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课的艺术
备课的艺术就在于它本身是一种创作。说它是一种创作,这决不夸张,也决不逊色于文学、戏剧的创作。作家的创作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创作的内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师的创作亦如此。在传统备课中,教师要深研教材,翻阅资料,从内容的取舍到叙述形式,从模型设计到方法选用,从命题的提出到问题的破解,从讲授的神态到板书的安排••••••等等,都要经过深度思维组织,确立重点难点,推敲文字用词,凝炼经典语句,选用方法范例,融入个性特色,最后写成自己的教案,使备课的内容遵从大纲,体现科学,符合实际,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在当今网络发达,电脑普及,多媒体盛行的年代,备课环节,仍需要充分阅读对比名师名家的课件,优化选用适合自己的内容范例,融入自我个性特色。在此过程中,教师融合自己的特点把别人课件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把别人的叙述变成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特色,制作自己的课件。只有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才能写出好教案,讲出好内容,展现教师的个人讲学风格与艺术。编写出一部好的课件,呈现课堂教学的艺术美才有坚实的基础。备课创作应考虑如下内容:
(1)理清章节内容主线,联结知识群,构建讲授知识网络。例如:在沉淀生成与溶解章节中,应重点把握三方面内容,一是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的换算,二是溶度积常数与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联系,三是综合平衡移动原理,即溶度积规则。
(2)精心设计讲授模型。讲授模型是思维模型,也是微观模型。微观模型抽象难懂,不易掌握,但一旦进入,就会茅塞顿开,理解深刻,记忆牢固。构建讲授模型需要深度的思维,高度的综合以及准确的抽象,从而凝练出若干个观点(概念)来支撑整个模型。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型进行课堂讲授,来讲清、讲透讲课内容,无论对授课老师,还是对听课的学生,都甚为重要。设计的讲授模型要清晰、简明、形象、易懂,讲课者讲授顺畅,言明意切;听课人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就无机化学课程内容而言,每一种理论学说,每类微观状态体系,都蕴含一个微观模型。设计讲授模型时要注重研究下列问题。①微观模型宏观化。人们的思维习惯是宏观化的,对日常所见的宏观模型言到意明,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而对于微观模型,则常常觉得抽象,难以理解。例如,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是学生觉得最抽象,最难理解的。然而,通过设计宏观化的思维模型,将抽象难理解的微观模型与宏观思维链接起来,学生听课就觉得非常形象易懂。(3)精心选择人文教育内容,讲授时适时切入人文教育内容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精心选择、编排配合课程教学内容的人文教育内容,并在课堂讲授中适时切入,对激活教学气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讲听效果有很好的作用。章节主旨人文内容力求少而精,恰到好处。人文内容的核心是为人之道,处事之理,将它渗透到课程内容讲授过程中,启迪学生做人的准则,处事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办法,让学生在学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从而凝练出人生哲理和工作准则,同时又提升教师的讲授效果和学生的听课收益。课堂讲授中切入人文教育内容时,切入点要准,内容要精僻吸引人,蕴含的哲理要耐人寻味,讲解时要见好就收,恰到好处,切忌“过”而“滥”。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演,不会句句打动学生的心灵,能打动学生心灵的语句不可能打动每一位学生,但教师的每一次课,凝练出的每一句人生格言,能打动一个学生的心灵、启迪一个学生的思维,激励一个学生积极上进就足矣。
2讲课的艺术
讲课是一门艺术。讲课的艺术根植于教师的本职,它汇集教师的知识、口才、经验于一体的创造性工作。讲课的艺术体现在讲课的内容、讲授方式方法的灵活应用、对讲授内容的熟悉与精通、理论联系实际、人文教育渗透、演讲激情与语言幽默、教与学的互动等方面。讲课的艺术归结于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气氛,其最核心的就是教师的讲授学生愿意听、乐意听、想多听—这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如何达到这样的状态很值得探讨。本节从讲好绪论课、讲授艺术探讨两方面加以讨论。
(1)讲好绪论课。绪论课是第一课。而第一课是印象课、兴趣课。因此,讲好绪论课,对展示教师的良好教学形象、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衔接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讲好绪论课。绪论课的内容要精心选材、用心编排,要考究讲法、注重效果,力求内容新颖、通俗易懂、知识兴趣并重。绪论课的内容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化学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的贡献;二是身边的化学;三是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四是化学课的教与学。
(2)建立化学微观思维模型。化学微观思维模型是将化学问题(化学理论、化学定义、化学原理)设计成化学微观模型,通过对微观模型的化学思维,看清化学微观模型中存在的化学成分,发生的化学行为,理解学会用化学语言(化学符号、化学定律、化学公式)描述所发生的化学行为,从而掌握所研学的化学问题。而化学微观思维模型最根本的是化学思维。化学思维是抽象的微观思维,对微观模型中存在的化学成分及发生的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化学行为,只能通过大脑的深度思考,在思维中“看见”微观模型中的化学成分及发生的化学行为。
(3)做到数学模型回归。数学模型回归是说任何描述微观化学行为的数学模型及其结果,只有回归到所描述的化学环境,才能真正地理解该数学模型及其结果所描述的化学问题。数学模型回归从本质上说是从宏观数学描述回归到微观的化学理解,遵循认知—实践—理解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多数学生对上述认识过程只走了前二个环节,表现为只背数学公式及其结果,而不能用所学的数学模型解决类似的化学问题;而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讲授中,通常是对设定的化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答数学结果,却不延续回归理解,留下想象空间,以至变成教学盲点。总之,无机化学老师不仅要勤奋钻研教材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广泛留意与学科相近的最新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并不断探索,追求教学艺术,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周艳玲 尹作栋 罗轩 单位: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