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心力衰竭的52例患者作为心衰组,未发生心力衰竭的63例作为非心衰组,心衰组心衰前和非心衰组高血压用药方案相同。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血糖、左心室重量指数、吸烟史、房颤、血压;入院后第2天清晨取行空腹静脉采血,测量血糖和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两组患者糖尿病、左室肥厚、吸烟史、房颤比较采用χ2检验;年龄、空腹血糖、血脂指标采用t检验;单因素结果中有相关性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分析。结果心衰组左室肥厚、吸烟史发生率的较非心衰组高,空腹血糖、TC、TG、LDL-C较非心衰组高,HDL-C较非心衰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肥厚、吸烟史、高空腹血糖、高TC、高TG、高LDL、低HDL-C是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左室肥厚(OR=5.61,P=0.00)、低HDL-C(OR=0.98,P=0.02)、高空腹血糖(OR=0.92,P=0.03)是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室肥厚、低HDL、高空腹血糖是高血压合心力衰竭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关键词:高血压;心力衰竭;危险因素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致死率较高。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重要诱发因素,会加重心脏负荷,降低患者5年生存率。有研究指出,避免增加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负荷,并予以积极干预治疗,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据了解,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女性患者存活率为31%,男性仅为24%,预后较差[1]。对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便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1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修订版)[2]中拟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男69例,女46例,年龄42~79(57.61±3.26)岁;高血压病程8~22(15.96±2.36)年。根据有无发生心力衰竭将患者分为两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12版)》中拟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52例发生心力衰竭作为心衰组,63例未发生心力衰竭作为非心衰组,心衰组心衰前和未发生心衰组高血压用药方案相同。排除入组前服用影响血脂、血糖等药物治疗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本研究取得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分析因素记录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血糖浓度(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或随机血糖浓度≥11.1mmol/L)、左室肥厚(男性左心室重量指数>125g/m2,女性>110g/m2)、吸烟史(现在吸烟或戒烟<24个月有吸烟史,戒烟≥24个月或未吸烟者作为无吸烟史)、房颤(心悸。脉律绝对不整;心电图示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距绝对不等);入院当天测量患者血压,测量3次取平均值;入院后第2天清晨取行空腹静脉采血,测量血糖和血脂指标。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单因素结果中有相关性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危险因素分析心衰组左室肥厚、吸烟史发生率的较非心衰组高,空腹血糖、TC、TG、LDL-C较非心衰组高,HDL-C较非心衰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2.2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选表1中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项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危险因素赋值:年龄(≥55岁为1分,<55岁为0分)左室肥厚(有为1分,无为0分)、吸烟史(有为1分,无为0分)、空腹血糖(异常为1分,正常为0分)、TC(异常为1分,正常为0分)、TG(异常为1分,正常为0分)、LDL-C(异常为1分,正常为0分)、HDL-C(异常为1分,正常为0分)。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心力衰竭作为因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左室肥厚、低HDL-C、高空腹血糖是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3讨论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重要诱发因素之一,据了解,40%左右高血压患者伴随心力衰竭[3]。有研究显示,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5年后生存率,并改善预后生活质量[4]。左室肥厚是高血压常见的伴随症状,常作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重要预测因子之一。本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左室肥厚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相关性。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室肥厚。据不完全统计,20%左右高血压患者存在轻度左室肥厚,50%左右患者存在重度左室肥厚[5]。其中男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左室肥厚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是单纯高血压患者的7倍以上。国内学者指出,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力衰竭间存在密切关系[6],但其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本研究表明,空腹高血糖是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空腹血糖升高可能与患者糖耐量下降有关,糖耐量下降影响心功能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增加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心肌耗氧量,造成左心室重构,进而诱发心力衰竭。②持续高血糖状态,会增加血液黏稠度,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液循环。③高血糖会产生渗透性利尿,造成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升高,增加心脏负荷[7]。国内调查研究表明,持续高血糖与心力衰竭患者呈正相关[8]。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HDL-C水平是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高血脂会加重对心血管功能的损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HDL-C水平与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尤其是低HDL-C会影响左室舒张功能。有学者指出,血脂异常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9]。心功能结构异常患者往往会伴随血脂异常,进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心室肥厚等。多项研究表明,HDL-C对心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可抑制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上,促使血液循环,改善高LDL-C水平,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但随着HDL-C的降低,其对心肌功能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减弱[10]。因此,临床密切关注患者血脂变化,及时遵医嘱予以降脂药物治疗。综上所述,左室肥厚、低HDL-C、高空腹血糖是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必须重视对高血压患者高血糖、高血脂及左室肥厚的干预治疗,改善机体代谢异常症状,有利于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提高5年存活率。
作者:潘庆丽 单位: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
相关专题:国际贸易对企业的影响 一篇论文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