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是个法制世界,我们每个公民都要学法、守法,国家对法制教育非常重视,特别是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全国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将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列为重要内容,如何将高中信息技术与法制教育教学进行相互渗透与融合呢?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渗透与融合;法制教育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无时无刻都在人们的身边,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又潜在危机,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憧憬美好的未来,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欢呼,但是也要注意它消极的一面。比如网络病毒日趋泛滥、垃圾短信、诈骗信息和谣言邪说随处可见,这对社会就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让学生能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辨别,去处理,养成尊重国家宪法,维护国家法律的良好习惯,要学会正确的获取和处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学会科学管理学生。在我们日常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去发现、去寻找、去利用如何渗透法制教育的点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学,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觉得是在被动的接受法制教育,达到自然的渗透与融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法制渗透教育进行论述。
1巧妙的附着于平时知识渗透法制教育
高中生心里和生理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巧妙的附着平时的知识点渗透法制教育相关知识。例如,在讲授“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课时,要让学生能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不要盲目地排斥,也不要过度地崇拜,要学会合理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我通过举三则资料(网络成瘾症、网络犯罪、网络诈骗)进行讲解,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是“双刃剑”,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利用好了对我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利用不好对我们就会变成违法犯罪的工具。课堂中穿插讲解这些事例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认识到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并不能完全脱离现实世界,一样要受到现实世界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任何人都不可逃脱。例如:在“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必须要保证适当的上机训练时间,课堂教学中就要巧妙的融合渗透法制教育,跟学生讲清楚在公共使用的电脑上是不可以随便删除和修改别人的资料和作品的,更不能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上机操作的作业去拷贝和篡改别人的作业。以上的这些行为都是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行为。我国著作权法第46条第1项规定的剽窃、抄袭他人作品的行为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侵权行为。它既侵犯了作者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故利,又对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和危害。不仅应承担民事责任,还应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2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
《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这一节课上,在介绍图像加工工具photoshop(简称PS),我举了一个网络上热议的事例:“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一幅照片入选“影响2006CCTV图片新闻年度评选”铜奖,作者也因此名利双收。但是在1年之后的2008年2月12日,一个名为《刘为强获奖藏羚羊照片疑似造假》的帖子出现在某论坛上,网友纷纷指责。后来作者在网上发帖解释,当时他合成这张图片的原因,是他在掩体里呆了半个月等待自己想拍摄的画面,但结果却不理想,要不是“有羊没车”,要不是“有车没羊”。因为觉得画面不是很理想,所以心急之下合成再现了一把情景,并表示他愿意承担一切责任。《大庆晚报》的编委会于当月18日,在网上发表了公开道歉声明。通过讲解这个“合成照片”事件,让学生知道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面对诱惑,要经住考研,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作出违法、违规的事。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学生活动时间及时发现,及时提醒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生是非常喜欢学习的,它与其它的课程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是一门与时俱进的、与世界相通的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访问互联网,那么在学生访问互联网过程中,老师要随时对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观察。跟学生强调要正确访问互联网,不要去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不要跟陌生人透露自己的重要信息,比如: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家庭成员等等重要的个人信息,避免被一些坏人利用这些重要的信息去进行违法犯罪。同时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相关知识告诉学生,要做到“五要五不要”,让学生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我发现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法制教育无时无刻都渗透在其中,如何更好的将法制教育融合进信息技术课堂是我今后要继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中生法制教育读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3]社会心理研究.2002(2).
[4]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策略及研究———探索学校普法教育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5]省教育厅.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魏秋霞 单位:贵州省榕江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