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传身教,关爱学生
教师尊重、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同时,教师要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信偏爱。一年级班主任要坚持每天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他们在宿舍区和教学区的表现。特别是课余时间,班主任要经常走进教室、宿舍,融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需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要将全班学生的每天表现记录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中,努力将班集体变成温馨的大家庭,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由于生理障碍,聋生与周围人交流较少,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较同龄健听学生多。面对聋生的实际情况,班主任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示范、引导,绝不能放任自流或时紧时松。应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就是父母,学校就是家,让他们在温馨的环境中打开心扉,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营造良好的班风
良好班风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调节学生的心境,而且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归属感。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引导者,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一年级班主任要把养成教育放在首位,建立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对聋生的学习、生活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懂得生活在集体中应该做什么、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班主任可在学期初制定班级公约,如笔者所在班级的公约是:早睡早起身体好,坚持锻炼很重要;上课专心认真听,课堂纪律要遵守;团结同学关心人,尊敬师长有礼貌;个人卫生要讲究,环境整洁要记牢;爱护公物要做到,集体荣誉保护好。开始时班主任每天检查班级公约的执行情况,一段时间后就让相关班干部担起这项责任。班主任可利用晨会、课余时间向学生反复强调纪律、安全、卫生等重要性,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通过在班里评比“每周之星”(如“守纪之星”、“学习之星”、“劳动之星”等)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个人荣誉感;也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鼓励学生争取各项集体荣誉,如学校卫生流动红旗、学校文明班流动红旗等。
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年级新生对学校环境、生活还不是很熟悉,再加上年龄小、自觉性较差,因此对一年级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必须从头开始,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不管何种习惯的培养,都要重视“第一次”,如第一次教学生坐,第一次教学生整理书包、摆放文具,第一次教学生如何举手、怎么回答问题,第一次教学生怎么排队、如何在饮水机前打水,甚至第一次教学生在学校怎么上厕所。第一次做得好,有个好的开始,后面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就会比较容易。众所周知,学生一旦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想要纠正过来是很困难的。因此,聋生刚入学时,班主任就要从各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班主任可结合学校的《班级量化评比要求细则》,利用班会课和品德课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学生管理》规范。平时上课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及时提醒做得不好的学生。班主任可和全班学生商定并为班级定下班规,要求学生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条例和班风量化标准,并实行班干部负责制度,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四、人人参与班级管理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使教师、学生都成为管理的实施者,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班主任可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选拔班干部,让每个班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做到事事带头、以身作则。一年级班主任要尝试将班级的各项工作分配到班干部个人,工作实行包干制,奖勤罚懒,天天检查反馈,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开始时,班主任凡事都不可懈怠,要亲历指导,教给他们管理班级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就可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班干部做对时,要鼓励表扬;班干部做错时,要及时勉励,帮他们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班主任可把班级管理工作分成若干块,包括学习、纪律、门窗开关、清洁工具发放、卫生保洁等方面,并把班里的门、窗、小黑板、卫生用具、多媒体设备、桌椅等集体财物编上号码、列出明细表以供分工管理,每件物品都由专人负责看管、维护。不仅是班干部参与管理,普通学生也要参与其中,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因,开发他们的潜在能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班主任要结合管理实际,评定优秀、良好、及格等操行等第,奖惩情况每月公布一次,并据此评定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实践证明,精细化管理是最实际、教育效果最明显的一种管理方法。精细化班级管理最大的优势是把教师平时对学生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纷繁复杂的班级管理目标清晰、操作简便。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评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约束自己,渐渐地养成好习惯,并在不经意间塑造着自己。聋校班级管理非一日之功所能奏效,而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育人工程。班主任要在“细”字上做文章,在“精”字上下工夫,在“实”字上求效果,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情服务,真正做政治期刊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服务者。
作者:冯雁玲 单位:广东省肇庆启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