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化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价值冲突与多元化选择之下本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挑战。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全方位的开放格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急剧变化。人们在文化艺术审美与创作、文化思想交流与融通、文化作品的创作与推广等各方面都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电影作为一种世界性、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在各国的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彰显出来。然而,从整体来看,电影翻译事业在我国文化教育界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电影翻译的整体水平也不高。
二、新时期电影翻译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遭遇到的主要问题
“归化与异化是折磨翻译者的两难选择”(王东风,2002)。所谓的归化,就是指电影翻译中如何更加妥帖地转化为本民族语言,转化为符合本民族认识习惯的形式。但是在电影翻译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电影翻译中由于过度追求翻译“归化”,结果导致形式和内容脱节,让人们读起来觉得不伦不类。譬如看到一些抗日电影片,当看到有些日本军人说着极其流利的汉语时,总让人觉得不舒服。而反之如果翻译的不恰当,中国观众又会觉得演员的语言听起来太生硬、不自然。因此如何掌握电影翻译的度,做到既忠实于作品原来的文化精神,又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能够领略到一部影片的艺术特色,就成为电影翻译中的难题。在翻译实践中,翻译人常常遇到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给电影翻译带来的巨大挑战。审美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复杂而高级的活动,包含了复杂的感觉、心理、思维、情感等一系列多样化而又统一的精神活动。文化的多元性也同时决定了人们在审美价值取向上的多元性特征,翻译者必须懂得在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中把握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解读艺术作品的基本倾向才能取得良好的翻译效果。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生命文化,生命与生活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底蕴,因为美总是来自于一种善的价值取向;而西方主流文化则认为美学独立于生活之上,和生活有着清晰的界限。这种基于文化价值取向方面的根本差异,作用电影作品中就形成了不同文化情趣的电影作品。如何理解这两种审美取向之间的转换关系,对于翻译者来说,首先需要具备很高的哲学和文学修养,仅仅掌握专门的翻译技巧,是不足以准确实现这两种不同价值观的忠实转换的。
其二,思维差异性是电影翻译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对于电影翻译来说,基于文化性格的差异性导致的思维的差异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于翻译人而言,自身必然因为接受教育的背景不同而存在着思维方面的差异性,其在翻译中需要自觉地克服这种差异性,以达到在语境用意上最佳的揭示电影作品的核心精神;其二表现为对于观众的影响方面。由于观众在欣赏电影时会带着强烈的主观性,他们对于一部电影作品的认知和评价会因为其审美取向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电影翻译中一定要考虑到观众的心理感受,否则就会导致电影翻译的失败。翻译家傅雷曾说:“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东方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龙千红,2007)。东西方文化中思维差异的根本不同,导致人们在对评价电影作品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如何调和这种认识,是电影翻译人应该注意克服的问题。
三、策略
东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根本差异,客观的形成决定了电影翻译中应给注意的基本原则。
其一,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以正确的态度和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在强调文化互补中解决这一问题。任何文化的形成过程都包含着核心价值观思想的形成与积淀,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与价值多元性特征日益彰显,电影翻译者面对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巨大差异,要学会将文化背景寓于电影翻译之中,在翻译中能够有机地将不同文化精神融入具体的语言语境之中,它是观众更恰当地体会和更深刻准确地理解电影的辅助手段。在电影翻译中文化背景和电影翻译共同服务于同一个观赏目的,即真正发挥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之功能,提高观众跨文化欣赏电影的能力。
其二,增进文化交流、提高翻译水平是对于翻译者完成自身使命的必由之路。不同的文化形态既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电影翻译人要善于区分不同文化的利与弊属性,以中西互补、兼收并蓄的态度审视不同文化的文化价值功能,才能真正做到双方文化的相互借鉴、相互交融。在电影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电影翻译人需要深刻地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并能够设身处地灵活变换翻译规范,以实现不同话语之间的转换。
作者:肖景恒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