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职业素养培育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职业素养培育与高职校园文化的内在关系

(一)高职校园文化创新建设应紧紧围绕职业素养培育的目标

首先,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是高职校园文化创新建设的客观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指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诸如认真负责、爱岗敬业、踏实勤奋和满腔热情等。这是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合社会需求的重要考量指标。比如医疗卫生单位在聘用高职医学生时,都会首先考虑医学生的医德素养,他们可以容忍医学生在医疗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某些欠缺,但绝不会容忍在医德方面的缺陷。但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仅靠具体课程就能达到的,而是要依赖于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的长期教育和熏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其次,满足“零距离”就业的需要。用人单位在招聘职工时更多地是从现实需求出发,要求新聘的人员能随时上岗,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然而许多高职生在就业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并不能及时转变角色,往往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这无疑会增加用人单位的成本。因此,要使高职生在就业时实现“零距离”,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创新建设中突出职业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二)职业素养培育应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

高职校园文化创新建设必须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入职业素养培育的要素。首先,职业素养培育要借助一定的物质层面的校园文化创新建设。高职院校在建设物质层面的校园文化时,应处处突出“职业素养培育”的特点。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社会基层所需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必须要建设一些能学以致用的实验楼和实训楼等,“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始终应该摆在首要和突出的位置”。[3]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建立一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和实验室,融教学与实训为一体,打造培育良好职业素养的外部环境。其次,职业素养培育须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方式体现出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4]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通过开展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校园活动来促进校企融合,这对促进校企双方的合作、信息交流、就业创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促进学校形成自身特色,并使学校的自身定位和特色不断明确,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进而形成社会品牌。总之,职业素养培育与高职校园文化创新建设实际上是统一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的。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但并意味着职业素养就不重要。一个没有职业素养的人,即使技术很全面,也会因为个人修养的缺失而成为社会的祸害。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途径,其功能恰恰就在于它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突出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高职校园文化创新建设,会让培养出的学生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备与所学的技能相对应的职业素养的“全面”的人。

二、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创新建设

高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所需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立足点,而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不仅是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全的性格。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又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引导和熏陶。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创新理念,坚持走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一)理念:树立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长期以来偏重于“专才教育”,在以往的职业教育中存在着偏重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当前由于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高校,特别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院校的教育越来越偏重于技能上的培养,从而导致了青年学生的人文素质及道德水准严重缺失。在目前这样的一个重技术的时代,知识技能当然有其重要性,但人文素质同样也不容忽视,实际上,人文素质是构成职业素养的基础。1999年3月,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曾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国外教育学界在这方面的理念实际上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们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在理工类院校中极其重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学大纲还着重提出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对于攻读理学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两大部分,都有同等的硬性要求,学生必须在毕业前上8门人文课程。对于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在高职教育中,理应吸收国外这些先进理念,强化校园文化在熏陶和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在教育理念上突出以"职业素养培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

(二)原则:确立以“职业性原则”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高职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大量应用型人才,从此定位来看,高职校园文化创新建设应该强调职业性特征。“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必须更多关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内化”[5]。所谓职业性原则,指的是高职校园文化要体现高职教育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突出体现在校园文化与职业素养培育的关系上。高职校园文化作为培养学生多方面才能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等素质的重要途径,应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服务。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与职业素养培育交融与互动,并以此来推进学生整体素养尤其是职业素养的提高,使培养的学生成为兼具技能与道德素质的新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最终达到让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三)实践:探索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创新建设途径

首先,突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创新职业素养培育的途径。高职学生是整个高职教育的主体,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高职学生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促进学生道德人格的提升。因此,学校在教学、学生管理和各种社团活动中,都应该根据高职学生的成长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理解、信任学生,真心依靠学生,放手发动学生,在促进他们道德自觉、自律意识的养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因此,不断创新职业素养培养途径,应着眼于受教育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为根本目的。一般来讲,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在第一课堂中主要以获得知识和信息为主;而在第二课堂中主要通过参与实践来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这个重要阵地,通过多种有效途径,促使他们全面协调发展。同时,不断创新职业素养培育途径还应着眼于时代精神。当前,和谐发展和与时俱进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因此,在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时,不能离开时代精神教育这个主题。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职业素养,不仅要从能力上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要从观念上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其次,积极践行高职“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高职院校与社会各行业合作中,客观地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缺乏持续、持久的推动力,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缺乏法律保障、利益驱动、安全保障和机构服务等制度和机制”。[6]因此,就有必要积极践行高职“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来推动校园文化创新建设。一方面,通过“校企结合”,将企业文化植入高职教育特色校园文化。高职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可以深入了解和体验企业文化中的精髓和理念,即团队协作精神、客户至上理念、平等对待员工的理念、激励与创新理念等。这样有利于高职院校在平时的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自觉地将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从而为高职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保证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学生的专业素质、道德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适应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来拓展学生职业素养。高职院校除了自己创建校内实践基地之外,还要发挥高职院校与社会资源共享的优势,组建高职院校校外实训中心(基地),通过到企业、行业工学交替、项目集群推进、顶岗实习等途径,帮助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作风,让学生在校内外实践教学中感受到职业纪律,提高职业技能,养成较好的职业素养。此外,还要围绕职业素养培育的目的来开展具有职业特色的实践活动。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一线技术性人才为目的,因此,要使学生在未来就业中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不定期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又可以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操。总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不仅具有一般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特征及功能,而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作为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为宗旨的高职院校,其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职”的特征,并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只有清楚地认识职业素养培育在高职院校文化艺术论文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高职人才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熊志强 单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职业素养培育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wgl/168510.html

    相关专题: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上一篇:浅议民事的权益保障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