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1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问题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质上是一个多个组合关系的处理过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理论与实操之间的关系、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若这些教学关系处理不好,教学效率将无法得到提高,而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问题也突出的表现于这几层关系的处理上。
(1)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处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教学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然而当前,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权威主宰着整个课堂,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依旧只是知识接收者,在这种教学关系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不利于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另外,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偏重于书本知识,很少与学生日后所从事职业相关知识领域相联系,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自然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热情,感到十分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也就无法得到提高。
(2)理论与实操关系的处理。中职院校受教学条件、教学模式及课时的影响,不仅在教学内容方面侧重于理论知识,而且学生学习成绩评估过程中,一般也以理论知识的考查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实操能力的训练和考评,这与计算机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本质特性的相背离的。
(3)群体和个体关系的处理。目前以班级为单位的讲授式教学,重学生的群体的一致性而轻个性培养,对于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差异性较大的中职学生而言是不合适的。教学中强调良好的教学秩序,一个班级所有学生同一内容、同一进度,缺乏灵活性,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可扩展内容。长此以往,同一个班级不同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会参差不齐,能力较高的学生上课缺乏新鲜感和趣味性,而程度较低学生且囫囵吞枣,难以消化。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势必会造成两极分化,整体教学效益会大打折扣。其实上述三大关系处理不当问题还是归根于教学模式问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从本质上讲,难以转变师生角色,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若只是从教学方法或手段方面做调整和优化将无法彻底改变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因此,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教学模式的转变,探究出一种既满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又符合中职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而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模式正好能针对上述问题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2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为了充分说明分层教学法是一条有效解决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问题的途径,并促进分层教学法的推广和应用,首先必须对其适应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通过具体的分层教学策略保障分层教学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功效的发挥。
(1)分层教学的适应性对于分层教学的定义表述有很多,但大体内容相似,即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特征,按同班不同层或同层同班的方式将学生科学地分成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能产生以下作用:首先,分层教学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分层教学的立足点是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挖掘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中职学生在学习中获取自信,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欲望及创造能力。其次,分层教学法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分层教学能使教师的“教”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学”,整个过程重视了中职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教”与“学”相互呼应转变了中职学校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再次,分层教学能正视学生个体差异。中职学生在兴趣、气质、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而分层教学正视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不同学生,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总之,分层教学可从中职学生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每个中职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技能形成和个性发展。
(2)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分层教学的实施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为了详尽说明分层教学具体策略,笔者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的“WORD2003图文处理”相关内容为例进行分析。1)学生分层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开展一次摸底考试,从而掌握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态度、方式和水平,为合理的分层提供依据,一般钭学生分为A、B、C三层,其中A为基础层,甚至有个别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教学中应使这部分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B为发展层,虽然这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经验,但没有经过系统性学习,需侧重于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教学。C为提高层,原有计算机水平较高,有学生很早就已经系统性学过计算机基础知识,重点是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2)教学分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该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还要考虑各层次学生掌握程度,开展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保证基础层学生“吃得了”,高层次学生“吃得好”。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必须在分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趋向,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注重实操部分,因此,在教学实例和课堂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分出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操作能力,设计相应的练习。例如,在简单明信片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可简单演示如何设计名片,简要说明插入图片、艺术字等元素的作用,并让所有层次学生模仿操作名片制作。由于A层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主要让其掌握基本教学内容,操作要领详细。对于B层学生,在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后,鼓励他们美化自己设计的名片,激发B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B层学生的探索能力。C层的学生基础较好,教师给予适时点拨,引导他们独立完成任务,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后,要求他们自己设计有不同主题或有新意的名片。这样就可以解决传统的“一刀切”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3)考核分层在分层教学中,分层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逐步提高才是最终目的,所以,考核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定期对教授的知识进行分层次考核,A层学生主要考查基本知识,B层和C层学生主要考核他们解决问题综合能力。另外,评价方式也要多元化,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一般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当然作品考评是必不或缺的,从形式上可应用日常表现、自评、他评、互评等多种手段,这些评价不仅可以反馈教学效果,还能为教学优化提供依据。
3结语
虽然分层教学的实施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推广和应用必须存在一定的困境,但其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不失为一条解决传统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
作者:曲清 单位:大连市技师学院
第二篇
1以知识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
现在有很多职业院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不分专业,盲目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教学内容脱离或者偏离了学生的职业需求,没有真正把学生未来的职业所包含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有的放矢。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及其就业方向,认真分析其未来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有针对性地适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与之对应。如对物流专业的学生讲授Excel,物流方面的案例现行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深入企业,了解物流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设计这方面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讲授,让我们的教学做到与时俱进。这样学生毕业后可以最大程度的学有所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高职业意识。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
我们应改变过去陈旧的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学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学生,教师应由讲授转化为指导[1]。教师对必要的知识点进行讲授后主要以指导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形成[2]。教师从全方位服务于学生、为学生所用这一思路来进行课程设计,让我们的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3]。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完成项目构思、项目设计、项目实施,达到掌握和运用新知识的目的。受生源的影响、招生方式的变化、地区经济的不同和学生所受相关教育的不同,造成职业院校学生入学后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在知识上存在一些差异,或是还没能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要充分分析学情,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个别指导或是知识的拓展训练,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创新意识和个性化培养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向个性化发展。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4],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向全国发出了在15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号召[5]。我们的教育要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创新教育是我们共同的课题,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勇于开拓创新,完成这一课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中国梦不可缺的战略性需求。以人为本是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具体到我们职业院校的教学中,就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6]。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把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化发展溶入计算机课程教学当中,如在Word课中讲文档编辑与排版时,题目要求将文字设置为4号黑体红色,而学生设置为3号隶书蓝色,对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的这种行为,提倡学生的这种个性化发展。因为这更能正明学生已经很好地理解和熟练掌握了该知识点,他们做到了举一反三。同时,这样做还便于教师能快速对学生进行评价。
4素质培养
一个人的素质高低有时要超出他所掌握的知识。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各学科教师共同承担的责任,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也要很好地将素质教育渗入到其中。如在Word课中讲文档编辑与排版时,其内容也要精心设计,可以中国梦、中华二十四孝作为素材,在对这些素材进行录入和编辑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父母生活的艰辛与伟大,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又如在文字录入课中,规范学生的录入姿势、正确的指法,要求学生以正确的操作姿势持续20分钟。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心和持久的耐心。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首先要面临的是就业,因此教师要紧紧围绕就业这一课题,深入学生之中,了解他们所需的和所咸兴趣的,以学生和企业的角度来进行教学研究。培养他们熟练的计算机基础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以便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作者:权哲宏 单位: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相关专题: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数学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