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世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淄博市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改善,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从污染围城中突围,完成绿色生态建设的华丽转身,成为淄博市当前亟需解决的一道难题。
一、淄博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优势
1、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淄博市地处鲁中山区与华北平原的接合部,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和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同时,淄博市处于连接全省整合港口物流资源、统筹发展陆海物流体系的重要地带,基础设施条件较优越,具备较强地承接日韩及环渤海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端产业转移的能力,对周边地市也有较强的辐射功能。此外,淄博市明显的组群式结构的城市布局优势,生态上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2、良好的经济基础淄博是山东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居山东省前列。2014年GDP为4029.8亿元,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7.8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562.98亿元。目前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体,三产发展水平高。金融保险、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趋优。由于淄博市经济发展的长期积累,与鲁中地区其它城市相比,其经济实力和城市商品集散能力均居首位。3、深厚的文化底蕴淄博市历史悠久,是齐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齐文化在地理环境上是半岛型文化;在经济结构上是农工商一体化的复合式经济文化;在政治思想领域内是以忠君爱民相统一、礼法结合、义利并重为特色的互补式政治文化。齐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丰富的旅游资源淄博市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存。东部临淄的齐文化旅游区,全面展示了中国古车的辉煌历史和造车技术,西部周村的古商城旅游区,洋溢着浓厚的古商业气息,中部淄川是聊斋旅游区,南部的博山和沂源是自然景观旅游区,溶洞资源之丰富在我国北方罕见,北部桓台、高青是湖泊民俗旅游区等。
二、淄博市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1、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由于多年的开采,淄博市赖以发展的重要矿产资源供需缺口越来越大。目前重要矿产资源除铁矿、石灰岩资源能基本满足供给外,其他重要矿产的自足率不断下降,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目前,淄博市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32立方米,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67%,不足全国人均的九分之一。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淄博市人均耕地仅有0.74亩,是全省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城市,土地供需缺口高达1:3以上。2、污染严重,环保形势严峻由于生态保护不够,淄博市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河流经常断流,河床内流淌的多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孝妇河、淄河(太河水库以下)、猪龙河、涝淄河等污染相当严重。水源地上游及周边地区存在工业废水无序排放、矿井开采等,加上超采严重、地表蓄水保水能力低及地表水的严重污染,对地下水的质量造成了影响。电力、陶瓷建材、金属冶炼等行业燃煤产生的烟尘、粉尘、二氧化硫及化工行业排放的废气,使环境空气处于较高污染水平。3、产业结构与布局不合理,节能减排压力大淄博工业内部结构存在加工利用深度不足,利用率低,产品的附加值含量和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这种产业结构又加剧了资源的短缺,污染的加剧。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现象也十分突出。一些粉尘和烟尘排放量大的企业甚至位于城市、居住区或风景区的上风向;各城区都存在着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居住区用地相混杂的现象,导致环境容量降低、环境污染加重。4、生态脆弱,系统功能衰退淄博市是山东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水土大量流失,导致土壤贫瘠,土壤持水力下降,农产品产量下降,也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淄博市整体绿化面积少,且绿化中乔、灌、草组合状况差,绿地景观以斑块为主,呈高度破碎的特点。孤岛式绿化系统使生态功能降低,植被的生态调节功能较弱。
三、加快淄博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1、保护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1)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合理开发利用新水源,地表水、地下水、客水要首先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兼顾工业和农业用水,以流域规划或地区规划中明确推荐的工程优先、配套挖潜工程优先、利用地表水优先、利用当地水优先、具有综合利用功能的工程优先的原则进行供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同时大力提倡节水设施,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法规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及监测预报系统。建立市、县两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管理体系。依法对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规划管理,基本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预测、预警、预报网络,及时掌握矿山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减少造成的损失。(3)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推进生态肥的生产、施用。推广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生态农药。改善土壤板结和退化状况,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化土地复垦工程。
2、治理污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1)综合治理大气污染。促进化工、建材(建陶、水泥)、热电厂等重点企业能源的清洁使用,推动城镇生活清洁能源利用率,全面推动清洁能源计划。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促进新型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环保技术的开发与普及,加强汽车尾气污染的防治,推行绿色交通。(2)综合处理固体废物。尾矿贮存既占用了大量土地,污染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大量矿产资源的浪费。可对尾矿采取用作生产建筑材料、做井下充填料、制作肥料、覆土植树造林等综合利用方式;根据淄博实际,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宜优先选用焚烧处理方法。堆肥处理是实现废物资源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工业全过程生态化。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要通过实施清洁生产,积极改进工业企业的技术和设备、设计和改造生产工艺流程,在企业内部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通过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生态产业链,实现不同行业之间的资源共享。要坚持用市场经济的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发展低物耗、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企业和产业,实现工业全过程生态化。(2)调整农产品结构,建设生态农业。发展高产、高效种植业、林果业和畜牧业,建立结构合理、效益统一、农工商协调联动的农业经济结构,推广、发展适应本地条件、综合效益高、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建设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和都市农业。以建设现代化种植业为目标调整农产品结构,使种植业形成集约化生产,积极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3)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和生态旅游业,建设生态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全市服务业发展由小变大、由慢变快,实现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物流、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增强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新兴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
4、完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1)搞好灾害防治。一是防治地质地震。对南部山区地质灾害要坚持小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平原地区灾害要防止地面变形等灾害的发生。二是防治旱、涝灾害。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涵养水源,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完善预警预报网络,做好城市防洪和海堤建设工作,加强防汛物资储备与防汛抢险队伍建设。三是防治病虫害。以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为对象,进一步推广综合治理技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2)保护生物安全。对动植物资源,确定当地野生动植物的典型食物链,保障食物链的完整性;对稀有物种和濒临灭绝物种,保障其生存栖息地;对于现存量少的动植物物种,要掌握其人工栽培和繁殖技术。对生态环境较好的山区和容易破坏难于恢复的区域,科学界定保护界线,划定自然保护区,进行自然保护区的升级建设。对外地进入的家畜、家禽、水产品等,要严格做好检疫和预防工作,防治病毒、细菌的入侵。
作者:孔杰 单位:中共淄博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