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内涵及依据
1、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内涵
要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首先要明白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教育优先发展就是把教育发展摆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优先地位上,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前提是在我国基本解决人民的温饱,然后将国家投资的重点、发展的重点放在教育的一种战略选择。教育优先发展其实就是一种投资,这种投资具有长远眼光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这就使得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具备了全局性、基础性、和长远性。优先是与全局中的其他事务相比较而言的,是指在长远的社会事务不能齐头并进时,在排序上使某一事务先行。一个国家,就长远发展的需要而言,把教育发展优先于社会其他行业是必要的。具体表现为,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整体布局上,确立教育适度优先发展的地位;咋爱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为教育发展提供人力、财力、物力和政策上的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政府起主导的作用,政府必须通过决策、组织、实施、评价等行为去落实,也只有施之以政府行为,才能带动各行各业支持“教育优先”的社会行为,从而保证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类人才的目的达成。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认识教育优先发展不等于教育唯一发展,不可走极端。教育如果不能和社会其他事业发展保持应有的平衡,就会把教育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所以,教育优先发展也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
2、教育优先发展的依据
2.1、理论依据
教育优先发展是由教育、人、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人的一生需要两种“食粮”,除了我们狭义上所说的“物质食粮”外,还有“精神食粮”。前者依靠农业生产,后者就要依靠教育。这就决定了农业和教育在社会各项事业中的基础地位。农业解决了人类的生存,教育决定着人类的生活质量。人类生命的延续其实就是文化的延续,文化延续的方式就是教育。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就在于:第一,人的生产与再生产;第二,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第三,教育在人和文化之间所起的传递和继承作用。教育、人、社会三者的关系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集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理论问题。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和人类的自身存在分为个体和群体两种基本形式,即个人与社会。一方面,在人类社会中,人类本质由个体决定,社会只是人类的群体形式,人类的发展归根到底总是落实到个体的发展上。因此,教育的作用、功能、意义、价值的发挥的基础就在于个体的健康成长、发展。教育作为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手段和工具,是促进人的成长、发展的结果。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决定了社会发展与进步,没有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社会无法存在与发展。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就其根本来说,是教育对个人的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和其集中的综合表现。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如果站在历史与大局的高度,并且主要从教育的正向功能来考察的话,它主要表现在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所需人才的造就两个方面。由于个体决定人类的本质,社会就是由无数个体构成,所以,人类的发展归根到底总要落实并首先表现在个体身上。社会的发展进步,靠的是全体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高素质国民的培养必须要由教育去实现。所以,不管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讲,还是全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说,教育都具备了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教育优先发展势在必行。
2.2、政策依据
就历史而言,文革结束后,我国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我党的中心工作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提出了“我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充分肯定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强调了要发展经济和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发展教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可以说邓小平同志用一代伟人长远的目光为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思想在80年代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思想得到了全党的认可,并被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首次正式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1996年,在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上,科教兴国战略正式被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1997年,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着重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再一次强调:教育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今天的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军事上都起这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想要持续繁荣下去,人才是关键,教育是根本。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教育兴国、教育强国,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是我们一代乃至今后几代人的共同任务。
3、教育优先发展的具体体现
3.1、经费投入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教育投入保持了持续性的较快增长,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有了较大的增加,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教育资金投入的总量明显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持续较快增加;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不断增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与修订。
近几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教育投入,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第一,在义务教育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一是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二是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免除西部省区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三是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政府承担起义务教育的全面责任。第二,在职业教育方面,中央将投入100亿元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第三,在高等教育方面,国家在继续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基础上,再投入25亿元,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第四,建立和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政策。
3.2、特殊政策
特殊政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范生免费教育;二是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3.3、教师地位和待遇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师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地位和待遇也在逐年提高。国家要求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许多省份已开始执行这一规定。
二、实施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工程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深入,市委提出“教育、环保、安全三个优先发展战略”,其中教育是重中之重,根据我市教育发展的现状,为了成功实施教育优先发展工程,采取以下四方面的对策是必要的。
1、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体制进行创新。建议成立教育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市委常委同学校和教育重点项目直接联系制度,每年召开1—2次教育工作专题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教育问题。整合多部门办学力量,将全市所有与教育相关部门的校舍建设、师资力量调配、设备添置、招生培训安排等统一纳入市教育局统一管理,撤销现有的多余的教育辅导站,减少教育部门的内部管理层级,减少教育行政管理成本。实现每年集中力量办一两件大事、要事,促进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
2、逐步加大在教育上经费投入。一是逐步提高预算公用经费,达到或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校舍建设与维修和学校教学设备经费纳入全市的财政预算。逐步清理、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债务问题。对以前乡镇(街道)中小学的债务交由乡镇(街道)负责解决,市财政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补助。土地出让金按一定比例用于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确保中小学布局调整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加大对优秀教师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师工资政策,教师三项奖金列入财政预算,落实地方出台的津贴、奖金等制度的教师与公务员一致,做到教师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对长期在农村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发放特殊补助金,稳定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
3、逐步加快教育上的资源优化整合。尽快确定《XX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中小学地区布局调整实行邻村跨乡(镇)办学。各乡镇(街道)要在建设规划中优先安排好学校、幼儿园的建设用地,提前预留。布局调整后闲置校产,由市政府统一处理,处理后所得资金全额用于学校建设。X年之内,基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整体布局调整和标准化的学校建设;紧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契机,加快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充分利用省、市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争取将我市的职业教育建设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获得省、市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快速完成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实施全市幼儿园布点规划,将重点放在乡镇(街道)公办幼儿园和房地产配套幼儿园建设。
4、加强教育发展软实力。
将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建立和完善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建立每5年对教师进行全员轮训制度。加大对名师、名校长的宣传力度,并对名师、名校长进行相应的奖励。促进全社会尊师重教良好风气的养成。评选十佳教师、校长,市政府给予每人一定数额的资金奖励。职业学校重点培养造就一批高级工以上的教师,加强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功底与教育功底的双向同步发展。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组织骨干教师兼职支教、优秀教师巡回讲学,实行导师制度,科学合理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扩张,促进教育的公平性。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引导学校更好更快地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以往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一步完善高中的招生制度,鼓励普通高中办出自己的特色。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创建省、市示范专业,改变职高教学“普高化”的错误倾向。实施名校集团化,充分发挥龙头学校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积极吸引外地品牌资源,主动与全国各大城市的优质学校合作办学。用足、用活、用好本市名校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品牌。
三、总结
随着世界经济与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了成为世界的共识,人才成为了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宝贵资源。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我国几代领导人以长远的眼光确立了教育事业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上。教医学期刊征稿育的优先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所在。
文章从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内涵、依据、具体体现对教育优先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描绘,并结合本市实际对我市的教育优先发展工程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