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思政教育视角下的新闻传播学论文

一、思政教育中面临的主要困境

1.大众传播所具有的经济理性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不仅对企业实行经营体制的改革,并且对党报也实行按照企业的改革模式,在市场经济中逐渐形成独立实体、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进入90年代,报业集团逐渐发展成为市场中颇具实力的集团。在市场竞争背景下,大众传媒为了提高自身的收视率,得到观众的喜爱,很多时候会打破社会的底线,在伦理的边界上做文章,形成了一系列吸引观众眼球的节目,像性感播报、美女主持等,这种对原生态自然主义的展示,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心理,并且刺激了观众原始的欲望,从而形成感官上的刺激以及窥私心理。这种情况下,大众传媒渐渐模糊自己的初衷,放弃了自身的社会职责。传播性极强的传媒市场,可能会扭曲大学生的思维。在形成逐利型人格的同时,肩上的社会责任也被消磨干净。因此,大学教育者应该认识到这一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大学生在经济理性的大众传播下,学会自我思考。

2.主流价值观下传播的弱化

目前而言,我国社会仍然处于转型时期,这段时期,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在这些问题出现的同时,大众的神经系统也被触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敏感的问题,像教育、住房、就业等,这些问题,不仅使大众传媒得到了经济利益,并且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受众的心理需求,所以,大众传媒要对此问题进行大力的传播与调查。但是,现如今我国的传媒环境比较宽松,很多问题被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出现边炒作边炫耀的局面,这种没有经过舆论引导的信息传播,一方面会使大学生无法及时辨别不良事件,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3.大众文化之中的解构传播

在20世纪80年代,港台文化被引入到我国,到了80年代中后期,大众文化渐渐被人熟知。之后在21世纪,我国的大众文化才得到了发展。要知道,大众文化其实就是一种能够遵循社会逻辑的商业文化,大众文化不仅追求商业利润,并且还追求物质消费,从市场与广告商的角度而言,大众文化在淹没大众的同时,形成了一种迎合大众趣味的泛文化。从体制的角度来说,大众文化在遵循文化的原则之上,对文化进行复制,从而形成断裂的、平面的文化碎片,这种文化碎片与当代的文化价值以及文化意义相融合。在20世纪60年,法兰克福学派就对大众文化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总结出其主要的总体特征。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政治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大众文化形成了上层建筑的次生意识形态,无论是对国家的政治、经济,还是对社会中的价值建构,大众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批判意识比较薄弱,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往往深陷其中,因此,要想提高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就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思政教育在大学生身上有所体现。

二、思政教育的新闻传播学方法

大学思政教育受到了大众传播的经济理性、主流价值的弱化传播以及大众文化的解构传播等影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状,促进大学思政教育的发展,那么就要在研究大众传播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新闻传播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众传播影响思政教育的诸多因素。

1.借助权威手段对信息进行传播

受众对接收到的信息保持三种态度,分别为全部接受、部分接受、不接受。对于信息内容的不同,受众的三种态度也会随之变化,从传播学理论来看,通过对受众可信度的了解以及读信息真假的判断,可以知道受众所持态度。受众对信息源的可信性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把握的,一种是传播者的信誉,一种是专业的权威性。传播者的信誉是指传播者是否具备客观、诚实的品质,而专业的权威性则是指传播者对自己传播的信息是否具备发言权。大学思政教育的本质是人际传播宣传与传播的过程,而传播者的可信度,对大学思政而言,起到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大学思政教育的传播者还是教育体系中大众传播的传播者,对大学思政而言,则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2.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传播

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大众传播的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一面提示,一种是两面提示,这两种传播方式对大学思政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一面提示在把对方的观点进行判断的同时,也对对方的观点进行了阐述,并表明了自身的观点与意见。一面提示容易使对象产生抵抗的心理,能够在短时间内把对象进行说服,但是,这种传播方式比较适合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对象。而两面提示则是在对对方观点进行判断的同时,也提出了自身的观点,这种传播方式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受众的理解程度较低,对传播的分寸掌握不准确,那么,容易形成反差,甚至形成对方宣传的局面。但是,两面提示的优点很多,不仅可以为传播对象留下比较好的印象,消除对方的反感以外,还对反宣传具有免疫的作用,但是这种传播方式只能适合传播水平比较高的对象,否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对大学生也要进行分类,对于思想单纯、年级较低的学生而言,需要采用一面提示的传播方式,而对于思维活跃、年级较高的学生而言,就适合采用两面提示的传播方式。

3.正确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意见领袖”的概念是由传播理论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拉扎斯菲尔德作为意见领袖的提出者,在整个的传播范围内,拉扎斯菲尔德不仅为他人传播信息,并且还传播自己的意见,成为人际传播史上著名的人物。在大学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人际传播史非常重要。因此,教育者要擅于发现可以成为意见领袖的学生,对此进行培养,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影响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被充当意见领袖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属于平等关系,因此,不会形成组织行为,也不会被灌输宣传色彩。在整个的思政教育中,意见领袖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重视意见领袖的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教育者可以引用其他理论基础,比如社会心理学理论。

三、结语

思政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在被引入到大学生之中,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大众传播的经济理性、主流价值的弱化传播以及大众文化的解构传播。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状,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就要利用新闻传播学的方式,切合实际的进行传播,才能真正使大学思政教育有长远发展。

作者:李礼 梁茜茜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思政教育视角下的新闻传播学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wgl/89083.html

    相关专题:中国经济网 论文发表网址


    上一篇:中国梦与学术道德论述
    下一篇: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