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护理与安全管理论文(共6篇)

第一篇:妇产科护理与安全管理

1评价指标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两个评价指标:新生儿护理缺陷事件:指发生新生儿临时或长时间的手圈、胸牌脱落事件;患者满意度:由临出院患者(或在家属协助下)填写调查问卷,由研究执行者根据患者填写计算问卷得分。不满意:<60分;一般:≧60分且<80分;满意:≧80分。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儿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差异、患者满意度进行X2检验,检验效能均为0.05。

2结果

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实施干预措施后,分别观察记录每个组新生儿手圈丢失和胸牌丢失的新生儿护理缺陷事件,并分别计算新生儿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将两组发生率进行统计检验,结果如下表1,由表可知,实验组新生儿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为15%,对照组新生儿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为8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出院之前,分别对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40份,共计80份,实际收回80份,收回率为100%.对调查问卷计算分析,结果如下表2。如表2所示,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86%,对照组为58%,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较高;实验组患者不满意率为4%,对照组为22%,实验组被投诉案例较少。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妇产科患者较为特殊,多为孕产妇及新生儿,体质特殊,临床风险较高,需要较高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强度。这不仅需要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206—严谨工作,更需要科学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干预。本文通过引入品管圈管理方式,加强妇产科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的管理,提高了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妇产科临床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了临床工作安全。

3.1品管圈

品管圈,即质量管理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一种科学管理与人性管理相结合的新的管理理念。品管圈从尊重人性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工作激情,加强工作人员的参与感,通过轻松的现场管理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护理人员自发自愿的参与到临床工作中,提高职业幸福感与成就感。

3.2新生儿护理缺陷事件

主要是指新生儿手圈丢失及胸牌丢失的事件。新生儿出生后需在医院内经时间不等的观察护理,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不易辨认,手圈和胸牌是确认新生儿的重要依据。由于需要对新生儿定期清洁护理,手圈和胸牌的脱落丢失在妇产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十分常见,关系到临床护理质量和临床护理安全。分析新生儿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为:①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手圈、胸牌重视不够,没有按照规定为新生儿佩戴手圈、胸牌。②助产士系手圈过松,易脱落。③手圈或胸牌质量较差,断裂脱落。针对以上情况,护士长及主管护士等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制定针对性措施,加强对新生儿的手圈及胸牌的管理。加强助产士技能培训,并完善对产妇及其家属相关知识的宣教。

3.3患者满意度调查

临床护理工作,不仅是要配合医生解除患者生理疾病的痛苦,对患者身体予以专业的护理关怀,更要在尊重患者隐私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这对于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引入的品管圈管理模式,加强了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理念,充分理解并尊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针对性给予相关护理。这对于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专业技能及护理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

4结论

根据本研究的内容,显示品管圈管理理念和模式对于加强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具有显著意义,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力求具体运用该方法,从管理学角度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手段。

作者:张敏 单位:贵州省贞丰县人民医院

第二篇:护理风险在安全管理中的实践

1皮肤压疮危险性评估表

1.1表格的设计

根据患者病情使用Braden评分[1]:①当12<Braden≤18分,将评分填写在“住院患者护理记录单”上,当病情发生变化或满一周时间,应及时重新评估;②当Braden评分≤12分应填写皮肤压疮危险性评估表。皮肤压疮危险性评估表上半部分均为Braden评分详细评分标准,下半部分是皮肤详细部位与压疮分期的描述。

1.2此表格的优点

①上半部分为评分标准,方便护士准确、迅速地做出评分。②下半部分是皮肤详细部位与压疮分期的描述,只用填写相应部分级压疮分期的代码,避免护士反复书写,节约时间。③发生压疮:Braden评分≤12分,填写“皮肤压疮危险性评估表”,对未发生压疮的重点部位的皮肤起到重点观察与预防的作用,减少压疮的发生率。④我院从2013年9月开始评分Braden≤18分,在电子病历的患者信息中“压疮高风险”栏内打钩。并在主页中显示病区全部的“压疮高风险”患者,方便护士查询与护理管理者的动态监管,改变手工电话上报的工作量与漏报率。详见表2。

2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

2.1表格的设计

患者身上有导管均进行评估,此评估单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为详细的导管分类、评分标准和评分记录,下半部为护理预防措施。评分≥2分和﹤5分为中危患者,评分≥5分为高危患者,并电话上报护理部。

2.2记录相关情况

将“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作为评估参照表,不放入病历中,当评分≥2分的患者,将分值及护理措施记录在“住院患者护理记录单”中,还应记录置管及拔除导管时间。

3督导和检查

病区护士长根据风险评估表的记录,每天针对各班次的记录情况可动态掌握患者安全管理的侧重点。通过风险评估表的记录,护理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可直观查看措施落实情况,如床头牌警示标识的放置,患者外出时安全标识挂牌的佩戴,各类导管标识及时准确的粘贴等。通过以上风险评估表的记录及在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可促使护理人员将不安全的因素预防在前,促使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中。

作者:张秀江 邱慧娟 黄冬玲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医院

第三篇: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

1缺陷管理因素

在临床上,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量大且繁重,是旦没有做好危重病人的危险因素的评估,便会造成工作程序的不合理,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6];或护理人员只注重对病人的治疗,反而缺乏对治疗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判断;再者,在病人需要行床旁置管、透析、外出检查时,没有对病人的病情做好详细的评估和准备,也会成为影响病人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

2对策

2.1重视护士自身素质的培训和教育

对护理人员要采取分层次管理,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①每天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带领护理人员对危重病人进行床旁交班,及时发现并指出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对病情特殊者,通过护理查房的形式,探讨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13]。②鼓励护理人员加强自学和继教,加强护理工作传、帮、带、教的指导工作,重视低年资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与培训,每月由护理组长对低年资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的质量评定和考核。③及时传达、学习各种医院会议精神。

2.2建立有效沟通,提高病人的良好依从性

良好的沟通是健康宣育的桥梁,要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首先要平等地尊重病人,在沟通时要认真听取,同时要加强语言和行为的安抚,同时,充分发挥医护一体化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积极的效应[5],根据病人各自的病情特点,对病人及陪护人员进行健康和护理知识的指导,提高健康意识,对年老体弱以及未成年的危重病人,要充分详细讲解透析等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时地满足病人需要,在护理时要多给予心理的鼓励和支持,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7]。

2.3实施安全的护理

肾病综合征的病人由免疫力、抵抗力差,容易引起机体呼吸道感染,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性隔离,避免和感染者相接触。对由于水肿造成的翻身或移动困难,对病人应加强卧位的护理,定时协助其翻身,必要时可使用压疮贴、气垫床、翻身枕等以改善局部皮肤长期受压的情况。

2.4提供舒适、安全的医疗护理环境

对已经出现不良情绪的病人要及时沟通,分散其注意力,一旦病情好转,及时转到普通病房进行治疗[6]。及时处理病人的生活垃圾和排泄物,加强病室的通风和空气消毒,指导保洁人员做好桌面及地面的消毒工作。在抢救病人时,医护人员说话声音要轻微,设立必要的屏风以及保护性的遮挡。

2.5细化护理管理的流程,创建安全文化的氛围

除了提供病情的监测和生命的支持以外,严格掌握急救药品的使用,熟悉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新药时,要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过敏等现象的发生。

3结论

肾脏内科的危重病人由于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预后差等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作为护理人员的管理者,要不断引进护理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更新护理管理的新理念,只有规范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机制,才能充分提高临床护士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以保障危重病人的医疗安全,达到管理的标准化,从而进一步降低病房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

作者:毕朝煜 王红红 单位: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第四篇:门诊护理安全管理

1临床应用

患者持门诊病例、处方、药物交给护士后,护士需正确填写过敏试验登记表各项内容,内容包括日期、姓名、年龄、性别、过敏史、过敏试验药物、执行时间、判断结果时间、判断结果、执行护士签名、判断结果护士双签名。查对所有药物的名称,患者姓名采用反问式查对,并认真耐心解释过敏试验的注意事项,并要求患者或家属仔细阅读过敏试验告知卡的内容。确认明白后签名后注射。

2结果

我院门诊注射室2012年6月以来使用过敏试验告知卡8567例,其中男3527例,女5040例,平均年龄53岁。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对门诊过敏试验候诊区的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应用过敏试验告知卡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满意率达98.9%。使用过敏试验告知卡后,未发现因过敏试验护理、巡视不及时,患者外出或因沟通有障碍,语言不通、听力障碍而发生的不良事件[2]。

3体会

3.1规范护理行为,加强过敏试验中的环节质控:近年来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查对不严、巡视不及时、观察不细致、观察重点偏移、临床经验不足,临床工作熟练而导致的思想麻痹大意及患者或家属的不配合等[2]。减少或避免不良护理事件的关键是遵守操作规程,规范过敏试验巡视时间,过敏试验的监控,在落实巡视制度的同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谈,及时询问。从而有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3.2护士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安全管理意识增强:过敏试验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多,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试验过敏试验告知卡的安全管理值得关注,做到从细小处着手,全方位进行管理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通过临床应用过敏试验告知卡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同时加强了护士过敏试验观察的力度,护士可根据过敏试验登记表的内容及时观察结果,并记录签名。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因患者不配合而造成的到观察时间找不到患者延误观察结果或发生不良反应,未能及时处理或求救无效等不良事件发生,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3.3过敏试验应用有效降低了门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有学者指出30%~50%不良事件可以通过预防得到避免[3],门诊作为患者就医治疗最基本的场所,提供快速、便捷、安全、有效的医院环境,是医院管理的基本。我院门诊注射室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预见性评估,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细化操作流程,过敏试验卡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薄弱环节,降低了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作者:蔡敏容 单位:广西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第五篇:骨外科护理安全管理

1患者因素

患者的心理素质,对疾病认识的水平,将影响患者的情绪及行为。骨科患者卧床时间久,容易发生压疮,压疮的形成与压力的大小和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2]。对局部组织的持续性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重要的原因,压疮也可由摩擦力、剪切力引起。

2对策

2.1加强护士职业素质教育

强化“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的意识,树立“无私奉献、与时俱进”的精神。要求护理管理者关心护士、爱护护士,创建和谐的护理团队,互帮互助,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2加强法制观念及安全意识教育

组织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用反面事例作警示,让护士明白自己在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和范围,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护理文书书写应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及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漏记、错记、涂改、删除、丢失、抽页、主观臆断、随意篡改,特别注意特护记录和死亡记录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对护理文书书写的督查力度,对违规行为予以惩处。

2.3加大专业知识培训的力度

积极组织院级培训,护理部参加科内培训以检测各科培训情况。培训内容包括规章制度、护理常规、专科护理、三基技能、急救技术等,并组织考核,并按成绩评选前三等奖,予以奖励,以此鼓励成绩优异者,达到人人争先的效果。

2.4加强预防压疮的护理

精心的护理可将压疮的发生率降至最低程度。本院采用Braden评分法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进行评估,评分<12分属高危患者,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重点预防。

2.5加强护患沟通能力的培训

要求护士自患者入院起就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奠定基础,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术前加强对患者心理的指导,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取得患者积极的手术配合;术后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院对骨科护理安全的管理重点在于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安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护患沟通能力等的培训上,加大护理管理者的监管力度,有效降低了骨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余召荣

第六篇:门诊输液安全管理

1统计学的方法

将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所有的资料和例数都用百分比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如果P<0.05就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013年和2012年门诊的输液患者的指标相比,在加入了细微服务后的患者的输液的满意度明显的提升了许多,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也减少了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门诊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概率也有显著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医院的门诊输液的观察室是是患者和医院之间接触最多的地区,输液治疗的质量会直接的影响到护理人员在患者心中的形象,也是护患纠纷极易发生的地方,所以护理人员在门诊给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要严格护理操作的制度,加大输液的安全性,提高患者进行治疗的配合度。因为来医院门诊就诊的病人是多样化的,这就给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其中比较常见的输液的不安全因素就是医生下达的医嘱的错误和护理人员的巡视不到位等,这些都会引起一些医疗纠纷的发生,所以针对这一信息许多医院的门诊护理部都开始实行细微化的护理服务,这种服务理念可以很好的规避输液治疗中的不安全的因素,对于医院的安全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2013年和2012年在门诊的输液患者的指标进行研究并且相比较,在加入了细微服务后的患者的输液的满意度明显的提升了许多,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也减少了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而他人的一些研究也表明,在护理中加入细微化服务的理念可以有效的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可以显著的提升医院门诊输液的质量和安全,也促进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患者进行投诉的概率。所以在医院门诊的输液的护理操作环节中加入细微服务,主要是可以有效的改善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输液的质量。细微服务运用到门诊的输液患者的治疗中后,门诊部的护理人员的考核的通过率明显的升高,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发生静脉炎和静脉渗透的概率也减少了很多,患者的总体的满意度提升了许多[2]。

护理人员严格的执行护理操作的制度,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总结,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医院的护理部也对护理人员进行了定期的考核和技能的培训,这样就提工业经济期刊高护士的临床的考核成绩。护理人员对于输液观察室的患者进行定时思维巡视,一旦发现什么不良的输液反应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处理。护理人员要掌握不同种类的药物的机制,了解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减少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门诊护理部在加入了细微服务以后,护患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明显的缓和,患者在就诊时的满意度有很大的提高。医院的护理人员要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用细微的人性化的服务态度来护理患者,要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理解患者的心情,详细给患者讲解疾病的情况以及输液的注意事项,让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你的真诚的服务,提升患者对治疗措施的配合度和信任度,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获取患者的治疗配合度[1]。医院要加大对输液的安全管理,合理的推进细微化的服务,构建舒适的输液环境,简化医院就诊的程序,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效的减小患者的投诉率。

作者:祁静 程德梅 林国新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门诊输液室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护理与安全管理论文(共6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wgl/160709.html

    相关专题:哈木拉提·吾甫尔 中小企业营销竞争策略


    上一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问题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