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先学后教的学习习惯(先思考、探究、尝试;再小组讨论、探究、练习体验;最后是教师的点评和分层指导,学生再探究体验);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要有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和谐交流;在评价环节,让学生学会客观进行自评和互评,学会倾听、勇于表达,学会发现不足和完善自我。[2]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以及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所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有利于养成教育的培养。
二、创设情景,因势利导,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
课堂导入中,我们可以创设情景,向学生呈现蕴含人文、道德、社会矛盾现象的实例、视频,通过头脑风暴,因势利导,以多种方式渗透德育教育。如在七年期上册《WORD图文混排》这一章节内容时,课前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CCTV公益广告《FAMILY》,然后老师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导入:有这样的一首诗,我想大家可能都会记在心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生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中自觉跟着朗诵)那么,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养育我们,陪伴着我们健康成长。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图文混排》的知识,制作一张爱心贺卡送给我们伟大的父母。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感恩情怀和创作的欲望。总之,[3]我们可以结合学科的特点,从社会生活与实践、学习生活、校园文化、当地文化、历史文化等各方面进行文化主题的挖掘,因势利导,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以积极健康为主旋律,注重文化主题所折射出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正面发展。
三、默化潜移,在任务驱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法。在任务设置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把德育教育的内容灵活地融入任务中,让学生在“做任务”中体验和感受德育教育,实现教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大丰收。例如在WORD或POWPOINT的任务驱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我爱我家”、“校园小报刊”、“节能环保”、“读书乐”等任务从中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热爱集体、保护生态环境、热爱读书的情怀;在EXCEL与VB授课内容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开发小程序管理自己的生活账单,从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学会自理的能力;在PHOTOSHOP中设置设计环保T恤、班徽、公益活动LOGO,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讲授FLASH的引导层、遮罩层动画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设置飞机、军舰在钓鱼岛周边进行日常巡逻的动画,培训学生热爱祖国、保家卫国的情怀。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德育专题的项目制作,如《拒绝电子垃圾,保护生态环境》宣传报刊制作,让学生通过环保卫士的角色扮演,对自己周边的电子垃圾现状调研、采访、分析、找到如何解决电子垃圾污染的处理方法及途径,形成报告。并对此次活动进行成果宣传、展示、评价、反思,从中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与持之以恒的毅力培养。通过围绕德育教育为主题的任务驱动,学生经过耳闻目睹、亲自体验与实践,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能技巧,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使他们逐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课堂小组合作探究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合作程序是非常有效的。在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里,也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了组员的分工和职责,使得组员之间各有所责,各尽其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通过相互的交流、互助,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乐于助人、与人共事的交际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并从中收获了友谊。
五、开展多元性评价,尊重个性发展和渗透人文关怀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并不仅仅意味着结果的呈现或等级划分,除了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外,更要着重于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渗透人文关怀。例如在《中国好声音—声音的获取与加工》主题创作中,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除了对作品本身(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技术性、艺术性)进行自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他评之外,还可以对学生在作品制作中参与的态度,资料收集、整理能力,承担的任务,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交流、协作能力,作品展示时的表达、交流与反思等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评价既有终结性的评价,又有过程性的评价;既有定性评价,也有描述性的评价。在多元评价体系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与优点,让所有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收获自信。并在活动探究中学会相互尊重,善于挖掘长处,发现不足,乐于分享。“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人是有理性、有情感的。在评价中,做到以人为本,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欣赏、宽容、激励与启发,多一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一份评价的标准,教育就会多出一批优秀的人才。
六、移花接木,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和品格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在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方面的潜能,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理想道德教育、安全教育”为主题的中英文打字比赛、以“保护地球,倡导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电脑绘画、电脑手抄报活动;以“读书乐、乐读书”为主题的网络搜索比赛、读书节FLASH比赛;“网上祭先烈”的爱国、感恩等一系列的德育渗透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精神生活,又陶冶了情操。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印象,我们还可以设置作品展示、成果展示等活动,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移花接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无形中受到启迪和教育,更好地做到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性和品格,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本文来自于《福建电脑》杂志。福建电脑杂志简介详见
七、加强师生心灵的沟通,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曾说:“良好的师生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手段”。在课堂中,营造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融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和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从而营造一个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氛围,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要以生为本,用爱心、细心、耐心、精心、恒心对待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以赏识和宽容对待学生的成长。“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动作,一句真诚的表扬,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温暖、平等、尊重,从此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八、利用学科优势,开展学科特色教育,做健康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声音、文字、音乐、图像、动画等信息融合在一起,搭建多渠道的平等和谐的交互平台。如德育网站、心理在线调查平台、青春期心理生理咨询平台、考前心理辅导平台、学生成长平台、专家在线,还可以通过QQ、博客、微博、校讯通等,构架家校、专家一体化德育教育平台。让学生在平等、开放、融洽的氛围中得到应有的关心、引导、沟通,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使其人格健全发展,做健康之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教政治期刊学方法,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既是新课标下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求和呼唤。
作者:陈昌林 单位:东莞市石排中学
相关专题:税后债务成本 西部资源什么时候开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