的追求来节约成本,扩大生产;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研究未来的新技术,这将利于企业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体系,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通过对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的研究,生态文明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生态文明的发展观中,要求人类抛弃以往的经济模式,在注重发展的情况,要关注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能在不顾及环境的基础下进行经济建设。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采用循环经济的模式,在以最小的环境损耗下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发挥区域优势,改变以往的生产模式,优化产业链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以及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和谐共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上。
作者:蔡冬林 王丽丽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第二篇
一、产学研合作活动深入开展
(1)公司围绕沿海特殊地质防腐管桩的研发、混凝土方桩的研发等产业发展技术问题,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聘请了4名高级技术顾问,成立12人的专家团,开展了“高强度耐盐渍防腐管桩”、“预应力混凝土防腐切角桩”、“免压蒸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艺研究”、“沿海特殊地区防腐管桩适应性研究”等重要课题的研究。2014年以来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6个,建立了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交流,解决了部分技术难题,同时培养出了一批技术骨干,通过产学研合作,增强了企业的技术竞争力,有力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加大。公司高度注重知识产权的申报与保护,召开知识产权会议,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举办知识产权沙龙,建立了全国民营建材企业第一个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大圣发明网》和手机APP,编写了全国第一首《知识产权四字歌》,印发了《学习手册》和《专利简报》,参与了省知识产权征文并获奖。
(2)2013年以来,已申报各类专利118件,其中国际专利2件,发明专利22件,获得各类有效专利86件,发明10件,实用新型75件,外观设计1件,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创新不足是制约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意识亟待增强。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财政引导支出比重偏低。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行业带动作用不够明显。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人才集聚尚待进一步完善。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建议
(1)建立引导机制。一是营造技术创新氛围。企业要定期召开技术创新沙龙,开展交流与合作,培育激发企业创新意识;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技术创新典型及成效,从政府层面鼓励创新活动,肯定创新成果,引导企业自觉自愿创新。二是引导企业确立持续创新的理念。定期对企业特别是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落实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对有关配套资金要落实到位,让企业因技术创新得利、受惠,推动工业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2)建立支持机制。一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大财政资金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重点产业转型的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二是支持企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省市级技术中心建设力度,扩大技术中心覆盖面,注重提高质量和水平。加大技术创新考核力度。逐步将技术创新相关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形成推动技术创新的强大合力。四是支持创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
(3)强化人才机制。鼓励帮助企业引进、培养一批高技术人才充实到技术创新队伍中,给予平台,形成梯次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为增强工业经济创新能力打好基础。实行产学研结合。建立技术联盟机制深入研究产业技术发展,结合传统产业升级及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组建由龙头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参与的产学研技术联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强化标准和知识产权机制。树立“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理念,引导企业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标准,将标准提升为行业标准。激励企业通过技术标准确立产品市场地位,维护有利于自己的标准秩序,通过标准化战略,取得市场主动权;鼓励专利标准化,通过把专利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提高行业竞争力,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根据企业需求研发重大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为重点企业、优势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颜成华 单位: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