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民族文化的应用(共3篇)

第一篇

1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符号应用的两个注意事项

(1)尽可能选择正面文化力量的民族文化符号。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符号,其代表着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价值。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只需要创造性提取有价值的视觉元素加以利用。但部分民族文化符号却代表着消极含义,例如,“三寸金莲”等病态审美观。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应尽可能选择正面文化力量的民族文化符号,更好的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2)尽可能选择辨识度高的民族文化符号。相比于纯艺术来说,艺术设计需要考虑受众接受水平。艺术设计者必须全面考虑受众的接受程度、认可程度,这也是艺术设计作品衡量的重要指标。随着历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很多民族文化符号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接受起来存在一定障碍。因此,尽可能选择辨识度高的民族文化符号,尽可能得到公众的理解与支持。部分设计者错误的认为选择陌生的符号能显示自己的设计水准,但往往适得其反。

2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符号应用方法

(1)深入钻研民族文化符号的价值内涵。准确运用的前提是理解。之所以民族文化符号源远流长,是因为背后隐藏着重要的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若对这些民族文化符号的价值与精神不能准确理解的话,就不可能准确运用与创造性转化。比如说,中国传统的“太极”图案,两条鱼阴阳相拥,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纠缠,在永恒之中展现完美与和谐,是道家文化的主要思想体现。靳埭强(香港著名艺术设计师)在“艺术家联展海报中”,通过粉彩笔与水墨充分设计太极图,借用到家精神,再次诠释太极图的精神内涵,展现为艺术文化相互交融的本质,得到了一致的好评与赞扬。(2)现代设计语言与民族文化符号相互结合。在历史文化发展中,民族文化符号有着鲜明的历史特点。在处理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符号之间的关系时,必须做到“创新”与“发展”并用,积极吸收净化部分,进一步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将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符号相结合,恰当到处理、运用这些符号。不同的设计内容下,相同的文化符号就会传达出不一样的意义。比如说,“盘长”是我国传统、吉祥的民族符号,中国联通创造性的采用这一符号,并设计成为联通标志,表示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意思,标志着在现代网络通讯日益繁荣的今天,中国联通迅达畅通、井然有序。2008年北京申奥会标志,也是借鉴了“盘长”的民族符号,同时融入了书法的写作艺术,简洁、凝练的传达出和谐、团结与力量。上述案例中都完美的应用了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设计与民族文化中找到了结合点,更好的促进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3)紧抓民族文化符号的色彩特征。通常情况下,民族文化符号的视觉效果非常强烈,高纯度色彩与色彩造型,依靠空间距离、色块形状、色块大小进行统一,在稳定、饱满的图形中协调呈现。比如说,传统的民间泥娃娃,有着红喜绿,白为媒的要诀,绿色与红色是强烈的对比色,具有互补作用,在中间用白颜色才能达到整体的和谐与美感。在进行艺术设计时,紧抓民族文化符号的色彩特征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4)现代艺术设计中更好的促进民族文化符号的更新与发展。在进行艺术设计的天,需要找到现代审美与民族文化符号的结合点,并在深刻了解符号价值的前提下,创造性的运用民族符号,更好的促进民族文化符号的更新与发展。将现代材料、现代图形与民族文化符号进行全新融合,并对民族文化符号进行创新,突出现代设计理念、传承历史文化价值。使得民族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四喜人”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图像,陈幼坚先生充分将这一元素融入到公司标志的设计中去,利用图形与图形的共用、重合进行组合,借用了民族符号背后的美好、吉祥,进一步传递出团队协作、全面、和谐、吉祥的企业理念。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设计中,也创造性的融合了传统的“祥云”标志,传达和谐、美好、吉祥的设计理念。

3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针民族文化符号的概念及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符号应用的价值开始入手分析,从四个方面:深入钻研民族文化符号的价值内涵,现代设计语言与民族文化符号相互结合,现代艺术设计中更好的促进民族文化符号的更新与发展,民族文化符号的简洁化、概念化,对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进行详细探究与分析。为日后进一步研究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符号的有效应用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作者:齐轩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第二篇

一、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设计中民族文化的融合

从下面图表中可知,历届开幕式的设计,均是以“水”为核心创意元素,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宗,而且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像水一样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泰国建筑师S.朱姆赛依(SumetJumsai)认为“东南亚是水生文明的发源地”,所以水不仅影响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对它的文明发展过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幕式主题创意设计上均与“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创意设计中,通过运用与水相关的珍珠、帆船、灯塔等元素,和东盟国家特色建筑或民族风情巧妙地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手法进行创意表现,如第四届中国与东盟博览会开幕式,现场的设计就像一艘巨轮,将主办国国旗和东盟旗的标志融入到白帆中,12面白色扬帆像似准备在蓝天碧海中远航,再将中国与东盟国的特色建筑图片点缀在整个环境中,让各国人们切身感受到中国与东盟文化的特色魅力。随着中国与东盟国的剪彩嘉宾推动加速器,瞬时,无数彩绸喷薄而出,漫天飞舞,主席台前的蓝色丝绸犹如浪花在飞舞,象征了中国与东盟国家民族文化精神生生不息、相互交融,孕育着辉煌灿烂的文明前程。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不仅是一个重大仪式,也是中国和东盟各国领导人共同出席的重要外交场合,它能够缩短中国与东盟国之间民族文化的距离,增进友谊。因此,开幕式的创意设计需要在这样的文化交流和碰撞中凸显出中国与东盟国各民族文化大融合,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做好开幕式的创意也能为未来的友好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魅力之城”馆设计中民族文化元素的应用

每一个民族都随着地理环境、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宗教信仰、城市建筑等民族特色。“魅力之城”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一个亮点,不仅展示了东盟国家的城市在贸易、投资、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特色,而且也体现了东盟国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从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魅力之城”馆设计中就可以了解到东盟国家极具魅力的文化特色。无论在它的色彩还是造型,其在视觉上穿透着强烈的民族文化艺术特征。

1.宗教色彩中的民族文化

由于东盟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海上贸易,印度文化、中国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等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形成崇拜神灵的宗教信仰国家。从图表中可得知,东盟国家的宗教信仰主要分为佛教与伊斯兰教两大类,而宗教色彩有着很大的区别,伊斯兰教主要以素雅的色调为主,如:白色、淡绿色、灰色等;佛教主要以艳丽、亮丽的色调为主,如:金色、黄色、橘红色等。这种宗教文化的差异对其影响范围相当广阔,从展馆设计可看出两大类之间的文化特色。如(图1)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魅力之城”中“文莱·斯里巴加湾”和第四届的“印度尼西亚·巨港”的展馆形象设计都以白色为主,充分显示了伊斯兰教纯洁、洁净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如信奉佛教的柬埔寨和缅甸等国家,他们在展馆的设计上主要以艳丽的色彩为主,特别是金色、黄色的广泛运用,以体现人们对佛教的崇高信仰。在佛教信仰中,黄色能辟邪护身,代表兴旺、吉祥、幸福、如意,从图中可以看出,(图2)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魅力之城”中“柬埔寨·金边”和“缅甸·普甘”展馆的设计,在色彩上都以,金色为主,表面均以用金色或黄色涂抹,象征了荣华富贵、吉祥如意等寓意,展现了柬埔寨和缅甸人们对佛教祈福的信仰。因此色彩不仅让结构形象有装饰美感,而且传达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宗教信仰,合理运用色彩对设计起到重要影响。

2.造型上的民族文化

造型不仅是设计的一个重点,而且也是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源。如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魅力之城”中“文莱·斯里巴加湾”展馆在造型上还提取了文莱皇宫金碧辉煌的圆拱形屋顶,将圆拱形屋顶的原型进行概念化,抽象化点缀在整个设计中,而黄色的圆拱形屋顶象征了文莱浓郁的伊斯兰民族风情和皇室的尊贵,至高无上的权力。又如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魅力之城”中“柬埔寨·金边”展馆的设计,在其特色造型上融合了柬埔寨国的特色建筑元素,在造型上将金边王宫建筑造型进行再创造,还给人们打造了佛教里的水神那迦形象,充分展现了一个以佛教文化为主的民族文化特征。

三、中国—东盟博览会主场馆设计中民族文化元素的魅力

主场馆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入口,位于南宁会展中心举办地的东边,位置显要,设计范围是长40m×高10m,并有两个入口包含在内。而对于参会游客来说,主场馆的视觉形象是第一眼看到的展会形象,对于第一印象往往是较为重要的。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性质来说,它是一场国与国交流的盛会,所以要体现公平、平等、友好的理念。在设计中,既要体现主题,又要体现各国之间的平等友好关系,在视觉元素上主要以提取各国的特色建筑,对于它们之间的排列,是以各国的英文名称首字母从A—Z的顺序从左往右排列,而中国是举办这次盛会的主要国家,放在中间。而至于主题涵义的表现,由于每一届都各有千秋,因此在表现时也不一样,如(图3)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场馆的设计,主题是“环保合作”,在设计时,主要以握手为创意元素,象征了友好往来、合作共赢的理念。而201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将“20”与国旗巧妙的融为一体,整个场馆的视觉形象主要以蓝色为主,体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地域关系以及主题思想。

四、结语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民族文化元素在各方面都展示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无论在展馆造型设计还是在设计元素上,都显示着它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而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通过对中国—东盟博览会一些代表性设计的分析,让我们深刻的感悟到民族文化是设计的主要灵感来源,也是设计的文化底蕴,合理巧妙的运用这些民族元素对中国—东盟博览会设计的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期望在以后的设计中借鉴更多的民族神灵典故、历史文化、绘画戏曲等元素,创造出更新颖的优秀作品。

作者:陆培培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第三篇

1民族文化和民族旅游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古今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民族文化是民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有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精神文化有语言、文学、宗教、科学、风俗、艺术、哲学、节日和传统等等。优秀的民族文化是该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不但要加以整理和总结,而且要加以继承和发扬。旅游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民族旅游的开发,使部分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民族文化得以复兴,强化了当地民族的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本地民族自觉传播、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又由于民族文化产生了经济效益,促使本地民族积极保护与创新本民族文化。如何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合理有效的挖掘、提取、运用民族文化元素,更好地展现民族文化,通过民族文化的展现提升旅游的品质,并服务于旅游活动,是民族旅游景观设计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库图尔其广场景观

1)鄂伦春族民族概况。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鄂伦春族人口共8196人,人口数目位于中国56个民族中第51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建国前,整个鄂伦春族仍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密林中过着游猎生活,以打猎为主,捕鱼、采集作补充;居住在用桦树皮或狍皮围裹的圆锥形木杆屋“斜仁柱”里,以“乌力楞”血缘家庭组成“穆昆”氏族;穿戴狍皮衣,使用桦树皮制成的餐具和器皿。鄂伦春民族的狩猎生产方式,是我国北方许多消失的狩猎民族的典型代表,是狩猎文明的活化石。鄂伦春族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创造狩猎文化、桦树皮文化、兽皮文化、萨满信仰等极其丰富的森林狩猎文明,形成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鄂伦春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鄂伦春族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成立鄂伦春自治旗。1953年~1958年走出山林,下山定居。定居改变了鄂伦春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1996年,鄂伦春自治旗实施禁猎,正式结束了鄂伦春族长期以来的狩猎生活。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传统文化的衰退和消失。2)项目建设背景和定位。为提升传统节日“篝火节”的品位,打造精品民族旅游产品,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进一步振奋鄂伦春民族精神,提升鄂伦春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为纪念鄂伦春自治旗成立55周年,纪念鄂伦春民族与东北抗联并肩作战的光辉业绩,让独具特色的鄂伦春民族文化世代相传,实现文化与经济发展互动,促进社会进步。2006年,经自治旗政府研究决定建设一个集传承鄂伦春民族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节日庆祝、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篝火节场地。3)项目分析。“库图尔其”鄂伦春语为“有福气的地方、吉祥宝地”之意。该广场始建于2006年7月,位于鄂伦春自治旗政府所在地阿里河镇西北角,它北距大祥瑞寺2km,西距嘎仙洞5km,南距团结抗战纪念碑、民俗村各0.5km和1km。与民俗村、噶仙湖共同构成阿里河旅游景点链中的核心环节。广场整体为一大一小两个相交的圆形,占地面积4万m2。整体地面配以青灰色大理石,饰以棕红色云卷纹、火焰纹以及植物组合图案,从空中鸟瞰,恰似鄂伦春民族工艺中桦皮篓的盒盖,精巧别致。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整个篝火节永久性场地犹如七彩祥云托起熊熊升腾的篝火。广场建有5座鄂伦春民族“仙人柱”式浮雕墙及9个雕有蛇神、风神、鹰神等图案的汉白玉图腾柱。整个场地创意的构思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鄂伦春民族原始宗教信仰和桦皮文化、狩猎文化,是鄂伦春民族标志性景观工程。南四北五威严耸立的九根汉白玉石柱上用青铜铸件镶嵌着鄂伦春民族信仰崇拜的图腾。向西望去,沿九级台阶拾阶而上,是5座象征鄂伦春古老民居的仙人柱浮雕墙,墙的正反两面也都雕刻着他们信奉的神偶,展现着鄂伦春民族昨天的历史,今天的奋斗和对未来的憧憬。广场中心放置了一个带有民族装饰图案的篝火盆。篝火节时,在中心会场的中央将燃放一堆最大的篝火,供领导来宾和德高望重的族人起舞欢歌。在台阶的外侧,依次燃放八堆篝火,供游人歌舞娱乐。“仙人柱”浮雕墙两侧放置的是鄂伦春民族中古老的传说阿尼冉神像群。塑像两侧各有一盏不熄的神灯。这座篝火节永久性场地与纪念碑场地,是按天圆地方的思路设计;这九根图腾玉柱与五面浮雕墙与宗教文化的九五之尊说法相合;那九层台阶与佛教九层天的意境相通。尤其九根玉柱上既像古代武士的头盔,又颇似游牧民族毡房的柱冠,说明这里曾是中华民族历史“幽静的后院”,又是北方民族秣兵厉马逐鹿中原的发祥地。

3民族文化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选择与应用

1)结合传统生态理念进行合理选址。鄂伦春族离不开大山,离不开森林,离不开河流,鄂伦春族特有的文化离不开独特的环境背景。因此,项目依山傍水,就势而建,既表现了鄂伦春民族传统的生态理念,也符合旅游景观的生态性原则。2)传统信仰文化的应用。以敬畏为核心观念的生态意识是鄂伦春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万物有灵”是鄂伦春族萨满教的核心,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精灵崇拜。广场上的图腾柱展现了鄂伦春族的图腾崇拜、“仙人柱”浮雕墙展现了自然崇拜、浮雕墙两侧的祖先崇拜都在景观设计中得以体现。在景观设计中突出其文化的独特特征对于民族文化主题的展现极其重要。3)桦树皮文化的应用。广场铺装和整体构图采用了鄂伦春独具特色的桦树皮文化元素,有效的将传统桦树皮器具的形制和图案应用于现代景观广场铺装设计,既满足了广场的使用要求,又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4)民族历史变迁的应用。对于民族的发展、变迁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采用了浮雕壁画的形式予以表现,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已经远离和消失的生活情景。5)传统图案的应用。图腾柱上分别为蛇神、鹰、鸟神、雷神、日月神、熊、鹿神、狐、虎神图腾图案。“仙人柱”浮雕墙分别是山神、天神、火神、祖先神、饲马神传统图案。图腾柱的柱头、底座;浮雕墙的底边;广场的铺砖图案分别都是传统云卷纹、水波纹、几何纹、花草纹等的应用。传统图案与现代景观的完美结合,使得景观服务于现代生活的同时,恰当的展示了民族的文化与历史。6)传统建筑的应用。对于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仙人柱”采用了归纳,变形的处理手法,并与浮雕进行了结合,在广场设计中既满足了篝火节环境的塑造又对经典的民族物质文化元素加以了有效的表现。

4结语

旅游景观设计尤其是民族旅游景观设计只有做到根据主题深入地挖掘、提炼民族文化元素,并选择恰当的表现方法,因地制宜,使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旅游景观。

作者:潘晶 万辉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民族文化的应用(共3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wgl/149706.html

    相关专题: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网 管理会计师的职能


    上一篇:景观设计中怎样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下一篇:市政施工项目管理问题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