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时代精神已经逐渐向人的主体性发展着,要充分的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体活动[1]。在当今的教育和实践中,主体教育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课题了。在小学数学不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下对学生进行指导,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充分的发展和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创设教学情境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一定的疑问,造成他们的困惑,制造相关的悬念,进而拨动学生的思考思维。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章节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进行口算:130÷50=?一部分的学生得到
2…30,一部分的学生利用商不变性质口算得到2…3。当学生莫不着头脑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并验算:2×50=100,100+3=1=103,很明显,这种结果是错误的。此时的学生就会急于想知道怎么样去利用商不变性质去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1.2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同时又作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本上出现了很多与生活有关的知识,因而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时时激发探究的热情,从而进一步的学好数学。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教师可以借助商场打折的情景,在商品上标注原价、打折数,通过生生之间的买卖活动,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思考兴趣,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巩固数学知识,还能充分的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2亲自动手实践,手脑要并用
2.1加强实践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
小数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多向交流的比较复杂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学生通过教师的诱导主动的获取知识。实践,就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可以探索、活动、思考的环境,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例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的数的应用题”的时候,首先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第一,要摆出5个三角形,接着让学生数一数第二行的个数(暗示同样多的);第二,在第二行再摆4个三角形,并提出问题:在第二行先摆了几个,现在又摆了几个?第二行的三角形个数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问第二行三角形的个数应该怎么求得?通过这样的引导,还能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从而进一步的掌握解题的方法。
2.2加强实践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
在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初步的形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同时还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向。通过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感官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加强学生的思考思维,不仅能有效的增强教学效果,还能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实现学生在主动中求发展。
3在课堂中进行讨论
3.1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主题教育不再是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方面不仅要研究学生学什么,还要研究学生应该怎样去学;不仅要管好学生,还要求学生如何自己管好自己;不仅要鼓励学生学习,还要培养学生自强不息、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意识等。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探讨中,教师不仅要提出讨论的注意事项,同时还要指定其谈论的范围,并还要控制讨论的有效时间;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的思考、发言、质疑、争辩,运用创新的思维去找寻最佳的解决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充当一名引导者和组织者,一切的讨论都是在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下进行的。
3.2教师要选择并确定课堂上讨论的最佳时间
3.2.1组织讨论概念、总结、规律。该讨论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需要综合性的分析,同时还要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的探讨能聚集学生的智慧,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能力。
3.2.2组织讨论重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越是重难点就越需要学生进行探讨,通过发挥主体作用,积极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在教学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填好相应的表格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一、比较原四边形和现长方形,你会发生什么?二、怎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呢?这是推导四边形面积公式的两个至关点,当学生掌握了这两点,那么就能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了。通过这样的交流、操作、探讨,学生不仅得出总结,还能明白知识形成的过程,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2.3组织谈论解答开放性的习题
小学生因为受到定向思维的影响,导致思维比较狭窄,因而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具有一定开放性的习题。通过在课堂上的探讨,找出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有效的培养学生散发性、求异性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