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科学探究始于观察,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力就是人凭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要求学生观察时务求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科学精神的精髓所在,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据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不编造数据和伪造结果,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二)引导学生观察时务求观察事物的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全面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看上去零碎的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置于整体中去感知。如观察水,当然要观察它的颜色、气味、状态,若要进行全面地观察,还要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还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只有这样观察我们才会全面的认识水。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感觉器官来观察同一事物。例如观察一个苹果,同时使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器官去感觉还不够,若用水果刀切开观察苹果里面的结构,甚至观察被切开的苹果剖面的颜色,其观察效果显然更全面。(三)鼓励学生长期观察。偶然的观察不大可能得到有价值的科学发现。气象科学家竺可桢通过24年的物候记录结果,弄清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植物花开花落等物候之间的关系。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也是达尔文几十年含辛茹苦的观察与实验的结晶。做什么事都得有恒心,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
二、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学会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发现变化规律,在探究和发现的经历中,掌握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运用探究发现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二)学会实验探索的学习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命题或创设的条件,进行假设和验证实验;还可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进而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这种学习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其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实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问题或条件的创设者,至于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论,都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在实验探索法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仅是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这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能力,避免由教师代替学生实验的弊端。(三)学会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同学围绕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通过组内交流,相互切磋,从中获得对该问题进一步了解或深入认识的方法。学会交流、倾听、争辩、质疑、合作,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三、促进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
科学离不开实验,做实验就得动手。现在学生动手能力差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动手。学生平时动手的机会较少,加之在课堂上特别是当着同学们的面其心理压力肯定不小,怕失败被同学们耻笑而不愿动手。这时候教师就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动手,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其次,教师要注意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小学生胆小,若出现安全事故,肯定会影响到他们动手的积极性。总之,科学担负着小学科学教育启蒙的任务,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比直接获取知识更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杨培花 单位:永登县中堡镇汪家湾学校
相关专题: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官网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