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创设应为教学目标实现服务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采用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什么时候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完全取决于教材的内容、课堂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并不是每一堂课,我们都要采用情境教学。比如我在《戊戌变法》的时候就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康有为梁启超和光绪帝是男主角,女主角是慈禧,配角有袁世凯,荣禄等。学生抢角色的时候很积极,接下来不知道到底该说些什么。冷场片刻后,他们开始捧起课本寻找答案,可说不上几句,又没词了。角色扮演也就草草收场,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当然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一节课情境导入的设计中,可以利用两组图片:第一组是十七大中外媒体聚焦中国和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图片;第二组是近代史上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场景的图片。让学生在这两组图片鲜明的对比中,得出近代屈辱外交和现代尊荣的外交,从而自然的导入到新课中。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直奔主题,而且用最新的热点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这就可以看出不追求情境创设的热热闹闹,最终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实际上,情境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正确合理使用多媒体和各种信息
在新课程实施以后,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它可以使抽象历史形象化,文字材料音像化,复杂历史简单化。教师借助图形、图像、动画甚至影视等等,课堂感染力大大增加。比如我在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先选用的是漫画“德国凭什么那么牛?”,然后选用“萨拉热窝事件、日德兰海战、凡尔登战役”等影视资料进行授课,这样即避免了枯燥的讲授,又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效果。但是就目前来看,多媒体的利用却出现了一种泛滥的情况,比如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的教师用到的各种资料合计就有十来个,信息量大,过程花哨,学生被如此众多丰富多彩的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所吸引而已,学生根本无暇对情境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和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所以,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时,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带入过多的非历史课堂信息。只有在创设情境教学时,做到与多媒体的有效利用,才能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情境教学法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时,就应该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及思维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内化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我在设计《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时,就设计我的的古希腊穿越之旅,问下列哪些情境是我能看到的:A妇女在操持家务B孩子有专门的家庭教师C大家非常关心孩子在学校考试时是否取得好成绩D公民抱怨他不能参加城邦的政治E但是对昨晚的戏剧表演非常满意F可是对剧院门票价格太高而耿耿于怀G这时一个奴隶进来向他汇报生意。请问上述哪些不符合古希腊的实际情况?”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得到体验,很自然的就掌握了古希腊公民的特征。当然也有失败,比如讲到北伐。我用flash制作的动画演示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和武昌战役:雷鸣般的厮杀声、呼啸而过的枪炮声、滴滴答答的冲锋号声声声不绝于耳;冒着硝烟的战火,北伐军战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广大工农群众也不甘落后,抬着担架冲上前线。整个场面确实热闹,战争氛围的营造也比较逼真,可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以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感知历史似乎显得过于浅显。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已渐趋成熟,思维的发展逐步向理论思维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显然上述情境的设计是不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和思维发展规律的。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设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在模拟真实的历史发展氛围中,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培养学生探究统计经济论文历史和感悟历史的能力。
作者:么丽娟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