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小故事、身边的实例进行德育渗透
现在的孩子最怕的就是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说教,这一方面源于学生一定的叛逆心理,另一方面也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爱听自己的唠叨说教,就一定要学会运用技巧和方法。既然单调的说教没有用,那么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较为感性的心理年龄段,这个阶段学生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大道理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对于一些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往往拥有更高的接受度。了解了学生这一心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小故事,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往往会收到非常不错的效果。例如,在讲到《人不能选择父母》时,培养学生的孝义就是本节知识的德育目标。为了增强说服力,笔者在上课的时候,就给学生搜集了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事例以及一些身边的事例,同时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由于事例的真实性,使得学生内心获得了很大的触动,从而也令德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利用实践活动进行德育的渗透
很多家长都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在课余时间总是喜欢窝在家里打游戏、上网,事实上,造成这样的局面,责任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于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如今的孩子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身上都背着沉重的课业压力,一些教师为了追求高分、升学率,往往把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而作为家长,要么因为工作压力大,时间紧,无暇照顾孩子,要么就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至于社会,也很难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这种种的原因都使得如今的孩子太缺乏实践的机会。事实上,通过实践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除了理论的说教,一定要努力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体会深化道德认识,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主题班会、主题辩论赛,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课,参与一些社会公益行动等,这样,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德育渗透,可以让学生获得最为直观的感性体验,并通过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后,最终内化到自身的道德体系中。例如,笔者在讲到《遵纪守法》这一课的内容时,就带着学生去实地参观了一次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在真实的情境下,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不守法的悲剧、不懂法的悲哀,充分地认识到学法、懂法、守法的意义,从而对学生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建立德育评价体系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算是比较弱的一块,一方面与德育方法的不当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德育评价体系的缺乏有关。与知识的习得相比,德育成果往往很难用一张卷子、一次考试来衡量,那么,怎样来评价德育的成果呢?这时就需要一个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因此,建立一套德育评价体系,使得德育成果能够得到恰当的评价,这样,通过有效的评价就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推进德育活动的不断发展。思想品德在学校教育中承担着德育的主要职责,而初中阶段又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初始阶段。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充分利用思想品德学科优势,努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得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所急需的人才。
作者: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