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与是学生主体体现的关键
学生对知识有了兴趣,有了研究的热情,就要让他们积极行动起来,让他们不仅要热爱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在学习中真正体现和保持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改进和改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要讲得得体告诫适度,授要授得得法有效.我认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他们在活动中自己主动而独立地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应该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关键.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中,另一个要素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改善学生的主体结构.主体结构中的动力系统具有激活、驱动、强化和调节的作用.学生能否主动地参与学习,其本质是学习活动是否出于自我需要.这一方面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我们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导学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有关.学生人数多,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参差不齐,如果我们采取“一刀切”的教学目标,或就高不就低,或就低不就高,自然导致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感到困难,部分学生则感到太浅显,这又怎么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如果我们能抓准学生的学情,制定出分别处于他们各自的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并为其提供适应的导学方案,让绝大多数同学能“跳一跳摘果子”,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种积极性的驱动下,学生必然更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种活动既指外部的学习活动,更包括内部的思维活动,还包括内外活动的双向转化.按照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即不但用旧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的知识,建立新的更高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再创造.
二、创新是学生主体体现的核心
要想完美地体现学生主体,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新课标实施才这么短时间,谁都不能放言自己是绝对成功的.因此,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探讨别人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来及时修正自己的方案.这些,都决定了“创新”的必然性.教师固然要创新,但教师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创新.只有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创新是学生主体体现的核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经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敢于产生疑问,也就表明学生已投入到学习的状态去了.所以课堂上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提有质量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以往的教育中,最大的弊端是把传授知识放在突出的地位,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启发.教育成了被动型的教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想象力慢慢退化.这种不健康的教育,致使整个社会的教育滞步不进,没有新的特色.而“创新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发展、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仅授学生以“鱼”,而更应该授之以“渔”.想方设法提供适当的环境,让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敢说,对其新发现、新主张、新方法、新制作,要给予极其真诚的赞赏和鼓励,促进主体的发展,培养其创新的精神意识.
三、思索是学生主体体现的升华
教育学生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索,学会用科学、理性的头脑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主体性,是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头脑在老师的适当指引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成功体现学生主体,就需要学生学会思索,习惯思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的升华.所以,新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只要教师精心准备,细心探索,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种种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情境也就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就会充满活力,学生才会接连不断地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作者:黄波 单位:江苏省苏州新区第一中学
相关专题: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网络言论自由微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