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对会计信息化的应用

一、成本管理模块在会计信息化发展中的运用现状

早期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是模拟手工会计的处理流程而设计的,主要定位于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以实现“甩账”,从而提高会计数据的处理速度。但会计电算化只能产生传统的会计信息,无法产生财务信息这一特点,让它不再能满足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的需要,会计数据处理的方式和时效性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间。于是,会计电算化开始往会计信息化渐进转变。从原有的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中解脱出来,更大地发挥其管理控制职能,逐步修改部分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技术范围扩大到网络,运用范围扩大到管理,让企业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取得有用的会计信息,为预测、决策提供参考。与此同时,传统的会计假设遭遇挑战:会计主体不再是实体企业,也许是虚拟公司。这些公司可能会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结合在一起,完成特定的目标后又很快解散,这给货币计量、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等会计假设都带来了冲击。重塑与现有科技水平配套的会计处理流程,是实现包括核算、管理和决策支持信息化等内容在内的全面会计信息化。及至ERP(资源管理系统)这个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管理软件的出现,人们认为这个已基本具备了价值链管理功能的软件能给财务工作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由于财务人员思维定势、知识结构和工作习惯方面的原因,ERP中的战略成本核算功能(包括作业成本管理系统)没能被充分利用起来。成本管理模块可以提供归集后的生产耗费,定价的依据,预测、决策和分析的参考,评价业绩的指标等,是企业信息的最主要集合地,是ERP系统的中枢神经,更是评价ERP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企业在使用ERP软件模块时,更多地运用了物流管理模块,会计电算化照样负责财务信息的处理。物流信息与会计信息之间的桥梁没有搭建好,无法通过成本管理模块来集成两边的数据,这抑制了会计信息化战略所能起到的关键作用。

二、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

在大数据洪流及产业转型的经济新常态形式下,自动化程度提高带来的制造费用比重上升的现象还会更加显著,为防止间接成本由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中高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所造成的成本扭曲,就必须科学地运用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作业成本管理系统(Activity-BasedManagement)是一种以总体战略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将成本的控制权交给了管理人员,跟踪每个部门中的各项作业及所有员工的情况。由此,它对成本信息的时效性和精细化程度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成本核算系统必须要有强大而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才能够满足作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是以“作业”作为核算对象,追踪成本的形成和积累的过程,以数种“成本动因”为基础,使成本计算的结果大大精确化,过程大大明细化。“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者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材料、技术、方法和环境的集合体。作业的推移,即表现为价值的逐步积累和转移到产出的全过程,而作业产出与作业消耗的配比结果,就是企业的盈利。ERP的供应链涵盖的正是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形态到最终产品,进而销售给消费者这个完整的过程。所以,企业的供应链实际就是一条由内到外连接起来的作业链。现代企业实质上就是为满足使用者需求而组合的一系列价值增值或非价值增值的相关作业集合体。即是作业链,也是价值链。作业成本系统不是以产品为对象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体系,而是以“作业”及成本动因为研究对象,这与ERP成本核算不断细化、决策科学性不断提高的要求相吻合。由于“作业”着眼点于企业产品的成本计算、管理和流程改造等内容,成本管理的触角也就延伸到了供应链上,与ERP系统中的“工作中心”有着极强的同质性。把成本管理的重心深入到“作业”水平,要求逐个溯本求源,尽力消除那些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则尽力消除其资源的消耗量。通过作业分析后,消除不必要的“作业”,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是以产品为核心的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所不能做到的。所以它能比传统的成本计算提供更为精确和经济的成本信息,使管理者能据以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有了数字化信息平台后,也涌现出更多解决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方案,许多过去不能实现的目标现在也都可以实现了。

三、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在会计信息化运用中的总体架构

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是:以信息化为手段,根据企业价值链、业务链、作业链的实际构成筑成多个作业平台,以成本管理理论、战略成本理论、集成理论等为支撑筑成数据处理平台,如图所示。据宁相波和穆殿昆两位作者的建议,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可分为作业、数据和信息三个平台,其中,作业平台就分为设计、供应、生产、管理、顾客等五个层次的作业以实现成本的核算与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可以提供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根据系统的设计得出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结果;另一方面为公司决策层面提供实时有用的相关信息。在作业平台反映成因,数据平台产生和归集数据之后,由信息平台提供的分析则有助于作业链实施重造,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除了以上提到的三个平台之外,实施BI(商业智能)系统,将组织的业务数据转化成易理解、价值高的信息,达到将正确的信息在准确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分配给合适的人的目的。从技术层面上讲,BI只是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它的强大之处在于能将各类源数据如数据库、网页文件、文本文件、邮件、电子表格等数据经过加工存储,存放在数据库中,再以便于使用者理解的形式展现给决策者。如能借助BI系统对数据进行整合,完成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为企业管理层提供高质量数据和简单查看方法,那么,以会计信息化为根基,以BI为翅膀的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惊喜。

四、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在会计信息化运用中的实现方式

ERP环境中的会计凭证大都是在事件驱动的业务流程中生成的。比如:入库业务中,当采购时,将采购单商品的基本信息和确认收货的信息送入采购管理模块,系统则根据业务规则和信息处理的规则,自动生成库存账可传递到存货模块,自动生成的会计凭证也传递到了总账模块,并据以登记总账。会计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误,则通知有关人员对错误单据进行更正以传递生成正确的凭证。这样,财务部门的职能就延伸到了企业的各个部门,财务人员的视野更多的是全局的范围。这也是为什么在行政高层会议中,与董事长或总经理意见常常一致的是账务经理的原因,共同点之一就是能立足全局。但由于数据的源头始于业务层,财务部门对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已经无法轻易掌控,如果错误的根源不在财务,而在起始的业务录入环节,那么所有的数据传递流程需要全部按原路返回,处理过程繁杂,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会加大很多。这就要求每个部门负责录入的人员都要有一些财务数据传递的常识,而每一个财务人员也要对资源管理系统的每个数据流程了然于心。这就为什么IT设计者们觉得每天都在为财务人员服务,感觉财务知识越来越重要的原因。而财务人员本身也需要进行角色转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变,由部门型向全局型变,由财务型向财务+信息化知识变。未来的会计工作不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所有部门都要有专人负责协助财务部门对作业成本动因的处理进行把控,让他们了解一些会计的基本原理,达到能判断新业务,辨别“作业”及其可能产生的会计影响,降低最初录入环节的出错率。

五、结束语

为企业信息使用者提供快速、准确、有效的数据是我们会计部门的一项使命所在,如何将强强结合,发挥信息化之前无法实现的作业成本管理系医学论文例文统的关键功能,需要我们更多地思考和行动,以及时适应企业信息一体化这一历史潮流。

作者:万依云 单位:海南省供销学校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对会计信息化的应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wgl/194564.html

    相关专题:商标翻译方法 金属功能材料 小木虫


    上一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古建筑木材料损伤强度特性研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