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地方特色为内涵
桂剧是中国十大传统剧种之一,2006年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从桂剧内容中处处可见广西的人文风貌以及历史背景,可以说是研究广西发展史的宝贵资料。由于桂剧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儒家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宗教文化的影响,它也较为深刻的折射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和美学思想。首先它的唱腔别具地方特色,用桂林方言演唱,唱腔细腻婉转,吸取了诸多剧种的声腔比如祁剧、京剧、昆曲等,以“弹腔”为主,兼有“高腔”、“昆腔”、“吹腔”以及杂腔小调。“弹腔”又可分为“南北两路”即二黄、西皮。器乐伴奏也有一些固定的曲牌版式,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使用二弦(似京胡)、月琴、三弦、胡琴以及曲笛、梆笛、唢呐、唧呐(即海笛)等,兼配部分中、低音乐器;武场使用脆鼓(板鼓)、战鼓、大堂鼓、小堂鼓、板(扎板、摇子)、大锣、大钹、小锣、小钹、云锣、星子、碰铃等等。显然,桂剧唱腔和伴奏中的这些程式不仅使其具有了强烈的舞台节奏与鲜明的艺术表现力,又赋予了桂剧与其他剧种不一样的形式美。其次是它的舞台表现技巧在继承了程式化特点的同时,讲究生动传神的演绎。完美的体现了我国古典美学写意性的特点,虚实相生,以形写神。一方面通过运用人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势来传递情感,极富有生活气息。另一方面它通过唱、念、做、打这样综合的艺术手段虚实结合来塑造角色传递情感。表演过程中,动作姿态都极具韵律性和节奏美。可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演出氛围中,获得丰富隽永的审美享受。第三、桂剧剧目相当丰富,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从目前所遗留的资料来看,桂剧第一批独有剧目可以追溯到1896年唐景崧为“桂剧春班”撰写《看棋亭杂剧》40出;再到30年代末40年代初,欧阳予倩为桂剧创作、改编和加工整理一大批新剧目《梁红玉》、《打金枝》、《断桥》等,桂剧由此进入了中国十大戏剧剧种行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也为桂剧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总结了大量的工作;1976年以后,桂剧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不仅制作出一批反响很好的古装戏如《十五贯》、《西厢记》、《小刀会》还创作了一批历史剧目《太平军》、《永安城》、《闯王司法》还有现代剧目《儿女亲事》、《一朵鲜花》等等。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桂剧的剧目已经包罗万象并且自身不断完善和创新,涵盖面之广之深受欢迎程度已无法估计。而桂剧在这样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大众的认可,并不仅仅是因为桂剧的知名度高,更不是因为它自身有多么华丽的舞台与炫目的灯光,而是因为它所保留的中国美学文化—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皆符合了中国老百姓的心理特征。即强调美与善的统一结合,宣扬善必能战胜邪恶,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宗教理念。再加上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崇尚圆满的世俗心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经世致用的生活生产劳动的蓝图。这些别具特色的美学依据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同谱写了这样一种无与伦比的艺术展现形式。超越的不仅仅是地方戏在于形式上的美轮美奂,更是在思想内核上带给观众对于广西当地风土民情上的审美观念。这些特色为桂剧成为地方文化品牌,提供了内涵方面的支撑。
二、以国际化为核心竞争力
有人曾说国际品牌的本质是民族文化的国际化。要把桂剧打造成国际文化品牌不能仅仅局限于广西区内的发展,而应利用中国—东盟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丰富的资源,逐步推向东盟、乃至国际。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视野下,我国只有通过深刻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运行规律,运用具有前瞻性的思维理念和系统专业的管理运营,来打造能够与时俱进的文化产业链引领世界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等多元需求的文化品牌。首先要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和准确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以往的桂剧发展推广只是拘于形式上的文化交流与学习。人们对于它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不了解。而它质朴独特的艺术美却是非常适宜推广到国际舞台上进行商业演出与任何国家、任何种类的艺术进行较量。众所周知,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的艺术文化必然具备了它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涵及多元化的特点。这是检验一种文化是否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的要点,当然这更是市场经济促使下需要的结果。而市场需求也是多层次的,所以很多的艺术创作也需要适应不同需求和层次的观众。目前桂剧走向市场还处于起步和尝试阶段,一方面对待市场还缺乏主动性,也缺少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还需要运用前瞻性的思维方式,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对待和分析市场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要从整个国际市场的角度来考虑,将现代的市场运作的机制贯穿在创作、制作和运作的始终。以我国的国粹京剧为例。2012年北京京剧“唱响之旅”在德国的慕尼黑、意大利的卡塔尼亚、科森扎、阿美利亚以及包含台湾香港在内的九个国家和地区的47个城市包括190余场演出和相应的讲座、展览,深受观众的好评。他们整合国际运作方式,运用较为前瞻性的思维定位京剧“走出去”。而且认为只有“走出去”演出,才能深入挖掘应对国际市场的方法和积累国际演出经验。桂剧同样也是需要在这样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市场运作机制的过程中,凝练自身文化品牌才能在世界文化市场中占有自己的市场,从而真正进入国际文化市场的运作体系。
三、以产业化为发展方向
桂剧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化,通常国际上一些知名品牌经常会与芭蕾舞、歌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宣传推广自己的品牌形象,达到“双赢”的效果。以昆曲为例,2010年当北京皇家粮仓、九朝会、大观园戏楼、蓬蒿剧场、梅兰芳大剧院、北大百年讲堂等纷纷开始了传统昆曲名篇《牡丹亭》、《长生殿》等的厅堂版演出。而与此同时昆曲发源地江苏省开始了一场“人生如游园,难得一惊梦”的实景版《牡丹亭》演出。这是一个为汤显祖《牡丹亭》最著名的一折——“游园惊梦”量身打造的园林。通过园林艺术与戏剧艺术的结合达到了很好的演出效果。亭台楼榭皆为所用,演员们动情的演绎“死者可以生,生者可以死”。这背后的便是昆曲艺术与商会合作的结果。“感受苏州园林,聆听百年昆曲,打造高端政务、商务消费新时尚”就是苏州昆曲会所的营销理念。在整个运作过程中,他们巧妙地整合了各种有利资源,“实景版”的创意加上正宗昆曲传习所的传承,联合当地有着成功品牌运作理念的商业集团,于是一条昆曲文化产业链就初具雏形了。广西的桂剧也可以有效地运用此种产业运作模式,利用先天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优势吸引成熟的商会集团进行合作。对外桂剧能够到国外进行商业巡演和讲座,从而获得国际市场;对内则能够不断完善各种演出机制和演出形式,便于长久发展。另外,随着各种艺术手段的成熟,多种艺术形式也在不断的融合发展,以适应观众审美的需求。近年来电影受到观众们的喜爱,而将歌剧转变为用电影手段来表达的例子举不胜举,如2001年由柏诺瓦•贾柯导演的普契尼的剧目《托斯卡》是歌剧电影中较为成功的一部;再如日本的能剧,它可以追溯到八世纪,它是日本最主要的传统戏剧。日本当代最富盛名的木偶动画巨匠川本喜八郎将这一传统戏剧用木偶动画的形式来呈现,同样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桂剧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门类,它古老而又充满魅力,非常适合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结合,或以其他艺术为媒介,从而达到更进一步的推广,使更多人接受它、喜欢它,形成一系列文化产品。
四、结语
纵观桂剧的发展历程,桂剧经历过艰辛探索,也经历过辉煌,随后又与大多数地方戏剧一样归于沉寂。当前,面对中国—东盟合作的历史机遇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桂剧应吸取其他地方戏剧和国际方面的成功经验,有效整合资源和优势,面向东盟地区进艺术期刊行合理化的包装与营销,必将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刘鎏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