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种业企业研发管理的类型与风险,提出种业企业研发内部控制的基本思路,从完善研发制度、加强行业合作、强化财务监控、建立研发基金等方面探讨种业企业研发费用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种业;研发;风险;管理;控制
作者简介:丁志岚(1972-),女,江苏扬州人,大专,会计师,主要从事农业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
种子质量是种业企业的生命线,拥有自主产权的品种权对种业企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随着国家在种业行业实行“新品育繁推”一体化,以及农科院所与下属种业企业脱钩、取消农科院所商业化育种权利、提高科研人员享受科技成果比例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后,多数中小种业由于缺少研发力量,没有种子开发和创新能力,对原有科研院依赖度太高,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而种业研发又是一个时间长、不确定因素多、出成果少的复杂生产过程,种业企业如何规避研发风险,提升研发效率,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种业企业研发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1.1管理落后的风险
传统的种业企业多是国有企业,或与农业科研院所挂靠。经过近年来专业化市场的发育及国家政策的推动,中小种业企业基本上改制成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种业企业的数量也急剧增长。这类企业普遍具有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健全的共性,政企混合管理模式产权不够清晰,缺少独立管理决策机制,专业研发科技人才缺乏。有些企业仍沿袭传统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有些企业是家族式企业,缺少现代管理理念。上述因素使得种业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决策质量不高,反映在种子研发方面,缺乏应有的战略管理、方向决策和风险控制机制。
1.2育种方式的风险
目前,种业企业培育种子新品有3种方式,即:购进品种、委托育种、自主育种,这3种方式存在的风险各不相同。购进品种的风险,主要是种业企业研发专业人才缺乏,进而对购进品种研发过程中的优缺点缺乏了解,存在认知盲区,导致对该品种的市场前景把握不准,产品种植过程中的隐患难以提前防范。委托育种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与委托方协议约定条款的准确界定,特别是中小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处于弱势地位,对委托育种工作具有不可控性。自主育种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种业企业没有稳定的研发战略、研发力量薄弱、研发投入与研发计划匹配度低、研发费用管理水平低,导致研发方向偏离,周期过长,成本过高,出成果比率偏低。
1.3知识产权管理的风险
部分种子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在新产品申报方面缺乏争先意识,从育种到测试、审定等环节时间过长,容易失去市场机遇。在品种权申请保护方面,缺乏应有的管理人才和制度,难以保持品种选育的专有优势,实现新品种开发的最大效益。在市场监控与市场维护方面,对新品种的侵权、假冒等行为缺少应有的手段和力量,难以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种业企业研发内控体系的思路
2.1种子研发战略指标体系
种业企业应从自身实力出发,根据市场需求规划种子研发的方向、时间跨度、支撑力量、研发成本与预计产出等等,量力而行地推进研发战略,切忌四面开花,高投入低产出。种子研发战略应结合企业的实际,如发展水平、资源配置、项目管理体系、人力资源情况等来制定,包括4个层次。一是研发战略:应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企业的实力水平相适应,相应选择大规模研发战略、优势品种研发战略、购买品种权营销战略等相结合,中小种业企业应突出自身优势品种研发。二是研发方向,与企业所处地域、企业发展优势、科研人员优势等情况相适应,与之配套完善企业自身的人才队伍和科研体系。三是研发方式,主要有委托育种和自主育种,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如果自身的人力资源状况较弱,又有传统的合作良好的研究院所相支撑,合作育种也是一个比较经济的选择。四是管理方式,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研发战略,都必须强化研发战略的实施管理,基于研发成果可转化、可推广、可接受的原则,加强研发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用以规范研发工作的开展,提高研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种子研发进度控制指标体系
应综合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种子平均研发周期设定,每年参照预期目标评价研发质量进度,加强对研发期内的成本监控、科研副产品管理。一是加强项目文档管理:针对研发项目,规定研发文档的创建、提交、审批、归档、流转等方式、流程、模版及要求。二是产品培育进度管理:对新产品培育实行周期管理制度,参照行业平均研发进度进行各阶段的绩效评估,及时掌握培育过程中的有效性。三是产品测试管理:这是贯穿研发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保证研发质量的重要手段,包括开发阶段对开发人员的自我测试和相互测试,正式研发阶段的阶段性产品性能测试、产品研发完成阶段的测试。四是项目评审管理:按照种子行业的管理规范,做好新品种报审阶段的各项管理工作,以期尽快取得品种权,形成可开发产品。
2.3研发费用管理控制指标
研发费用是指形成开发新产品全过程所耗用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税金等。一是项目费用计划:是在项目规划的基础上,考虑各类耗用资源成本形成计划,包括项目费用管理计划和费用基准计划。二是项目费用预算:将估算出来的全部费用细分至研发的各个阶段,这是实行项目费用控制的基础。三是项目费用控制:保证项目的各项工作在预算或可接受范围内进行,关键在于运用费用绩效分析方法,尽早地发现费用使用过程中差异和无效率,以便在项目失控之前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对于一个完整的研发项目来讲,必须针对计划期、实施期和结束期这三个阶段控制点进行费用控制。
2.4知识产权管理控制指标
主要是围绕种子新产品审核、商标注册、产品品牌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完善控制措施。(1)知识产权的取得与管理。品种权能否取得决定于研发过程的每个环节测试表现,申报审定需要研发队伍和管理部门共同合作。同时,及时做好品种审定之后的品种权证书的取得、品种权保护费用的后继支付等维护管理。(2)知识产权的使用管理:种业企业取得品种权以后,使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公司自主开发、授权开发和品种权转让,种业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决定采取哪种使用方式,使得品种权的效益最大化。授权开发和品种权转让需完善协议条款的约定,防范后期不确定风险。(3)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在目前种业企业混杂、种业市场混乱的情况下,品种权管理尤为重要,种业企业应制定一套品种权使用的管理制度,建设一支品种权保护的队伍,建立主要品种权的市场监控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配合执法部门实施维权。
3加强研发管理工作的重点举措
3.1完善研发管理制度
种业企业应针对研发战略,制定针对研发管理的制度,包括研发项目立项管理、合作育种管理、费用支出管理、品种审定管理等,使研发工作有章可循,防止乱立项、乱支出、无序开发。实行部门归口管理,成立专门部门负责研发管理,具体负责研究开发项目的审定、费用指标方案的制定及项目结果的评定工作。对合作育种尤其要重视合作双方权利与义务的约定,做到责权利明确。对委托外单位协作完成的项目,其研究开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委托外单位协作研究合同中必须明确,委托公司为研究成果第一受益人;形成无形资产的,产权归委托公司所有。
3.2加强行业合作和人才培养
自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植业发展的意见》颁布以来,国家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政策、资金将会向资产规模大、研发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倾斜,中小种业企业要想在行业立足,必须与领军企业寻求合作,错位发展,可以有效防止在当前种业行业竞争洗牌中被淘汰。中小企业与领军企业合作,重点是做好产业链中某一环节的配套,充分自身优势资源,做强做精主业。种业企业长远发展和壮大,还需要立足自身,制订长远的人才培训计划,加强种子产业的人才培养,造就一支既懂育种科研、又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3.3充分发挥财务全过程控制作用
把财务的全过程控制放在重要位置,在企业的重大决策、制度建设、投资筹资等工作中,财务人员应全方位参与企业的投资决策、生产经营活动,并作出前置审核。加强研发费用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审核研发支出单据及审批手续的合规性、归集及核算研发支出,审核年度研发支出各项目的决算等。加强研发支出的预算管理,每年必须有年度预算和绩效目标,实行明细核算,严格管理、专款专用、节约使用。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研究开发支出的使用情况,应定期组织内部审计,如发现使用不当的,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3.4计提研发基金保证研发投入
在自主研发成本难以核算、难以界定的现状下,种业企业可以尝试设立企业研发基金,即根据公司的研发计划,每年在未分配利润中计提一定比例的研发基金,以专项经费形式拨给相应的研发课题组,并与研发成果相挂钩进行考核,与研发项目负责人、研发团队签考核协议,研发成果多可以追加投入、没有完成考核指标的减少研发投入,或者更换研发项目负责人。在每个课题组进行研发成本的核算,课题组的研发成本由各自的研发成果来分摊,分别进行费用化、资本化核算管理。
参考文献
[1]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2014中国种业发展报告[R].2014.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地6号———无形资产[S].2001.
[3]甘文.浅谈种子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南方农业,2013(9):70-71.
[4]柴玮.我国种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种业,2010(6):9-11.
[5]范石发.中国种业发展与展望[J].种子科技,2010(1):1-4.
[6]康向军.钢铁企业如何归集研发费用[J].冶金财会,2011(2):12-13.
作者:丁志岚 单位: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
相关专题:小说月报2010年精品集 中州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