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2篇

第一篇

1.建立健全预算管控机制,全面强化单位预算管控力度

为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控力度,单位内部应建立完善的预算管控体制,笔者认为,建立预算管控体制应做好如下几点。首先,财务预算必须涵盖单位各机构的各种性质的财政经费;其次,各机构预算必须事先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单位内部的资金配置,以多种形式综合分析预算方案的编制方法及编制内容,确保机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实施综合式单位财务预算管控模式;最后,单位应根据现有资源分析单位内部各机构的预算体制,找出现有体制中的不科学、不合理制度,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分析不合理制度的改革方向,确保改革制度的灵活性与刚性。在实施预算管控时,管控内容必须细化到具体的管控工作中,提高每个人和每个项目的管控效果,扩展管控的覆盖范围。财务机构预算管控工作不仅应负责制定管控机制,还应从预机制入手监控财政经费的使用及拨付过程,从而根据经费运转情况制定适宜的调整策略。

2.加强员工素质,提高单位报账人员的工作能力

自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集中化会计核算模式后,单位各机构只需设立财务报账岗位,但各机构财务权责却没有具体变化,会计工作的职责也没有变化。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变革,很多新财改政策大量涌现,比如单位预算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对财务管理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统管部门必须重视财务管控工作。单位报账人员除应提供财务信息外,还必须全面了解单位财政业务,因为在核算做账时,账目的准确度与其提供的数据有很大关联。因此,提高财务报账人员的素质十分关键。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考察财务报账人员的职业操守,应认识到只有提高财务报账人员的职业素养,才能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3.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制建设力度

提高单位核算机构对单位外部的监管力度,健全外部环境管控措施的同时,单位内部应建立会计控制体制,单位内部各机构与各部门应直接参与到经济业务活动的主体中,确保每一笔账户信息都准确无误。内控体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十分重要,比如不相容的职务分离和账物分离等问题应由不同管理人员负责,严格单位授权审批体制建设,建立健全互相牵制的管理体系,单位财产应做到定期清查,内审时间应有明确规定,改变现阶段报账人员只做报账工作的现状,全面优化单位会计内审、监督软环境。如此做不仅可以使单位外部审计和会计核算互相约束与牵制,确保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权的发挥的同时,也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4.理清会计核算与财务管控的关系

会计核算主体责任在各个主管单位,资产调度权和所有权也在各个主管单位。因此,各主管单位应充分发挥会计主体作用,明确会计核算与财务管控职责,正确处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控的关系。笔者认为,会计核算组织必须转变工作职能,彻底根除传统的单纯核算职能理念,从管理体制上确保会计核算监管职能的充分发挥,应清楚的认识到只有单位核算组织与财务管理组织互相配合,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管控目标,才能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5.总结

笔者参考多篇权威文献总结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审核工作可以连续、系统且全面的记录单位经费操作过程及方式,能够监督和反映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所以,规范单位内部的财务管控和会计核算机制十分必要,有助于提升单位财务管控水平,增加单位财政收益,强化单位职能管控力度,尤其是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制改革的今天,研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问题十分必要。

作者:赵玉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质量技术监督局

第二篇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部门预算协调问题的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对上述两者的运用中,明显缺乏协调,主要表现为:行政事业单位采取的预算编制方式与会计核算缺乏相应的协调,例如某些单位采取的是零基预算方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从零进行核算,因此这种核算方式要求会计核算能够提供完整、覆盖面广的财务收支信息,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无法胜任这个工作;再次,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组织,大部分会计信息是由上级监管部门进行使用,预算会计信息的质量比较低;最后,预算编制的改革是事业单位预算改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反映,会计核算也应当对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核算和监督,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其会计核算只是基于新制度的要求进行的,导致了两者的协调不足。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预算管理

合理、科学的预算不仅对企业的经营是必不可少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同样影响很大。为了达到良好的预算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其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监督等过程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时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保证预算的编制科学合理、程序适当等,事业单位要综合考虑内外因素,避免预算指标或高或低;加强预算的执行管理,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制度予以完善,通过对预算报表予以合理规划、对财务预算编制时间与业务工作计划予以协调,切实落实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讲,完善的预算监督机制是保证预算得以顺利实行、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在预算改革中,应当对整个预算管理的过程予以立法,使得监督机构能够在法制环境中推进预算管理。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其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开放性程度均较计划经济时代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这使得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标准已经相当滞后,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学习和教育,去旧呈新极为迫切。首先基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改革并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使其符合事业单位的现时需要;再次,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内控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调,通过建立业务信息共享机制改善目前会计核算信息的不完整等,使得会计核算部门在基于实时信息的基础上对各部门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人才是经营之本、立足之本,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会计人员体系的建设,通过对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以及专业人才的引进来完善事业单位的人才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而改善财务信息的质量。

(三)改善会计核算与部门预算协调问题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对会计核算与部门预算的协调,从事业单位经营的事前事后对其运营进行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部门预算是对其经济业务进行事前预测,而会计核算是对单位的运行等经济活动进行事后核算,加强两者的协调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顺利经营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在预算的编制时要考虑到会计核算的便捷、有效,避免两者之间出现较大的落差,同时也应当在部门预算编制的需求下,对会计核算的方法、程序等进行适当调整、及时修改。通过合理地调整会计系统,加强两者之间衔接。要明确会计核算的对象,避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随着外部环境即相关法规的出台等的变化而变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基于其发生的经济业务,对涉及的资金流入流出进行核算和监督,在符合事业单位有关财务法规的前提下达到两者的协调统一。四、结束语就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情况来看,距离二者的有效协调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会计核算与预算改革在事业单位的应用中必须要协调一致,才能够体现事前控制、事后监督的双重作用,进而以合理的方式优化利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

作者:韩凤杰 单位: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财政局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2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wgl/92334.html

    相关专题:江苏地方志 大氮肥 宁波


    上一篇:水上交通安全论文
    下一篇:机电技术管理和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