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的史料选择
摘要:历史学科是一门记载了千百年来世界各国发展历程的学科。史料则是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的本来面目。史料是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学生可以从史料中获得历史的基本知识,史料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媒介。但是,史料的种类很多,每一种记载方式都有所差别,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史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运用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同样也要求学生学会从史料中获得历史知识。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选择;运用
引言
史料是指可以作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依据的东西。它详细记载了在当时历史环境中接近或直接发生的事情,可以根据史料还原当年的历史场景,人类对历史的研究和认知都离不开史料的记载。它帮助我们记录人类历史发展轨迹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是历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史料的研究,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技能。这要求全体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得注重对史料的选择和应用。
1.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选择原则
1.1多样性与典型性相结合
在史料的选择中要遵循多样性与典型性相结合的原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也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在一个历史问题上,从不同的角度收集史料,让学生区分各种不同类型史料之间的区别。比如在讲“科举制度”的时候,可以将各个朝代的人才选拨政策都列举出来,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发现不同朝代之间选拔人才的不同之处,使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科举制度的优势和劣势。同样,在选取史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史料的真实性,注重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坚决不采用缺乏真实和历史考证的史料。通过对典型史料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在考试中更好的发挥。
1.2针对性和区别对待相结合
一个班级是由众多学生和一个老师所构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在史料的选择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选择所有学生都能看懂且能理解的史料充实课堂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图片、音频、影片等史料向学生展示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其次,在史料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对内容的取舍,选择过程中要有针对性,针对这一个主题选择形式多样的史料。最后,在选择的过程中要尽量使用课本里提供的史料,否则,过多的课外史料会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
1.3科学性与准确性相结合
在史料的选择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科学性和准确性。科学性是说,教师在选择史料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符合学生年龄段和学生思维接受能力的史料。选择的科学性也指选择的史料要能从不同方面,全方位的讲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不能收集的所有史料都只是在讲同一个方面。史料的准确性是指,史料本身的正确性,就是说,所选择的史料一定是有依据的,在历史上被记载过且被多方论证是正确的内容。不能选择“野史”,这样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误区。1.4趣味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是借鉴历史的精髓,使其更好的为我们的现代生活服务。所以,在史料的选择上也要遵循这一目的,选择能给日常生活带来指导意义的史料,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习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增加对历史学习的亲近感。在史料的选择上同样也要注意史料的趣味性,因为在很多学生的脑海中总觉得历史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画、漫画等史料,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1合理利用史料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
通过对史料的合理利用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内容。例如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多媒体设施的应用,用影片向学生展示当年的历史情形,使学生身临其境,融入其中,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印象。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故事的导入来引导学生进入历史的世界,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的了解历史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2.2通过史料的记录加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具体性等特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间接认识历史的发展,无法亲身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增强史料的运用,确保史料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不能将自己观点带到历史教学中,同时,通过对史料的论证也能加深学生对历史观念的理解。
2.3以教材中的史料为基础,集中攻克教学难点
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史料的运用也必须基于教材本身的设定。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以教材为基础,对教材中的史料加以拓展,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并能自己提取史料中包含的历史信息,从容应对教学内容的难点。
结语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教育方法和形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史料的选择与运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对种类繁多的史料进行选择,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拓展眼界,培养其历史思维习惯都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史料的选择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隋晓朦.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郭薇薇.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史料的分类及其在教学中的的运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曹亚杰.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李博文.高中历史学科史料教学的若干误区及纠正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王亮 单位:东辽一高中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的讨论式教学法
摘要: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以老师传授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然而,传统传授式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观点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课堂参与度低,以及师生间相互了解不足、学生课堂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佳等。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应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传统传授式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中历史;讨论式教学;教学应用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概况与提出背景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以老师传授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然而,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观点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课堂参与度低,以及师生间相互了解不足、学生课堂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佳等。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行,高中历史教学也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单单知识的传授,对传统传授式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讨论式教学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讨论式教学法是指老师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或小组讨论,并互相交流学习的教学方法。相比传统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更注重对学生历史独立思维能力、知识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中历史讨论式教学法的意义
(一)激发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历史学习同样离不开对学生历史兴趣的引导和培养。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法是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对知识的理解,而没有自我的思考和表达。课堂参与度的低下和师生互动的缺乏往往使历史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知识,找到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主动表达心中所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的局面,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加强师生间与同学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增进彼此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讨论式教学法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二)培养高中生的历史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社会知识量巨大,更新速度快,学生如果紧靠学校所学知识已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所以相比掌握知识,高中历史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历史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的历史学习能力,符合新课改,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首先,准备讨论素材讨论内容的过程便是学生自主获取筛选知识能力的过程。历史素材浩如烟海,有效筛选信息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时,在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的背景之下,几乎每一项工作都是合作的结果,学生间的交流讨论便是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养成过程。其次,培养学生的知识表达能力。丰厚的知识储备必然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养,但同时良好的知识表达能力同样不可或缺,讨论对学生知识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集思广益,培养自我批判意识和反思意识,这对于学生日后的知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中历史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的科学化课前讨论教学设计
老师是整个课堂的设计师,讨论式教学的有序展开离不开教师精细化、科学化的课前教学设计。以往教师课前备课,更多的是从自身教学主体出发,进行知识准备,重难点分析,偶尔涉及教学流程。然而,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输,更是对学生进行的精神滋养,因此讨论式教学之下的教学设计过程,要更加科学化、精细化。高中历史教学,科学化的课前设计首先应突出鲜明的课堂主题,例如专题化学习、历史人物评说、通史学习等,结合每种主题的特殊性进行独特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对每节课都有鲜明的讨论主题,而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谈。其次,教学设计不应仅仅站在教师的角度,更不应单单考虑知识主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改变传统课堂枯燥的灌输模式,增加学生间知识交流讨论环节及师生间交流互动环节,将知识讲授融入讨论环节设计之中,避免课堂的枯燥化。讨论教学的环节设计不应局限于课堂范围之内,更应对学生课下讨论素材给出合理化建议。最后,高中历史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应多征求学生意见,讨论环节的制定应考虑学生的合理化诉求和建议。总而言之,讨论教学前的教学设计是对整个讨论教学过程的系统化。精细化、艺术化设计,是讨论教学开展的前提保障。
(二)学生充足的课前准备
讨论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高效良性互动的过程。高中历史课程知识容量大,课堂时间非常有限,课堂讨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讨论教学环节必须把握教学重点,针对重点进行讨论。以往高中历史老师把握教学重点往往是根据教学经验及参考书籍所给出的提示,而没有考虑学生的诉求。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课前准备,上课时间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难以发现自己的困惑,展开有效讨论。因此高效的高中历史教学离不开学生充足的课前准备,唯有学生在课前准备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储备,课堂上才有与老师互动的可能,而学生课前准备中反映出的困惑也正是课堂讨论的重点。学生充足的课前准备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具体来讲,高中历史老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指导。首先,为学生精选适合的课前预习材料。预习材料不应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更应有老师优选的辅助材料。老师选择辅助材料必须贴合教学内容,贴合学生知识背景。其次,高中历史老师可以针对教学重点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课下先对重点进行思考,这样学生课堂理解才会更加深刻,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例如讲述历代民俗的演变,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课下查阅相关影像、文字资料,梳理发展脉络。
(三)讨论教学中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突出与老师辅助作用的发挥
讨论式教学应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高效的课堂讨论老师更应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丰富多彩且切合教学的形式增加学生间的讨论交流,促进师生间的知识互动。例如河南某中学即积极进行“主体课堂建设”,教室座位环形布置,方便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接受新知,在思维上认可新知,获得对知识的深刻体悟。高中历史讨论教学应注意对历史教学素材的合理整合运用。历史学习的素材非常丰富,因此教师对讨论素材的把握不应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更应借助历史地图册等辅助读物综合把握知识背景,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教师在讨论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还表现在对学生讨论的引导。例如在讲授新航路开辟时,可以对学生讨论中需重点把握的哪些问题进行指导,合理安排讨论环节的时间安排,掌握课堂节奏,保证足够的时间针对学生的普遍问题和困惑给予精细、高效的指导。
(四)课后应更注重体验学习
讨论式教学法不应局限于课堂之内,还应注意其他的辅助性环节,例如课后任务的布置。合理的课后任务规划是对课堂讨论的有效补充和深化,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长期以来,历史老师大都通过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不仅内容枯燥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巩固效果并不明显。科学研究发现,体验式学习是高效的学习方式,是对语言文字学习之外,学生直观把握知识、深化认识的必要补充。在信息化社会,学生历史知识的来源更加丰富,例如博物馆、网络视频音频资源等等,不仅内容和形式上丰富多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更是对课堂知识讨论的有效补充。因此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更应注重课堂难以实现的体验学习,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不仅仅局限于口头层面,更从直观上加以接受。
四、结语
开展讨论式教学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高中历史老师必须转变思想认识,深入探讨高中历史讨论教学法的意义和作用,注重对学生历史素质的综合培养;在方法上,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下指导等教学环节全面入手,采取更加合理、民主、高效的人性化的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提高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加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获得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智勇.历史教育学新论[M].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美]StephenD.Brookfield,StephenPreskill.实用讨论式教学法(第二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翟晓亭 单位:庄浪县第二中学
第三篇:谈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利用史料
随着新课改逐步推进,我们越来越看到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意识到史料对高中历史学习的意义。笔者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也对史料的应用意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我们应该怎样有效应用史料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高中历史教师对史料的应用情况
调查发现,很多教师都能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史料,也能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与史料分不开的,史料能够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辅助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他们运用史料时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此相关的知识并不充足,有的教师对史料的定义理解不准确,有的是分不清史料的种类,有的是不明白史料的选择原则。因此,史料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教师并不能将史料真正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他们做的工作只是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解读。有的教师将史料的学习和运用局限在课内,没有引导学生在课下对史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当学生遇到相关史料时,不具备分析和利用的能力。在这种教学现状下,很难使学生学习方式产生转变,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基本素质提高。
二、应用史料的教学意义
在不同国家和地域,学者们对史料的理解和看法存在很大的差别。在英国学者看来,史料有对历史事件进行说明和阐释的作用,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帮助教师澄清旧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新的问题。史料能够使学生的历史技能得到发展,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使历史学习产生真实之感,犹如“证据”在法庭上的作用一般,对史实进行推断和解释。而在美国学者看来,历史教学中,史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历史教学更富有时代气息,加深学生对人物、制度等问题和知识的认识。对一些重要的文献应该引领学生进行深刻解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的批判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笔者看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具有以下三方面意义: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史料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立体化的教学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史料带领学生回味历史,对历史真相进行探究。高中历史教材中就有大量应用价值极高的史料,这些史料是历史的一种真实反映,能够帮助我们看到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教师选取的史料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将历史的真实感通过史料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使教学的历史感更浓厚。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氛围的营造与历史资料是分不开的,虽然史料应用可能会使教学容量增大,但却能有效简化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3.对学生的历史观进行有效的培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于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培养,使学生用科学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在对历史事件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使他们学会利用历史的方式对事件进行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在对史料进行分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历史文化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对史料的历史价值进行挖掘,从而促进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建立和培养。
三、在教学中应用史料的方法
1.利用史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高中生的思维已经较成熟,但是教师要努力避免以往那种枯燥的教学方式,采取有效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无论是在新课学习中,还是对旧知识进行复习,都要选取一些新颖的史料,将其有效应用到教学中,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学习“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时,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中国古代的瓷器、青铜器等图片,并搜集一些与手工业相关的史料,随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组讨论,由学生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归纳总结出来。2.教会学生解读史料的方法,使他们快速掌握。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不仅是教材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还要在需要的时候为学生引入一些恰当的课外史料,并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史料解读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对史料进行解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史料的基本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把握,如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确史料所处的历史时期、涉及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等。史料中都会有一些关键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和把握。在2013年的高考全国卷中给出一则与宋代土地相关的史料,在学生解答这道题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结合所给题干信息明确历史年代。题中有“不抑兼并”的信息,根据此信息,学生就能逐渐得出结论。3.深化理解,灵活运用史料。在掌握史料的解读方法之后,教师接下来要做的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对于史料的理解不断深化,并逐渐学会对史料中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是一种极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对历史资料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利用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史料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更快速地掌握历史知识,并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的目的。
作者:叶文平 单位:江苏省仪征中学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运用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图片运用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应对措施,其中包括重点把握图片内容、选准历史图片的运用时机以及通过历史图片来陈述历史事实等,以期能够对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献上笔者的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历史图片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历史图片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以往的历史课堂中,历史图片主要呈现于教科书中,而信息时代中的历史图片却能够通过计算机与投影屏幕多方位地展示给学生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图片所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感官刺激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进而为其日后更高难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1)历史图片是高中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大多数的内容均为文字与图片所组成的,无论是在经济历史和军事历史中,还是在政治历史与文化历史中,图片均占据了与文字信息相对等的篇幅比例,这充分说明了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已经开始逐渐的由文字为主要阐述转向图片与多媒体课件,愈发表现出了创新式教学模式在新时代教学理念中的作用。(2)历史图片是对教学文字的高度补充。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历史图片不仅与文字信息同样重要,而且还会为文字知识带来较为重要的补充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类在经历幼儿到青少年时期时,直观思维是决定其喜好与兴趣的主导性思维,而历史图片作为教材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会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接受历史知识,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历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欲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1)重点把握图片内容。教育者如果想要全面地发挥出历史图片的作用和价值,首先应该做到的一点就是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图片的内容。首先,教育者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比较容易受到学生青睐的教学图片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程知识,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历史故事与历史人物的情感;其次,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课程图片主要分为地图、图表与图像,教育者要深入地分析这些图片想要向我们传递出来的信息,认真且透彻地研究这些信息中的所有细节;最后,教育者要精准地找出图片信息与教学内容中的共通之处,运用简练且直观的教学语言来将图片中所要表达出来的深层次信息传递给学生,争取将每位学生都带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逐渐地引导他们主动且积极地参加接下来的探究式教学活动。(2)选准历史图片的运用时机。通过历史图片来辅助历史课程教学虽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但却不是历史课堂的全部。教育者只有充分把握好教学时机,才能够让历史图片成为推动教学效率提升的点睛之笔。如若不然,历史图片就会如同画蛇添足一般成为历史课堂的累赘与干扰。教育者应当在课程导入阶段应用历史图片。“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图片导入的方式来开始课程不仅能够在第一时间调动起学生的关注度,同时还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老师在教授《美国独立战争》这一课时,教育者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张美国国旗的图片,而后再向学生展示一张带有13颗星的星条旗图片,并向学生提问:“请问这张图片中的旗帜上面为什么是13颗星星?”通过这种方式来带出“北美殖民地建立”的相关历史知识。通过这两幅鲜明的国旗对比图,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与过程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激发出他们求知的欲望与学习积极性。(3)通过历史图片来陈述历史事实。教育者可以在讲述有关于历史事实的相关内容时运用历史图片来提高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与真实性。历史图片所传递的是当时历史状况的真实面貌,所以它可以更加直观地向学生传递历史事实的最震撼效果。在以往的高中历史课堂中,难以向学生全面地讲述历史事实是很多教育者都倍感头痛的一项问题。例如在教授《三大战役》这一课时,从小生长于和平年代之中的学生很难心领神会“小米加步枪”的那种困难与艰苦的情境。然而,历史图片的展示不仅能够让学生直面在战争年代中平民百姓的贫苦情境,同时还看到诸多如同自己一般的年轻战士在炮火中抛头颅洒热血的惨烈场面,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取得胜利是如此的艰难和不易。
参考文献:
[1]郭辉明.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图片有效运用的研究[J].学周刊,2015,(7):80—81.
[2]陆有美.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158—159.
作者:王惠玲
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与社会责任感培养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德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养成。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社会责任感;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随着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承担更多人文教育的职责,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高考应试的需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培养,需要高中历史教师树立素质教育理念,重视历史课程教学内容的发掘与整理,树立相应的责任教育意识,注重人文精神、社会责任的传递,让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更具教育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更加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快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一、增强高中历史教学的人性化,激发学生的社会主体意识
有效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种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教育,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一定要做到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社会主体意识的培养。但是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下,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史事教育、应试教育,在历史课堂上主要是采取单向性、灌输性的教学形式,忽略了历史教学中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习惯于让学生重复、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点,短期内虽然能够实现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学生往往遗忘得也非常快,在历史课堂上只能被动式地学习,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更是难以涉及。因此,要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目标,高中历史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就需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历史教学与德育进行有效的结合,使高中历史课堂更具人文气息和社会气息,潜移默化地开展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例如,在高中历史“抗日战争”的教学中,作为每个学生都已经熟知的历史知识,如何搭配历史教学的“常规”,使历史教学更具活力和教育价值就成为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如教师可以导入电视剧《亮剑》中的经典对白,让学生就其中的“亮剑精神”进行理解和情感体验,切身体会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正是社会责任感的真实体现,从而使学生真正树立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二、优化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情感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不能过分依赖教材,高中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化、拓展和整合,还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联系,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高中历史的教材体系中,很多章节都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人文情感,是高中历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素材,所以高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发掘、整理和应用,要将更多的社会人文情感因素融入历史课程教学实践当中,激发学生的情感素质和人文思维。其次,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历史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衔接,使其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求,塑造和完善学生的性格品质和人文素质。例如,在“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的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就“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的历史贡献进行讲解,同时可以延伸说明发明者做出的社会贡献和历史贡献,并将古代发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进行阐述,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只有树立积极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创造历史、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科学评价,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历史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有效把握住教学评价的有利契机,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对此,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要给予学生更多质疑权、反思权和自我评价权,减少以批评性为主的评价策略,多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责任意识进行引导性地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环节有针对性地融入社会责任感教育。然而,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迅速达成的,所以高中历史教师要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多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减少终结性评价,积极关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爱国情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等,对于学生在人文素质上存在的缺陷,高中历史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多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反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高中历史“解放战争”的教学中,在问学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时,学生的很多回答都不够完善,中国共产党最后取得胜利,其实质是全国人民群众的胜利,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明白“群众意识”“群众路线”与社会发展、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高中历史教师更加重视素质教育,要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主体性、社会性、人文性,充分尊重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学以致用”的历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德育素质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丽娟.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渗透社会责任感的教育[J].考试与评价,2012.
[2]朱根林.高中历史教学中责任教育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
作者:王小弟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威戎中学
第六篇: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责任意识
摘要高中历史课文涵盖科技、政治、军事国防、社会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含有丰富的关于责任意识培养的教学资源。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历史课本,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种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责任意识的意义及其主要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责任意识;必要性;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理想教育、商品教育和实惠教育渗透在高中生的观念中,导致部分高中生责任意识淡薄,而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为社会输送具有责任感的人才。高中历史课文内容涵盖广泛,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因而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历史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辅助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责任意识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虽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还在。教学中历史教师通常以知识讲授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答题、解题能力,并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非常有必要。教师可通过历史知识的讲授与渗透来构建学生完整的人格,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责任意识培养的内容
第一,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协作意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浓厚的社会参与意识与协作意识的民族,洋务运动、百日维新、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都是由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意识的名人义士自发组织、相互协作而成。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历史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与协作意识。第二,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与进步的精神支柱。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中生要保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社会浪潮中激流勇进,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第三,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国力都在不断强化,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看到国家安乐的一面,还要让学生看到国家发展的不足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责任意识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责任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历史课文学习感兴趣时,会自发地学习历史知识,并且吸收、理解能力也会随之提升,此时教师有意识地灌输责任意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有一则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英雄事迹,教师以此为点,利用提问式的方法,请了解相关历史事件的学生详细讲述。这样从点到面、由浅至深地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
(二)传授历史知识,提高学生责任意识
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高中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领域的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教学中渗透责任观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比如,在学习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这一内容时,在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件以及相关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中国这一段屈辱历史的主要起因以及这些侵略给中国造成的影响,以此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不忘国耻,进而提高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和国家荣辱意识。
(三)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责任意识
教师可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主、多种实践活动为辅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可通过辩论赛、历史话剧表演或主题课堂等实践活动丰富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例如,可就“如果当今时代是国民党当政,国家发展现状是更好还是更坏”这一话题开展辩论赛,正方观点认为中国会发展得更好,反方观点认为中国会发展更坏。在教师的组织下,两组学生可畅所欲言,最后由教师做最终陈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崛起与发展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四、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十分有必要。高中历史教师需要采用创设情境教学等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历史课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同时通过开展课堂实践活动等来辅助教学,诸如开展课堂辩论赛、历史话剧表演等,引导学生在充分了解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自主思考,以此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谭婷.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上,下旬),2015(10):371.
[2]郑威.小议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责任教育[J].南北桥,2014,(3):115.
[3]任雪梅.历史教师的历史责任———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责任教育[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7):49-50.
作者:马英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明达中学
相关专题:供应链成本构成 一仆二主全集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