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推进纺织业智能化发展,建设智慧性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发展大趋势。推进纺织业智能化发展,要使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同依托的空间所进行的智慧城市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中国正在进行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其市场规模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将超过7000亿元,预测“十三五”规划期间将达到数万亿元。智慧城市通过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能环保、智能国土、智能物流、智能支付、智能金融等项目的打造,促使城市产业要素聚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振兴等,使包括纺织业在内的城市制造业形成城市的智慧性产业。推进纺织业智能化发展,需要提高自动化水平。生产手段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不断提高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如粗细络联纺纱系统由自动络纱粗纱机、细纱机和粗细联输送系统与自络联型自动络筒机等部分联合组成,实现了粗纱、细纱、络筒三个工序的自动化联接。松宝S9型智能落纱机的研发使用,提高了纺织业智能化发展水平,其落纱拔管率达到100%,插管准确率98%,开车留头率97%,落纱所需用工比手工落纱减少2/3以上,落纱质量远远高于手工落纱,有效解决了目前棉纺业落纱工序存在的用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招工用工难的系列问题。紧密纺纱采取空气动力集合纤维,使加捻三角区消失,比之传统的环锭纺在纺纱工艺及成纱机理等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再如,足部信息包括足底压力、剪切力、温湿度、步态模式等对于足部研究、相关疾病诊断、人体生理状况评估、以及鞋类、袜类设计都有极其重要作用。针织智慧产品,目前中国纺织产品加工总量占世界的半数,其中针织品占到三分之一,占世界的六分之一,通过发展针织电控系统,提高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水平。推进纺织业智能化发展,需要以模块化技术为抓手,重视数控技术的推广和使用,特别是重视我国印染行业数控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从生产实践看,印染数控技术系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机器摆脱了人为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可以连续检测和自动控制生产设备,使织物时刻都处于严密的监视之中;可以深入人所无法到达的机器内部进行检测,如高温烘房和蒸箱内部及高腐蚀的液面下检测温度和浓度的变化;可以探测人眼无法分辨的细微变化,如在高速运行织物上检测花型、疵点、纬斜、纬密等变化;可以连续对生产过程中参数进行不间断的精确跟踪、分析,对偏离设定值的参数立即发出指令进行修正,使机器迅速回归正确的运行程序;可以将资源消耗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杜绝浪费和污染,保持各种材料使用平衡稳定,实现清洁生产。推进纺织业智能化发展,需要大力研发智能技术。目前已经开发出来如可以随消费者运动的变化而改变外形与颜色的服装;可以随阳光的照射变化而改变窗饰与床饰品颜色的产品;使用特殊的电子纤维制成服装而成为可以为手机充电的产品。数码印花技术是智能技术在印染行业运用,带来了一场设计革命,传统的印花需要套色,且最多只有几十个套色;而数码印花可以印上千万个颜色,只要设计师有创意,都能实现生产;目前数码印花在欧洲占30%,而我国只占1.5%。推进纺织业智能化发展,需要重视使用大数据时代形成的大数据业务。大数据时代是智能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2012年世界已经有28%的企业投入大数据业务,中国也已经有25%的企业开始尝试大数据业务。大数据业务的主要内容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经营决策的资料。大数据被喻为与蒸汽、电力、石油相媲美的重要战略资源,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决策、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方式。未来电子商务最大诱惑与杀伤力就是大数据的应用时代,因为网上销售的竞争力就是流量的竞争,转化率的竞争,而这必须依靠大数据。
(二)实施国内外市场平衡发展战略,大力开拓国内市场。通过内销市场空间的不断延伸开发,促进纺织服装业的新发展。从中国2012年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形成的三大需求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1.8%,内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显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是50~60%,发达国家为70~80%。纺织服装品是消费的必需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纺织服装品消费的上升空间仍然较大,现在的关键是纺织服装业要建立适应消费需求的产品结构。目前纺织服装品内销市场已经显现出牵引行业实现平稳发展的趋势。2010年中国医用纤维制品使用量达40万吨,2011年医用纤维制品制造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20亿元,同比增长39.98%。目前医用纤维制品最发达的五大市场是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其销量占世界医用纤维制品市场总销量的90%。纺织服装品消费的特性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是,销售市场的大小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消费习惯、消费心理、人口数量、市场环境、价格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出,研究纺织服装品内销市场必须着眼于细分市场,谁研究透了细分市场,谁就赢得了竞争的主动权。在实战中以女装为例,中国幅员辽阔,女性无论是体型,还是消费习惯等,都有着较大差异。这样女装的细分市场,必然是要充分研究特定细分市场消费者的体型和消费习惯、价格接受水平等,只有如此,才能占领细分市场,促使消费潜力的释放,开拓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在实战中细分市场的发展对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满足不同场合与个性消费,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其根本点是:关注设计,把控细节。
(三)全方位推进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纺织服装品的创新水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的基本法则是要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设计能力,要有适应世界纺织服装品发展趋势的能力。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功能纤维的研发,日本加快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复合纤维的研发,形成从质地轻薄、外观风格各异的品种,到具有完全与天然纤维相似感织物的系列产品,实现功能性与时尚设计并重的功能性优质面料,开拓了欧美市场。纤维是纺织产业链的起点,只有纤维和终端产品的技术创新与打造品牌相互促进,产生叠加效应,才能提升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2012年末,中国纤维加工总量已经占世界的半数,其中化纤纤维占比为75%。《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0~2020)》和《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都提出要把发展新型纺织材料,特别是超仿真技术以及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的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首要任务,具体实现指标是,到2020年超仿真纤维占比为20%,差别化率为75%。实践证明,舒适、健康、时尚已经成为面料产品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新型纤维应运而生,金属纤维、竹纤维、牛奶纤维等被更多地用在了服装面料上,企业拥有适应功能纤维发展趋势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从现状和发展趋势看,功能纤维既有单一功能纤维,又有综合性功能纤维,按照功能主要有六大类:防护性纤维、物质分离纤维、生物医学纤维、卫生保健纤维、传导纤维、智能及其它纤维。综合看,功能纤维的发展推动了功能性优质面料的革命性变化,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穿出健康成为消费者更高的着装追求。以超柔、防水、抗菌、防臭、抗皱、抗紫外线、透气保暖、防火等功能为主体的超仿棉等新型面料满足现代消费者的不同需要。近期,细菌纤维的崛起,以鲜亮的色彩、绿色的环保功能,使其成为一种时尚的消费潮流;无染纤维是使用原液着色技术生产的有色纤维,不仅减少了印染环节,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而且在产品的消费和使用中,织物颜色鲜艳、色泽均匀、经久耐用、不易褪色,对人体亲和保健。PTT纤维作为世界新兴纤维品种,综合了锦纶的柔软性、腈纶的蓬松性、涤纶的抗污性、氨纶的弹性等优良性能,被称为“记忆纤维”,是目前国际市场热销的产品;由江苏苏州盛虹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一条年产3万吨PTT聚合装置开车一次,打破国外长期以来对核心技术的垄断,提高了我国纺织服装品核心技术的创新水平。被消费者称之为“天然空调”的凉感纤维,是利用萃取和纳米技术,优选天然玉石与贝壳粉、云母粉等天然矿物质材料,加工成纳米级颗粒,然后与亲水性切片几经纺丝加工而成,再通过纤维截面的设计,使纤维具有毛细效应,提高散热速度。用这种纤维制成的面料接触皮肤后,会产生降低体表温度1~2度的凉感;受太阳光长时间照射会产生降低体表温度5~6度的凉感;凉感涤纶短纤维、凉感涤纶低碳丝、凉感锦纶6弹力丝、凉感锦纶6高取向丝等是主要代表。防透视纤维依据光学原理,高度融合精细化纤截面技术,再辅以高折射粉体,在多尺度、多视角下转变和过滤光线,使纤维从被动适应环境到积极反映外界环境而发生物理变化,形成防透视效果;用于织成面料,可有效防止人体“走光”。全方位推进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创新,企业在适应世界纺织服装品发展趋势能力的提高中,还要注意产品的细分化发展趋势。如功能纤维在细分化发展中又使医用纤维制品发展出现三大趋势:一是多种工艺技术进一步复合,如在修复和替代人体组织和器官等方面。二是交叉学科领域进一步融合,如纳米生物技术、智能技术在产品制造中的广泛使用。三是产业链上下游技术集成创新,如药液控释、组织支架、软组织修补、矫形植入、创伤处理等方面。抗菌是抑制细菌生长、阻止细菌繁殖的一种控制手段,使人体不受微生物活动的危害,防止织物因微生物生长活动而腐败变质,成为传播微生物危害的媒体。日常生活中细菌无处不在,纺织品吸收的分泌物、汗液、皮脂等物质是细菌最好的营养品,在温度湿度适合的条件下,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短短四小时,可以繁殖100万数量的细菌。毛巾、内裤、床单等成为细菌繁殖最有利的媒介,具有抗菌功能的纺织面料对于防止病菌的侵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用抗菌功能性纺织面料制作的日用品越来越被消费者所重视。目前开发出来的抗菌织物主要有三类:以麻纤维、竹原纤维、甲壳素纤维天然为代表的抗菌性纤维;通过抗菌处理获得的抗菌性纤维;将抗菌剂在化纤纺丝时加入到纤维制成的抗菌纤维。全方位推进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创新,重视功能性纤维的研发,需要建立产业链一体化研发平台。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当今世界三大高科技纤维之一,2012年末世界总产量是1万吨左右,因其是目前最坚硬的纤维,强度为钢的15倍,是制造防弹衣的主要材料,未来十年世界的需求量是10万吨;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造的成品等为代表的高性能非织造布,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热性、耐化学性等特殊功能,可以满足航天航空、国防、海洋、土木建筑、交通运输中的特殊需要。全方位推进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创新,需要紧跟国家实施生物基纤维发展战略的步伐。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是我国战略性生物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绿色、环境保护及原料可再生与降解等特征。目前中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已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技术水平和工程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十三五规划期”重点发展的技术是,生物二元醇生产及技术、聚乳酸纤维原料制造及纤维应用技术、海洋生物基纤维原料多样化及规模化生产技术,构建生物基材料技术与产品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和标准体系。另外,从原料使用看,需要提高废旧再生纤维的技术开发水平,发展废旧再生纤维是我国解决原料来源和废料处置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再生纤维从充当简单的填充物、制成非织造布到纺纱成线,其用途涉及到服装、家纺、户外、车用、建材、滤材等多个行业,显示出巨大的市场价值和作用。据资料,我国每年可用于再生纤维的原料有废旧纤维30万吨多,生产中产生的边角余料上百万吨,回收废旧塑膜制品300余万吨,从境外进口废旧塑膜制品上百万吨,总数达600万吨左右,超过天然纤维原料的产量。如何通过创新利用好这些资源,也是推进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创新的重大课题。
(四)加快推进纺织服装时尚业的发展,使时尚走进千家万户。现代纺织服装业进入了“时尚、品质、绿色”发展的时代,企业拥有最丰富的信息、最时尚的创意设计、最优质便捷的服务、最安全可靠的交易模式,才能加快推进纺织服装时尚业的发展。时尚是流行文化,在现代纺织服装品消费中,引领时尚的人不断地示异,追逐时尚的人不断地示同,示异的人不断展现着不凡的品位,示同的人想要表现自己没有被时代抛弃。时尚产业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创新、传统工艺与现代制造、现代科技与商业模式,在变化中与时刻发生的潮流保持一致。这样纺织服装时尚业的发展,使生活的艺术展现着更美好的生活;使新的活力能升华大自然的富饶资源,创造和重组一个以生命为灵感的世界。科学的进步带来了工业革命,全新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面貌,不锈钢进入厨房,电灯把城市变成了不夜城,娱乐器械和公共设施改变了大众生活等,以大众为主题的亚文化拥有越来越多的时尚话语权。纺织服装时尚业催生着万物升华为家的元素,使所有生物的元素和活力,都融入进重生的勃发状态中,并可出现时尚的轮回。纺织服装时尚业的发展决定着大规模低附加值制造时代的结束,以全面把控研发与质量、品牌设计与品牌文化为核心的,集合设计、采购、生产、营销及服务于一体的纺织服装时尚品牌制造时代的到来。纺织服装新时尚品牌制造时代的根本标志:从纤维、面料、染色到缝制要充分体现环保理念、民族传统优秀制作工艺(包括手工工艺)、现代工业技术的融合;时代潮流与个性的张扬,特别是职业性元素的张扬。在这个新时代里引领时尚的三类人是:设计师、文化思潮的领导者、新文化的践行者。从有着现代服装之父之称的伯恩茅斯开创高级定制时装以来,以法国巴黎为中心的时尚地表不断诞生领军人物;到中国“例外”品牌风格的诞生,时尚与品牌融合为一,变成多点爆发的消费理念。服装外在形式永远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精神内涵,谁关注时尚,谁就成为时尚的引领者。正因如此,时尚才能走进千家万户。时尚与品牌融合为一的细分化发展趋势,促使着纺织服装产品加快由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发展时代。这个时代在市场营销中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国“第一夫人”身着国产时尚品牌服装,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使之成为时尚与品牌融合为一的民族品牌细分化发展的最佳代言人,非常有助于民族女装品牌参与全球竞争,非常有助于纺织服装产品进入价值竞争的发展时代。二是童装消费进入时尚与品牌融合为一的发展时代。童装功能定位清晰时代的到来,为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在不同场所与不同用途的消费需求,生产者都通过把握细分化发展趋势,倾力生产演绎儿童风格的功能性产品,促使童装进入价值竞争的发展新时代。加快推进纺织服装时尚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强化时尚的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一是企业要在展会中通过高水平的展位设计,使展品在有限的空间里展位最大化的突出特点,以吸引参观者的眼球,符合买家的采购习惯,极大地提高展位吸引力。二是要大力发展纺织服装时尚品牌定制业,通过时尚品牌定制,提高纺织服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此造就一大批本土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装设计师。三是在时尚的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中,要保护好时尚形成创造力的知识产权;要高度重视品牌产品的商标保护,目前的驰名著名商标认定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很需要通过配套改革,予以解决。
作者:郭先登 单位:青岛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