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审计标准
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无疑应考虑审计学的理论、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环境审计在继承了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后,即与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一脉相承。环境审计原则来自于环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条文,如有些研究者认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制定的一些法律法规,《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发展循环经济的三个途径“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园区”、“绿色消费”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三个方面的审计,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的优势与缺点,通过持续改进,来满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者是宏观的布局,后者是对布局后的监督,可谓互相补充,行之有效。
二、环境审计指标体系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目标应该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对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状态、水平和趋势进行监测评价,为宏观调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循环经济的评价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评判,要求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不仅注重经济的增长,更要注意其发展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协调性和均衡性。环境绩效审计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态绩效审计,经济绩效审计,社会绩效审计。这三重绩效审计分别通过生态指标、财务指标和社会指标来描述。结合循环经济的目标和“3R”原则构建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断地对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动态的完善和拓展,以期更好地敦促发展循环经济。
三、开展环境审计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环境审计立法
国家或政府应当依据本国或当地的状况,制定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的法律法规,只有法律法规制定详细,环境审计才能有法可依,因此制定全面而又详细的环境法律法规是环境审计的前提。当前我们的环境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对于各区域的针对性不强,约束力不够,导致环境审计无法进行或进展缓慢。因此,制定环境法律法规是提高环境审计的前提,法律法规的制定一定要有针对性、全面性、合理性。
(二)拓宽环境审计的途径
环境审计目前主要有合规性审计、财务审计以及绩效审计等三条途径,任何一条途径均有着自身的特点。合规性审计及财务审计具有明确的可以量化的指标,相对来说操作难度小;而环境绩效审计则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操作难度大。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环境管理活动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分析并对照一定标准评定环境管理的现状和潜力,提出促进其改善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建议的一种审计活动。近年来环境绩效审计在国内外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合规审计、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三)创新环境审计方法
环境审计途径多样,决定了要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随着环境绩效审计的发展,除了常规的审计方法之外,提出了一些环境审计的方法:如目标导向法、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和环境费用效果分析法等。科学运用这些审计方法,是提高环境审计的措施之一。
(四)构建环境审计指标体系
随着环境审计的深入研究,环境绩效审计越来越成为环境审计的重要方面,而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又是环境绩效审计中最为困难的方面。环境设计评价体系的创新与完善将是决定环境审计进步的重要标志。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但要考虑区域、行业,还要考虑当前与未来等很多方面因素,研究者应当结合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以“3R”原则为指导核心,紧密结合实际情况,以“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园区”、“绿色消费”三个方面为主导,构建起适合国情或地区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
作者:邢水英 胡国庆 周骞 单位: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