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为期10天的全国两会已落下帷幕半月,但关于两会民生的话题仍热议不断。百姓的民生之盼,代表委员的民生之问,政府的民生之答,一串串民生数据和语录一直记录在人们的心里。不管是民生数据,还是代表委员关注的民生议题,它们让全体人民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本期,再来整体看看今年两会的民生数据与话题吧。
投资与理财特约记者 王永生
2014年全国两会民生提案数据
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热点 4982
保障和改善民生 1484教育科技事业 606
医疗卫生事业 337
就业、住房、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 332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 596
环境污染治理 204
生态保护与建设 272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关键词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改革”一共出现了77次,成为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首次明确经济带定位、首次提出“蓝色国土”、首次表示向污染宣战、首次写入互联网金融。
全民阅读、阳光财政、精准扶贫、权力清单、互联网金融、黑名单制度、中国式办法、舌尖上的安全。
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民生数据
报告提出,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
中国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今年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
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
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三个1亿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府将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
今年将开工700万套以上的保障房。
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
代表委员“好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阚珂 “发挥法治在改革中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求坚持依法办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改革举措。法制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在改革中的推动和引领作用,确保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要把深化改革同完善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先立法、后行动。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基本公共服务不解决,户籍就是一个本”
在城镇化进程中,很多人把关注点聚焦到户籍制度改革上,这是对的。但应该看到,户籍就是一个本,就是几张纸,就是给你换了一个城镇户籍本,但是户籍本后面所承载的一切,社会公共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不能解决的话,那这张纸也没有太大的用处。现在大概已经有十二三个省市自治区已经宣布废除两种户籍制度了,本是一样的,但是待遇是不一样的。所以,要解决农民进城问题,归根到底是要看能给他什么样的基础公共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外科主任刘忠军 “把医院纳入治安管理未尝不可”
要是几年前,我可能会反对这一建议,可现在,着眼于伤医害医事件不断增多的现实,基于患者是医患矛盾的最终受害者及“将来谁为我们看病”的思虑,诸多反对医院加强安保的理由,都站不住脚。如果真正换位思考,近年来发生的伤医害医事件,应足以改变我们对医患关系的固有认知:医生只要谨守医德,就不会遭到伤害吗?答案显然是“不”。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张兆安 “治霾呼唤清洁空气法”
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面世已经近14个年头,已不适应现实需要,亟须修订。应更名为“清洁空气法”,并对防治措施、公民的参与度、违法行为惩处力度等多方面进行修订。仅仅靠防御来治理产生的污染是远远不够的,治标不治本。要加大对污染可能产生的温床进行治理,唯有用重典,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在的严重污染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辽阳市一中教师王家娟 “要让学生有时间做梦”
教改能把孩子们从无趣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做梦,也能让教师有做梦时间。27年来,我是戴着应试教育的脚镣,跳着素质教育的舞蹈,教师学生都很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