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苗齐、苗壮
尤其在春季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要做好苗齐苗壮的栽培管理工作。在大豆子叶拱土后,要立即进行中耕松土,可以疏松土壤、抗旱保墒,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建设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以促进豆苗早生快生,实现苗齐苗壮。
2中耕松土,保墒促生长
中耕是大田作物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其不仅可以疏松土壤,流通空气,防除杂草,改善营养条件,促进生长,更重要的是可以调节水分,防旱保墒。在大豆整个生育期至少要做到三次中耕,第一次中耕就在出苗到第一片复叶展开前进行为宜,做到浅锄破板结不培土;第二次在距第一次中耕10天左右,大豆苗高10cm左右进行,深9cm左右;第三次在第二次中耕后约半个月左右,要在大豆封垄前完成,培土要达到第一复叶节。总之,在大豆生育期间通过中耕培土,能使地表形成条沟状或钵状,以利纳雨蓄墒。
3增施肥料,注意氮磷配合
大豆生长发育的氮素来源有两个,即根瘤所固定的氮和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氮。一般大在大豆幼苗期出现第一片复叶时,根瘤已形成,但固氮能力低,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大豆开花结荚期固氮能力虽然很强,但仍满足不了需求,也需从土壤中吸收补充。因此,增施氮肥是大豆丰产栽培的主要措施之一。大豆在整个生育期间都需要较高的磷素水平,所以在增施肥料时应注意氮磷配合。据资料显示,吕梁山区坡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仅为0.45%,全氮含量0.04%,速效磷含量在5mg/kg以下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60%左右,土地瘠薄再加上传统的种植大豆不施肥习惯,使大豆田间养分严重不足。所以,以增施化肥起步,实现无机肥料与有机肥料相结合,是夺取大豆丰产增收的重要措施。
4合理密植,发挥植株群体增产优势
目前,旱作区大豆种植密度一般偏低,大多数密度约5000株/667m2。密度低,植株封垄不严,叶面积系数小,光合面积小,有机物质积累少,蒸发量却较大,浪费了光、热、水资源,导致产量水平低。根据实验资料,旱地大豆的适宜种植密度为8000~12000株/667m2,大豆种植密度提高后,单株结荚数和粒数虽然稍有减少,但是由于株数的增加而使结荚数增加,增产效果显著。
5防治虫害和草害
防治大豆虫害和草害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就是轮作倒茬,避免重茬和迎茬,也不要种在其它豆类作为的茬后。生育期间常有大豆食心虫、大豆蚜等虫害为害,在大豆食心虫发生时,每公顷用20%杀灭菊酯400ml,兑水250kg喷雾防治。当田间有大豆蚜卷叶率达3%或百株蚜量在1500头以上时,每1hm2用40%施氧化乐果1kg8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来福灵、抗蚜威等农药进行防治。为避免杂草危害,在生育前期要中耕除草,在生育后期田间如果出现大草,应人工及时拔除。
作者:樊奋东单位:临县蔬菜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