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意义
一、教师原因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不够强悍,其缺少“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虽然有很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但是却没有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仍旧处于“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比较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由于英语是一个非常注重交际和沟通的专业,而高职公共英语教育忽略了这一点,课堂中较为重视英语单词和语法基础知识的训练,这种机械教学方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与教学的根本目的轨道偏离。
二、教学方法及设施原因
教学内容和宗旨不符合是如今高职院校教学存在的明显诟病。其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基础设施的配备,都难以满足新时代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和标准。教材方面,公共英语教学多为传统的教材,缺乏实用和新颖的内容,教材内容没有趣味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旧没有大规模彻底采用,很多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课堂仍旧以教师、黑板、粉笔为主要元素,对于新技术和多媒体设备的引进力度不足,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学生成为了考试天才,却变成了实践矮人。
三、高职公共英语转型职业英语的对策探究
(一)高职公共英语与职业英语的关系
公共英语为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基础组成部分,而职业英语是公共英语的精华[2]。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和职业岗位,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和高素质英语人才。所以,在转型和有效衔接二者时,应清晰掌握其相互关联性,将教学具体内容、方式、方式、学习方法和职业英语衔接,以保证公共英语的价值能够实现。学生学习公共英语过程中,可以具备英语的各方面能力(如听说读写等),只有保证扎实的英语基础理论和知识储备,才能为学生的职业英语顺利学习提供保障。职业英语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相应的专门用途英语单词系统,明确不同文体语篇的意义和内容,掌握语言的特征和口语方式,以保证拓展英语知识和能力,将其正确迁移到生活实际英语问题中。教师的默契配合是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有机结合的基础条件,是两者完美衔接的重要基础。
(二)高职公共英语向职业英语的转型方法
1、加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更加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保证公共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只有学校和教师重视公共英语职业化转型,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公共英语的重要性。同时应丰富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积极开展英语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丰富课堂形式,提高教师自身的为师魅力,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2、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高职公共英语应改变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导,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重新设计和引用教材,增设实践板块,让学生有充分的实践锻炼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应引用媒体技术,为学生讲解相关的职业知识和资讯,组建学习合作小组,鼓励其口语交际,划分不同组别(如商务英语组、旅游英语组等等),以此保证学生全方面英语能力的提升。学校应寻求相关企业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定期运送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丰富实践经验,提前体验职业生活。3、做好各方面的链接。首先,做好机构链接。职业英语通常在高等院校中开展,公共英语教学应保证大学基础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师的关系,定期组织其参加相关会议,保证公共英语向职业英语的顺利转型;其次,师资链接。转型时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极为专业的英语能力、基础扎实的英语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等等。对于ESP课程应该较为精通和熟练;再次,教材链接。应参考课程需要,依照ESP课程标准和要求,编写和设计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现状,注重转型要素,确保知识的灵活和科学性[3]。
四、结论
高职公共英语是高职院校重要课程之一,其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由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局限于书面人才,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高职公共英语向职业英语的转型无疑使得其教学效果更加与教学目标靠拢,为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顺利发展奠定基础,保证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邓瑾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
(一)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目标的实现。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挑选了一支专业的教学队伍,负责基础英语以及专业英语的教学。这些老师都是研究生学历,并且1/3的老师具有海外留学的经历。项目合作过程中,学院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师资队伍。请进新方教师来培训以及派出中方教师学习的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学院的师资队伍水平。
(二)对课程内容的创新构建
2012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与新加坡PSB学院联合开办了会计电算化中新合作办学项目。这几年我们主要以英语教学的创新模式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英语实用能力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将日常英语教学分为四大部分CEP+GP+IELTS+PRETCOA/B,即外方的英语CEP(EnglishLanguageProficiencyCourse)课程以及突出团队合作精神的小组课程GP(GroupProject),还有雅思考试以及高职高专A、B级考试;强化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PRETCOA/B级的辅导教学主要是围绕考试真题,有专门的课时和教师来负责传授答题技巧以及讲解真题,从听力、阅读、翻译、写作四方面入手,给学生逐一进行辅导,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考试内容,并且掌握答题技巧,通过实际演练,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CEP课程是新加坡方面要求学生通过的英语考试,也分为Level1、Level2、Level3三个不同等级。选用的教材是InsideOut(流畅英语口语教程),书的内容也是分听、说、读、写四个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GP是新加坡方面要求的小组作业,要求将学生以4-6人的规模来分组,然后开学初向学生分配任务,要求学生更多发挥自主学习精神,进行材料搜集、整理、以及展示。最后的小组汇报要求制作海报、PPT、以小组为单位的口头陈述以及教师自由提问,根据表现分别给出每位组员的成绩。IELTS教学是为了满足出国深造学生的需要,使用IELTSFoun-dation(雅思基础)这本书,让学生对雅思考试有个初步的认识。由于是雅思基础,因此课程不是很难,不至于到学生理解不了的程度。而学习思雅,极大地加强了他们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能力,还免去了学生出去参加校外培训的烦恼。将课程内容分为以上四个部分之后,教学效果良好,既关照到了中方的要求、又满足了外方的要求,同时对于学生自身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有极大的帮助。无论是过级率,还是听力口语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都有所提高。
(三)注重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日常教学之余,以活动促学习,多开展各类活动,来营造英语学习氛围。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应用,让学生在锻炼中学习和成长。英文歌曲大赛、单词一站到底、电影配音大赛、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沙龙等各种活动的开展,积极鼓励学生全员参加,让每位同学都能大胆开口说,勇敢去表达。本文只是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由于英语学习的实践性较强,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还需要我们从教材、师资、学情、教法上去认真摸索,大胆创新改革,达到最初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任平
第三篇: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方面的问题:(1)高职院校学生对母语文化的态度如何?他们对母语文化是否有学习需求?(2)高职院校学生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如何?他们是否缺失母语文化所需的英语词汇?(3)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地位如何?
(二)受试者
本研究对象为国内沿海地区某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108名二年级学生,其中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学生38名,非英语专业学生70名,涉及金融、会计、企管等。之所以选择这几个专业群体是因为:英语专业学生相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较高,金融、会计、企管等学生在该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中体现不同层次的英语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可以体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正常水平。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在大学学习英语已超过一年,英语语言应该达到了一定水平,对英语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研究以二年级学生为主。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一份自行设计的高职院校学生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问卷。为确保调查工具的合理性,在参考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调查问卷[7]、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母语文化认同调查问卷[8]、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测试卷[9]的基础上,征求专家同行意见,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分两部分,共20题。其中,第一部分为受试者的个人背景,共5题,涉及年级、性别、专业、生源、英语过级等;第二部分为调查内容,共15题,涉及母语文化态度、母语文化表述所需的英语词汇掌握情况以及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学情况等,最后2题为开放性题目,要求受试者描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遇到的问题以及写出提高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建议。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英语专业问卷38份,回收有效问卷38份,有效率为100%;发放非英语专业问卷73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有效率为95.9%。合计发放问卷111分,回收有效问卷108份,有效回收问卷达97.3%。本次调查样本量较充足,受试者所在学校及所读专业具有代表性,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主流意向。
二、调查结果
(一)高职学生的母语文化态度
母语是一个民族言说表出的方式,体现着这个民族的精神[10]。对待母语文化的态度,既包括对母语文化本身的认识和态度,也包括母语文化作为重要的软实力对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和态度,还包括对母语文化知识的渴求和态度。本研究的母语文化态度涉及文化自信、文化认同、学习需求等3个方面,结果如表1所示。关于文化自信,108位受试者中仅1人(0.93%)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了解”,81人(75.00%)认为对中国文化有“有一定了解”,有26人(24.07%)表示“基本不了解”,可以说,学生对母语文化知识的自信度表现不很乐观。针对“你认为你能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话题吗?”,没有人表示“完全没问题”,61.11%认为“基本不会”,8.33%认为“完全不会”,也就是说,大部分受试者对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在文化认同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对母语文化的重要性有非常高的认同度。90.74%的受试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81.48%的受试者认为“高等职业院校非常有必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文化认同的关键是文化自觉,而文化自觉表现在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自己文化能力的提升。可以说,随着近几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全球升温的“汉语热”,领悟中国文化的精髓,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已为高校大学生所共识。对于文化学习需求,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强烈的母语文化学习意识。如在回答“你是否愿意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时,62.96%的受试者表示“愿意”,29.63%的受试者表示“想了解”,但苦于“没有良好的学习途径”。这说明学生的母语文化学习需求与文化教学实际情况可能存在脱节,需要教学者探索途径,开辟有效的母语文化学习渠道。在回答“你认为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加强中国文化的融入吗”时,有69位(63.89%)受试者认为“非常必要”,说明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导入是符合高职学生本位需要的。可以说,在当今全球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背景下,将母语文化有意识地融入英语教学既是当代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英语教学者的时代使命。
(二)高职学生的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从词汇测试的调查结果来看,受试者表达母语文化所需的英语词汇欠缺。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中,受试者表示“会”正确用英语翻译的排序靠前的是:春节、长城、饺子、京剧;排序靠后的有:兵马俑、造纸术、三国演义。通过对各类常用英语教材的分析发现,这种排序与这类词汇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有关。凡是在学生使用的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学生词汇掌握的程度相对较好,如春节、长城、饺子、京剧等在中学、大学的英语课本里经常出现。出人意料的是,一般认为比较难译的“孔子、儒家”,有42.86%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表示“会”,远远超过了英语专业学生(13.16%)。笔者考察了该校非英语专业使用的英语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在该教材第二册Unit2Values中出现过孔子(Confucius)、柏拉图(Plato)、儒家思想(Confucianism)、佛(Buddhism)等有关文化方面的词汇,所以大多数学生还留有深刻的印象。而同样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兵马俑”、“造纸术”、“中国书法”等因其在各类英语教材中鲜有提及,故受试者对其知之甚少。这与最后的开放性题目“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中受试者提到的“英语能力有限”、“中国文化英语词汇缺乏”等问题相一致。正如宋伊雯、魏晓旭(2012)所指出的那样,高职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不足是源于高职学生积累的中国文化词汇有限[11]。说明在英语教学中,增加中国特色文化元素是提升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地位
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还包括文化教学,既包含对外来文化的尊重与接纳,也包含对本民族文化的表达与传播。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相互交流的能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严重。根据调查发现:其一,高职英语教师重视教授西方文化,忽略介绍和传播本民族优秀文化。调查中认为老师“经常”用英语教授中国文化的受试者只有9.26%,而认为老师“更多教授西方文化”的受试者达到58.33%。其二,英语教学内容偏重西方文化的输入,忽略本民族文化的输出。如在回答教学材料、作业测试中涉及中国文化知识的问题时,大多数受试者选择“偶尔”或“几乎没有”。我们知道,对于学生而言,教学内容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因此,教师应从只顾语言知识的讲授、英美文化的单向输入转变为注重其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融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于一体,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
三、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融入的思考
(一)重新思考和定位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党的十八大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实现中国梦,建设文化强国的一项紧迫任务。高校外语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应肩负起对于本民族文化精华对外输出的责任。解决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融入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在英语课堂上增加一些中国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和记忆,关键是要加深对英语教学的内涵理解,需要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重新思考和定位,明确为什么要输出母语文化?输出哪些母语文化?以什么方式输出?同时要处理好外民族文化的输入和本民族文化输出的关系等。
(二)补充体现母语文化的优秀英语素材
教材是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知识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学习者获取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主要使用的几种教材,如高教社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外研社的《新视野英语教程》、上外社的《高职国际英语》中,中国文化的元素所占的比例极少,从而造成了母语文化输出与目的语文化输入的严重失衡。因此,有必要完善现有高职英语教材和开发新高职英语教材。例如,在阅读或读写教材中,可以补充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浅显易懂的优秀英语文章和译文;在听说类教材中,可以设置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听力和口语话题的英语材料。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目的语语言学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三)选取合适的母语文化教学内容
就母语文化的教学内容而言,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从宏观的范畴上来讲,首先,母语文化教学内容要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中华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和特点,同时把握好中国文化输出与西方文化导入的度;其次,母语文化教学内容要切合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点,至于什么是外国人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参照近年来欧美媒体或网络对我国文化的报道,留学回国人员的介绍以及对在中国任教的外籍教师的调查研究。从具体的内容上来讲,介绍以中国特色文化为主线的英语补充材料,如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粽子、馄饨、冰糖葫芦、茶艺等,中国名胜古迹中的长城、兵马俑、石窟等,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儒、道、佛教、孔子等,中国笔墨艺术中的国画、中国书法、文房四宝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选取中国名作家写的介绍中国文化的材料,如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MomentinPeking),还可以是外国人写的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英文作品,如英国作家毛姆的游记《在中国屏风上》(OnaChineseScreen)。也可以适当加入体现中国文化元素的科技知识与信息,如建筑形态、时尚设计、审美思潮、营销策略、商务礼仪等。特别强调的是,所有文化内容要考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接受能力,要难易适中,以“听进来—说出去”、“单语进来—双语出去”、“介绍进来—宣传出去”的交际训练原则,全面提高学生母语文化输出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开拓母语文化学习延伸的渠道
除了英语课堂教学以外,应鼓励学生在课外拓宽母语文化的学习渠道: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网站,如,有目的地探讨母语文化与外部文化的差异;利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视材料,如ABiteofChina(舌尖上的中国)等,帮助学生掌握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技巧和方法;也可以利用在中国出版的英文报纸如ChinaDaily、21stCentury等了解中国文化的知识以及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法;还可以利用校园英语广播、英语资源平台、文化知识竞赛等加强中西文化学习。通过这一系列母语文化学习渠道的拓展,使学生越来越了解本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弘杨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五)加强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长期以来,各类各级英语考试基本都是围绕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能力,基本没有涉及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考察的题目。在考试指挥棒的引导下,学生误认为学英语就是学语言,所以把精力集中于语言的学习,忽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知识,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弘杨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大学英语测试内容,将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考查加入到测试中,可以是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考题,如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语表达、习俗文化背景的英译等;也可以将试卷中的作文题与文化测试融为一体,通过考试来促进学生对母语文化的学习。当然,因高职院校学生专业不同、培养方案不同,各院校情况有所不同,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适度地加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融入。我们坚信,与单纯的语言学习和西方文化的输入相比,融入母语文化的英语教学更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毋庸置疑,随着文化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融入母语文化的英语教学将成为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流。
作者:朱红英 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