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饮水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福祉。由于我国水资源季节、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造成部分地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时有显现。针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从加强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和水质监测等层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质监测;建议
引言
2005年,时任国家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作为奋斗目标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在2015年前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为加快我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步伐,陕西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十一五”农村饮水工程规划》,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1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户县南依秦岭,北临渭水,面积1282km2,人口60万,是闻名全国的农民画乡、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户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36条,水资源总量达4亿m3,地下水存量3亿m3,水质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虽然近几年市县政府加大工作力度改善农村饮用水工程,但是也存在着季节、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近年来,多次出现农村自来水水质问题,被多家媒体报道。2013年2月18日,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节目报道了“户县的东五竹村几乎家家户户的自来水中都能看到有黑色的沉淀物”。经过侯家庙水厂和县水务局的工作人员的排查,基本确定了这个村自来水里有虫子和一些黑色沉淀物是因为村内管网出现破损造成的,侯家庙水厂表示将对管网进行改造[1]。华商报2013年7月10日A10版报道“户县甘亭镇西郭村水龙头放出来的水一直有股难闻的气味,全村的自来水都是一样难闻”。但县农村饮水安全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出示的由户县疾控中心和西安市疾控中心出具的两份检测报告显示,水质检测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耗氧量、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都是合格的[2]。县农村饮水安全指挥部办公室表示将尽快联系检测部门,将对两个村子的水源水和末端水进行检测,如果水源水质发生变化,则尽快找出原因;如果水源水符合标准,那可能就是在输送过程中水质被污染了,“有可能管道破裂,脏东西流入管道了。”
2加强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建议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福祉的民心工程,必须要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建议如下。1)加大宣传力度,让民众明白用水、爱护自来水管网。①自来水管道新建成之初,由于管道内铁锈、安装时混入泥土、使用了润滑油等原因,通水开始前几天,自来水难免出现一些杂质或者油污,应该对群众进行宣传,试水期间应该对群众说明,免费放水一段时间,冲刷管道。②农村路面硬化不充分,自来水管道穿过道路处应做明确标识,否则一些重型车辆容易压扁、压裂路面下的自来水管道,导致停水,或者管道周围的泥土对自来水的污染。③在群众中宣传普及一些简单的常识,譬如,氯气消毒的自来水不宜直接饮用,应烧开以后再饮用;有时自来水从水龙头流出后可能出现乳白色,这是自来水加压时候带入空气,与自来水水质无关系,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只需静置数秒以后,自然会澄清。2)加强水质检测,确保饮用水水质达标[3]。①户县自来水水源一般是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水质随时间、季节变化较大,应加强自来水水源环境保护、水质检测监管,在自来水厂建立动态水质检测体系,随时检测自来水水质变化,确保饮用水水质达标。②水源为地下水的自来水厂,应该对水进行供水前晾晒。因为地下水本身就具有一定压力,可能溶解有部分气体,甚至是地球物理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机气体,比如有机硫化物,如不进行晾晒,直接加压供水,这些气体就会一路供到群众家中,导致群众对自来水水质产生怀疑。3)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水厂水质检测设备。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但是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差、经济发展慢,缺乏资金投入,需要政府增加资金投入。比如,增加资金投入,更换质量更好的输水管道,以免因为重压而导致管道破裂。②增加资金投入,增加水厂水质检测设备。4)选用优质水源,加大集中供水力度。一些农村地区饮用水存在苦咸或含有高氟、高砷及血吸虫病原体等问题,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近些年来,工业的发展已经将触角伸向农村,一些高污染的工业企业在城市难以生存,却挂着产业转移的大旗向农村转移,造成农村饮用水污染。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生活水准的不断改善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围村”在一些地方的农村也很常见。过去那种各家各户依靠水井分别取水的采水方式,其安全性已经无法充分保证,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农村的现状。加大集中供水力度是解决目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最好办法,但是各级政府一定要负起责任,选用优质水源,为群众提供安全的生活用水。
3结语
农村饮用水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除了加强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外,也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4],使群众掌握引用水安全的一些常识,减少偶发事故的频率,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促进新农村建设。
作者:杨博 孙宾宾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