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语教育是一个包含诸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在该过程中,文化因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如何正确处理两种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却尚未在学界达成共识,针对这样的问题,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表明外语教育必须与国情联系,在此基础上推行立足本国语言及文化的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外语教育模式;本族语文化;课程改革
在中国,外语学习热现象由来已久,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和学习者意识到语言的学习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学习,因此目的语文化导入成为很多学者的关注焦点之一,很多人对外国文化了如指掌,却对本土文化知识甚少。但是,这种趋势早已产生诸多弊端,很多学生把目的语文化学习当成学习的第一要务,却忽视了对本族语及其文化的关注,长久下去,势必导致外语学习者本土文化意识的淡薄,进而导致本族语文化的缺失。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当前外语热现象进行总结和反思,如果外语教育和本族语文化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那么,这种一边倒的趋势是不是真的符合外语教育的初衷?本文将从文化认知的角度对外语教育中的本族语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如何同步提高两者的学习效率提出具体建议和措施。
一、中国外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很多研究者对中国当前外语学习现状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韩特指出,大部分父母普遍认为外语学习对孩子的发展很重要,很多家长认为外语学习应该尽早开始,以免输在起跑线上。董燕萍对广东省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接近三分之一的学校在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三分之二的学校在三年级开设英语课。也有研究者认为把外教资源融入到中国的外语教学模式和体系中,会对外语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有一些学者意识到目的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提出外语教学中应该伴随着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和深入学习。综合学者们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把当前中国英语学习现状特点总结如下:(1)英语学习呈现出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2)越来越多的聘请外籍教师;(3)推崇课堂语言单语制(即信奉课堂语言应该全部为英语);(4)重视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外语学习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当前中国外语学习现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是不是年龄越小,学习效果就越好呢?是不是外教就真的比本族语外语教师更适合中国的学生呢?另外教学语言到底是单一的英语好,还是英汉结合更合适?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征,针对这些独具特色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才是学习任何语言的必由之路。
二、外语教学中的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
因为语言与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目的语文化往往被看作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脱离文化因素的外语学习很难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目的语文化的导入早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和语言教师的重视。但是,作为某种语言的本族语使用者,母语文化又往往在外语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如何正确处理本族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关系这个问题上,却存在很多误区:首先,大多数研究者注意到了目的语文化的重要作用,认为目的语文化的了解与学习与语言本身的学习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研究者却往往忽视了本族语文化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同样,外语学习者也往往更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却忽视了本族语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这是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一个误区。其次,即便有研究者意识到本族语文化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更多的关注点也是停留在本族语文化对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消极影响层面,如母语文化负迁移等,这方面可参考的文献比较多,具体可参见袁彩虹的系列文章。但是对于母语文化的积极的影响研究者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再次,虽然一些研究者已经逐渐意识到母语文化与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性,但是对母语文化的界定并不严谨,只是给了一个泛泛的“母语文化”的概念。原因就在于母语文化本身涵盖面非常丰富,大部分研究者没有对具体的、涉及跨文化交际的母语文化进行概括和总结。另外,大部分的研究者对于发现的问题并没有提出十分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没有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教师和学生却往往忽视了本族语文化的学习,这种现象体现在诸多领域,对于很多年轻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文化认知水平较低,缺乏古典文学素养,在英汉语交际,特别是翻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蹩脚的翻译,甚至是错误的表述。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节目中,曾经有一个求职应聘者,面对公司企业负责人提出的翻译《白蛇传》的要求,表现的茫然而无所适从,究其原因就在于她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白蛇传》知之甚少,以至于翻译的过程中出现很多明显的内容方面的差错。
三、外语教学中的多元文化模式的建构
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要求我们寻求一种立足中国本土文化的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模式,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要找到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模式,将外语学习与本土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1.结合实际的、多元化的外语教育理论和方法
束定芳曾经用“呼唤”一词形容建构有中国特色外语教学理论的迫切性。并指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外语教师意识到,国外的相关理论虽然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但中国的外语教学实践更需要自己的教学理论的指导”。随着人类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知领域的不断扩展,很多理论逐渐退出人们关注范围并逐渐被新的理论所代替,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到人本主义以及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兴起的建构主义,从源于拉丁语学习的语法翻译法到19世纪末的直接法再到二战后推行的听说法及后来的交际法,合作教学法、多元智能教学法。必须承认所有这些理论和方法都曾经为英语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基础。发展全新的教育理论,同时对另一理论的某方面进行理性的批判和思考固然意味着进步,但是全盘否认某一理论也同样过于武断。因此,只关注某一教学理论,只依赖某一教学方法的行为是片面而狭隘的,必须充分认识并理解每种理论和方法的特点和长处,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将他们有机结合,发展出一种多元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2.“理想”的外语教育工作者
长久以来,很多人坚信核心英语国家所推行的“最理想的英语教师应该是母语为英语的教师”。支持该观点的Quirk表示,最理想的英语教师应该是母语为英语的教师,并提出世界范围内的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应该按照这样的教师所提出的办法来解决。原因是外教在语言流利性、习语的掌握及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程度上相对于当地的本族教师更优秀。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在语音方面,母语为英语的教师较为理想。但是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音的学习,所以单纯从语音角度去考虑理想英语教师的问题显然是片面的。根据欧洲语言教育的传统,理想的某种语言教师应该是在语言水平上十分接近该目标语的本族人,同时又与学习者具有相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显然,这样的传统考虑到语言学习中涉及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因素,认识到语言学习的复杂性并充分意识到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因此,如果本族语教师通过不断刻苦的学习掌握了作为外语的英语及相关的知识,同时他又对学生的文化和语言需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那么这样的英语教师就比外教更具资质。
3.有明确学习意识的学习者
所谓有明确学习意识的学习者就是指学习者必须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有渴望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并逐渐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只有这样学习才能达到最佳效率。可是,决定何时开始外语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具体说来,教师的资质、学习者可以用来与英语相互转换的母语水平、对英语语言的态度等都要考虑在内。在中国,很多学习者由于年龄过小,母语认知水平低下,加之父母老师施加的学习压力过大,种种因素导致学习者很小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不可能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盲目的从众心理是很多家长和成年英语学习者进行英语学习的原因之一,一些学习者变成了“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甚至有一些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还是外国的语言高级,还是外国的文化进步”的错误观念。至于到底什么才是明确的英语学习目的,这必然要与每个学习个体密切相关,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但从宏观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答案应该是明确的,那就是学习外国语言,弘扬本土文化。
4.目的语文化与本族语文化有机结合
学习英语不该以牺牲本土文化为代价。戴炜栋提出“所谓本土性原则,就是指建构外语教育体系时应该立足于我国外语教育实际,所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所主张的师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等都要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外语教育教学特点,有助于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当然,文化是语言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我们最终要以该语言进行交流,如果没有大量的英语文化知识,很容易导致一些由于缺乏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而产生的语用错误和交际失误。但是在当前英语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目标语语言文化而使本土文化的学习和导入被很多人所忽视。我们要学习他人,但同时要重视展现自我,作为英语学习者有义务也有责任在学习的过程中宣传自己的文化,在学习他人的同时也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
四、结语
当前中国英语学习热现象固然有其积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但存在的诸多问题却使英语学习变得事倍功半。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有必要对这样的现象进行冷静的思考,杜绝盲目推崇和完全依赖外国教育模式和方法,深刻认识英语教育必须与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只有全面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因素,推行立足本土情况的英语教育模式才会使英语教育和英语学习走上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韩特.我国外语学习低龄化现状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2):10-11.
[2]董燕萍.从广东省小学英语教育现状看“外语要从小学起”的问题[J].现代外语,2003,(9):40-47.
[3]陈伯超,付瑶.把外教教学纳入开放式教学体系[J].辽宁教育研究,2000,(9):63-65.
[4]束定芳.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J].外语界,2005,(2):4-9.62.83.
[5]Quirk,R.Languagevarietiesandstandardlanguage[J].EnglishToday,1990,(1):17-23.
[6]戴炜栋,王雪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J].外语界,2006,(4):4-14.
作者:赵华威 马云驰 单位: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