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化学理论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
在初中化学的课程体系当中,有些化学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初中化学教师也通常会让学生进行机械性的理解和记忆,这容易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更好的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初中化学教师有必要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开展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态教育,增强化学理论教学的开放性和生动性,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化学理论知识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化学知识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快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养成。在初中化学的理论体系中,很多理论知识表面上看比较抽象,其实有很多关于环保教育方面的内容,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向生态教育上靠拢[2]。例如,在“燃料及其利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们既要肯定燃料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现实生活的重要性,也要意识到燃料燃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可以结合大气污染这一环保教育的主题,实现理论教学与生态教育的融合,将会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
化学实验是在初中化学课程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思维的重要环节,而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由于会消耗一定的化学资源,在获取实验结果的同时,还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固态垃圾等废弃物,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往往也能够实现良好的生态教育效果。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环节,要在“绿色化学”理念的正确指导下,通过化学实验流程的优化,来达成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合理收集废弃物的教学目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教学中,虽然初中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相对弱化,但是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制实验器材来降低实验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硫在燃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进行科学回收,如在氧气瓶中加入少量碱溶液对二氧化硫进行吸收,这样就避免了二氧化硫直接排入空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有效培养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生态教育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在化学实践中渗透生态教育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师过分强调课内教学,常常忽略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所以对化学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但对于那些抽象性的化学知识,如果教师一味进行单向性的知识灌输,那么学生必然会觉得化学知识学起来枯燥乏味,在课下也没有利用化学知识主动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对于初中化学这门实践性、应用性、探究性比较强的学科而言,初中化学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课内教学同课外实践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偏好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达成“学以致用”的化学教学目标。例如,在“爱护水资源”的初中化学教学后,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就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水资源浪费和水体污染等问题,组织开展关于保护水资源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反思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水资源破坏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寻找科学有效的治理对策,并最终拿到课堂上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看谁的实践成果最为优秀。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渗透环保教育和生态教育,也比单纯进行课堂理论教学更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让初中化学教学充满绿色,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树立绿色教学观念,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多个环节都加强生态教育的渗透,有效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懂得如何利用化学知识趋利避临床医学论文害,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根本目标。
作者:陆伟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四中学
相关专题:家庭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行为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