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本课题组基于对高校教师和企业设计师的访谈,设计了《工业设计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指标研究调查问卷》,对高校和工业(设计)企业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回收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期望了解工业设计人才供需双方的认知实态,并提出了建议。
二、实证内容研究
1.调查数据(数据来源)。课题组设计了《工业设计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指标研究调查问卷》,通过采集宁波地区高校与宁波地区企业对问卷的态度指数,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揭示双方的认知差异。前期,课题组通过专家访谈等方法,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包含“A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B整合与创新设计能力”、“C设计表达能力”三部分,共16项因子。
2.实证研究。课题组根据宁波地区高校数量及工业(设计)企业数量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共抽取了高校和企业共20位被试人员。10名教师和10各设计师都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验。问卷采用5分表态法,即选项分为5分(具备)、4分(比较具备)、3分(有点具备)、2分(不太具备)、1分(不具备)。课题组利用DP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采用T检验。
三、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
1.项目因子说明
本课题实证研究主要分析高校与企业对A、B、C三部分内容中的项目因子进行表态,取得两者态度均值并进行T值检验。第一部分是“A、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这是作为个一个专业人才必备的核心基础能力,设计师在工作中多途径多方式的展示和表现自己的设计作品是一种常态。主要包含以下6个因子:A01与设计背景人员的设计沟通能力;A02与非工程人员的技术沟通能力;A03向财务和市场等利益相关者推介设计方案的能力;A04撰写新产品开发计划书的能力;A05用中文进行设计提案汇报的能力;A06用英文进行设计提案汇报的能力。第二部分是“B、整合与创新设计能力”,这是工业设计师区分于其它专业人才的最显著的特征。它包含4个因子:B01对特定行业(宁波重点产业)产品进行情报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B02洞察用户需求的能力;B03应用新技术进行产品概念设计的能力;B04新产品开发项目的预算能力。第三部分是“C、设计表达能力”,这部分也是工业设计师的核心专业能力之一,但专业性更强,要求更具体。C01徒手快速表现设计创意的能力;C02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能力;C03设计模型综合表现能力;C04产品原型制作能力;C05分析产品工程图的能力;C06绘制产品工程图的能力。
2.结果分析
培养单位有10个因子的态度均值高于用人单位,说明高校对于这些因子的核心能力指标认可度高于企业。另外,双方对C02(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能力)这个因子的态度差异性显著(P=0.0247,小于0.02),说明高校培养的工业设计人才在这一能力上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也就是说工业设计的毕业生的计算机建模渲染能力还偏弱。第一部分共6个因子,其中高校的态度均值高于企业的4个因子可以概括为团队合作上的沟通能力以及设计项目管理的能力,说明在“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上,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远远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能力要求。学校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第二部分共有4个因子,其中高校的态度均值高于企业的2个因子主要是指学生对行业的调查能力及对于新技术的检索和应用能力,说明培养的学生对本地区行业了解不足和调查能力的欠缺。学校可以考虑将设计调查和毕业设计内容设定在地区重点行业。B02这个因子的态度均值相等且偏低,说明双方都认识到了学生洞察用户需求能力的缺乏,说明学生提出创新性方案的基础缺乏。第三部分共有6个因子,其中高校的态度均值高于企业的是C01、C02、C03,主要指的是手绘、建模和模型制作的能力,说明企业不认可学生的这几点能力,与高校的认识存在差异。另外,C04、C05、C06主要是指原型制作等产品实现能力。双方对这3个因子的态度均值偏低,说明双方都不太认可。高校应该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四、小结
本次实证研究,调查了双方对于工业设计人才核心能力的认识并收集认知态度指数,运用DSP软件进行分析。显示高校的认知整体落后于企业。本次调查由于样本数量偏少,一定程度也影响了数据的效度,希望在更深入的研究中能够提高数据的效度。
作者:任文永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相关专题:会计毕业论文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