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土地承包经营权研究

1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沁阳市位居河南省西北部,行政区划隶属于焦作市。交通条件优越,是晋煤外运的咽喉要道和重要的煤炭集散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前列。西万镇西万村是沁阳市最大的行政村,90%以上的农户都从事二三产业,对土地的依附性不强。针对西万村的发展现状,2007年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村集体依法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根据村民年龄段每年无偿供应小麦150斤至300斤,并发给其他补贴。

1.2研究方法

第一手研究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获得,问卷调查可以用来探索不同区域中人们的感知、态度、经验、行为以及空间相互作用。为了更好的分析西万村土地流转情况,获取研究区域人群的特征、行为和对土地流转的态度,2010年3月以西万村为典型地域设计了调查问卷,采取了递送式的调查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收回216份,剔除异常16份,有效调查问卷200份。

2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从西万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点和效果进行分析。

2.1流转特点

(1)土地流转从无偿到有偿,租金由低到高。随着西万村效益农业的发展以及国家补贴力度的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已日益见长,并且转包租金基本上由当地土地租赁市场的供求状况所决定。农业产出效益高、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小的地方转包租金就相对较高,反之就较低。(2)土地流转后综合效益大幅度提高。土地流转后综合效益大幅提升,首先,全村新增土地86.53hm2。通过平整荒坡、荒沟,增加土地76.67hm2;对生产路、沟渠和地垄综合整治,新增耕地9.87hm2。其次,村民综合收入大幅增加。土地流转后,部分剩余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村民年人均工资性收入净增2300元。再次,农业生产服务更加完善。由专业组织统一开展机械深耕、测土配方施肥、良种推广和节水灌溉等服务。最后,耕地亩均产量增加,小麦总产量增加约15.5万kg,平均亩产新增50kg。(3)流转规模和水平在区域间差异较大。西万村的自然条件、生产基础、人地比例、种植习惯、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转移程度以及农民的思想观念等方面和其他周边村域存在着较大差异,导致区域间土地流转规模和方式存在差异。综合上看,沁阳市二产、三产较为发达的地区租入或租出耕地的户数较多,在农村常住户中,土地流转户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2.2流转效果

通过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查表和进行实地访谈,西万村土地流转后产生的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综合效益初见成效。

西万村位于典型农区,全村耕地2400余亩,土地流转前户均承包经营的耕地约0.3亩,而且地块分散、不规则,严重制约机械化耕作和规模化种植。土地流转后以村集体企业为龙头,对全村土地统一规划使用,人均耕地增加43%,土地"物尽其用",大幅提高了规模化经营水平和综合效益。

(2)促进了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农民总收入显著提高。

西万村通过土地流转,把村民从原来少量承包经营的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劳动力得到合理转移,为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裕的劳动力,促进了产业的融合发展。从流转调查中可以明显得出,该村农民总收入显著提高,79%的农户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了50%,人均纯收入增长71%。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村集体对流转的土地功能分区、合理规划,不仅整合出66.67hm2山前坡地,而且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业科技含量,播种机、收割机、旋耕犁等农业机械以及滴灌、喷灌等灌溉技术都得到应用。土地流转后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了优化配置,加快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开发设计的生态农业园区采用先进的设施园艺栽培技术,生产金寿杏、早红蟠桃、皇家秋天葡萄、胭脂红桃等反季节水果,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4)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增加了农民收益。

该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前后,土地农业用地用途未发生转变。既确保了粮食安全,又增加了农民受益。2011年全村小麦总产量2010年增加15.5万kg,亩均产量增加15%。耕地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不仅提高了粮食自给率,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而且也增加了农民受益。

(5)土地流转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存在差距。

分析调查表得出,虽然农户对目前的流转收益相对满意,但对未来预期收益还有较高期望,多数集中在每亩1500-2000元之间。今后应结合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目标,进一步提高流转土地的综合效益。

(6)文化素质偏低是土地流转的瓶颈问题。

西万村农民调查者中学历在大学及其以上的仅2人,反映出该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一方面导致农民文化素质与现代化种田技术和管理水平难以匹配,限制了科技致富和农业结构调整,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也造成农民素质结构与市场需求两者之间不匹配,限制西万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使得部分农民心理上惧怕转移,或者转移的层次较低,从而影响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3讨论

土地供给与需求同时出现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产生的前提条件,因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涉及两个互相对立的范畴:买者和卖者、需求和供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数量,从需求角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买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量;而从供给角度,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卖者愿意提供给市场的产品数量。西万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需求者是农业龙头企业,供给者为土地经营权承包者,即每一个农户。土地流转前,农村农户人均耕地0.3亩,靠地吃饭远不能支撑农户的生活和发展,因此,农户供给土地的目的是获得土地的部分收入(转包费)和从事其他行业的收入。沁阳市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较好,西万村二、三产业相对发达,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也相应较弱。因此,该村农户对土地流转有强烈的交易意愿和基础。作为需求者的农业龙头企业,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法定程序对土地经营权进行流转,可以规模化、机械化进行生产,并规划不同地块的功能分区,达到"地尽其用"。其本质是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即生产关系的改善和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既确保了作为农区的粮食安全功能,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达到了供给双方的共赢。

4结论

以微观尺度村域为视角,以典型农区西万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仅平衡了土地的供需,而且调整了土地生产关系,进而推动了土地生产力的提高,达到了粮食产量增加、村域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良性循环。但实际流转收益与农民预期收益还存在一定差距,文化素质偏低以及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是制约土地流转的瓶颈问题。典型农区村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可行和必要的,但也要满足相应的适用条件。比较收益的获取和生产力的提高是土地流转的前置条件;人均耕地较少、稳定的非农收入水平和劳动力转移通道顺畅是土地流转的基础条件;村组织公信力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发展是土地流转的制度条件;完善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是土地流转的支撑条件。土地流转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土地流转的数量和规模化经营适度水平,并且受自然条件、生产基础、人地比例、种植习惯、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转移程度以及农民的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区域间土地流转规模和方式存在差异性。

作者:穆松林 唐承财 王开泳 王灵恩 周彬 单位: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防动员研究发展中心 宁波大学旅游系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土地承包经营权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wgl/156517.html

    相关专题:风险管理师考试 省级期刊论文发表


    上一篇:针织服装设计与制作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