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1.1生活化的概念理解
生活化教学是指老在掌握生活学课知识,探索学科知识的生活内在含义的基础上,把抽象的教学变成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自我摸索,团结合作等学习方式,运用创新的解决方案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实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
1.2语文课程生活化的重要性
用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说:“生活的味道越浓,教育的意义就越大,坚持下去就会产生奇迹。”教育离不开现实的生活,如果失去生活,教育都没有意义和活力。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思想品德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涵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只有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所教的生活道理,才能真正学会怎样生活,才能真正学会生活,成为一个不脱离社会实际的完善的人!
2新课改下的语文课
2.1农村中学语文课的现状
在新课改下,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纷纷展开了积极的实践,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创新课堂教学,不断开拓语文课教学的新模式。了,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三峡”一课,采用了新引进的电子白板教学。首先让学生跟随课件的图片想象自己置身于三峡之中,来感受三峡的壮美;然后让学生读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描述三峡之美,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讲讲解的内容简单提到了调控课堂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科知识变换一种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展现出来,使课堂活跃起来了。
当然,在新课改的新型环境下,并不是一如所愿,都能达到预定目标,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师资缺乏的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学。首先是农村中学教师新鲜活力的年轻辈较少,多是中年教师,而中年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经历,已经形成固定的一套教学方法,很难从根源上去真正理解新课改的理念。这就会造成部分初中语文课教师在反映新课改时,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虽然形式上翻新,而内容还是老一套,由于没能够全面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新课改的内在意义,导致课堂教学变得形式化,只注重表面而忽略了教育的实质含义,仅仅在内容上做到各式各样,但这些都掩藏不住教学效率低的问题,其次,以前的落后的教育方法让然在使用。主要的因素是初中语文课复习课时安排较多,教学容量又相当大,很多老师,面对升学压力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进度,主要采取灌输式教学,忽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以九年级毕业班老师为典型.
2.2新课程改革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
2.2.1从“封闭教学”到“开放教学”转变
在以往的语文课中,教师都是通过一味的说教这种“封闭教学”进行教学,即使有一些互动,也仅仅是在课室内的对话,真正的实践是很少的。开放教学要打破局限在教室上课的模式,不仅在教室教学外,如果教学内容需要,也可以组织学生到课堂以外的地方进行教学。例如,游记的写作,就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设计户外活动,比如全班游览附近的一个景点,实地参观考察,真实记录自己的游览过程和感受,从而提高语文作文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2.2.2变“灌注教育”为“情境教育”
在以往的教学中,品德课堂上更多的是“灌注式教学”,教师习惯性的将知识点罗列出来,设计很好的讲课思维逻辑,也能够将各处细微的知识点注意到,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语文课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会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但若一味的全盘接收教师的观点,缺乏自己思考的空间,最终只会导致学生知道有这么回事,但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这就要求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注意“情境教育”,将生活中的实例与知识点结合起来,创设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切身思考、探究如何解决。例如,在《阿Q正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扮演其中的角色,模拟课文对话,从中指导学生发现阿Q的“精神”。情境表演后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态度和观点,这样语文课堂才能与生活联系起来,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教育才能达到目的。
2.3新课程改革下对于语文教师的要求
课程要改革,那么它的实施者也必定要有改革的意识,并且要坚定改革的信念,否则,只改课程,但教师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那么新课改也只能是空喊口号。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转型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响应新课改呢?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3.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自身首先必须意识到教学的改变,无论在目标设计还是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上都应该有所不同,有了改革意识才能坚持下去,并认真贯彻执行。初中语文课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费陈出新,拥有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拥有师生平等观念,通过改善师生关系以及实现评价的多元化;还要改变以往单调的教学模式,丢弃过去在老师就是主导,“教师讲,学生听”的全部灌输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言,敢于表演,不断的学习实践。
2.3.2提高知识修习涵养
生活本身就像一本书,谁也读不完,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灵活驾驭生活素材,意思就是教师要密切留意生活中的变化,正确认识生活资料,并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应适当把热点作运用到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在新课程概念下,建立新的教材理念,教学内容拘泥教材,教师要充分使用和发掘书本外的时事教学资源,带给学生最新信息。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要求,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型教师,这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3品德课堂生活化策略
从整堂品德课来看,可以从目标设计、导入设计、活动设计、课后设计四方面进行生活化改革措施。
3.1教学目标生活化
陈旧的语文教学目标以知识为基本,片面重视书本知识的教育而忽略对感情的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侧重点也是把握、理解、分析书本知识的技能和解决书本问题的能力。因此,实施生活化的思想,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要教学生学如何会从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中分析促成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改变,让学生快乐、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个体的创造潜能的开发,因此,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生活为基础,制定出具体的、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3.2课堂导入生活化
导入新课的作业就是为了解除学生课前紧张、害怕的学习心理,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以求达到课堂教育的目的。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手段就是把学生感兴趣的、被他们所熟悉和了解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变得生活化。
3.3教学形式生活化
根据教材特点,灵活地采用录像、幻灯、录音、小品等形式,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学生愿学、易学、易懂,能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时关注政治热点,让学生与教材越来越近,增强教学效果。社会热点是指表征某个时期,某个地域,社会成员众多关注的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或社会问题。
3.4课后作业生活化
生活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用以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通过自身所学验证生活、加深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性的课外作业,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投身于日新月异的花花世界,去体会感受生活,领悟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享受生活的美好。比如,在教授《感恩父母》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制作感恩爱心卡送给父母,并让学生回家给父母做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学生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辛苦。
3.5教学评价生活化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转变,教学方法和内容也有所改变,那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有一定的改变。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也要注重对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过程中的感情、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技能、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全方面的综合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不能再按照学习成绩来判定一个学生优异与否,教师要使用赞赏教育,从学习活动中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上进,使他们增强自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参加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生活化教学要求学生能积极的思考问题,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主动积极勇敢地探索在课堂外的现实生活。从而成为评价学生学习是否成功或者学习表现良好的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2)表达能力。一个人具备的重要能力、基本能力就是表达能力,也是社会生活应该具备重要的能力之一。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否是学生生活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
(3)创新实践能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创新,改造社会需要实践课改思想对教师与学生的一个要求就是实践创新能力,也是创新型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生活化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4总结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作为语文教师,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相互融合。以生活为语文教学的根本,把课堂教学从被动变为主动,抛弃单纯灌输知识、乏味说教的方式,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教学内容、方式更一步跟学生的生活联系,少些说教,多些真实的体验和感悟,这一方面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另一方面将学习生活把社会生活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学习中与社会相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发展,让语文教学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