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基层央行要害岗位风险控制探讨

一、当前基层央行要害岗位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业务风险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不论是守库押运、经理国库,还是货币发行、资金清算,不仅与资金关系密切,而且往往数额巨大;同时,央行还掌握着社会公众期待的众多政策信息和敏感数据,央行自身固有的地位、性质和业务特点,天生具有很高的社会关注度,很容易成为一些犯罪分子作案的重要目标。

(二)意识风险

一些基层行风险意识不强,没有把要害岗位风险防控工作真正摆上重要位置,对其常抓不懈。日常管理中对要害岗位风险关注不够、研究不深,防控措施针对性不强,重要岗位风险排查走形式、走过场,风险防控整体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一是对制度建设重视较多,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关注较少;二是对会计国库、发行保卫等与资金关系密切的岗位重视较多,对保密、宣传等与资金关系不直接相关的岗位关注较少;三是对员工“八小时”以内的表现重视较多,对“八小时”以外的活动关注较少。

(三)制度风险

经过多年建设,基层央行大都具备了较为成熟和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要害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也逐步得以建立。但随着业务内容和科技手段的快速发展,业务系统的不断更新和改造升级,管理手段和操作模式等的不断变化,已有的一些管理制度在适用性、效力性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对新出现的风险往往难以及时有效覆盖,从而导致风险约束和控制随时可能出现真空。

(四)操作风险

1.操作失误风险。受员工年龄偏大、文化基础较差、业务培训难以同步跟进、操作能力提升不及时等因素的影响,操作失误诱发的风险现象时有发生。2.违规操作风险。具体地讲,又有以下几种表现:(1)有章不循。业务处理过程中,一些员工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来操作,如在关闭业务系统时不按规定逐级退出而是强行关机。(2)随意替岗。如有的员工临时外出,不办移交手续随意叫人顶替操作业务;有的员工办理业务时不是逐笔由本人加盖印章,而是办完业务后记账、复核、主管将印章交给某一个人统一在凭证上加盖印章等。(3)顶岗虚化。一些要害岗位人员因出差、休假而需要离岗时,经常出现以下现象:一种是离岗不办移交手续,由部门熟悉业务的其他人员以离岗者身份进行操作,从业务系统和登记簿中看不出有人离岗;另一种是离岗时移交给顶岗人,再由该部门熟悉业务的其他人员以顶岗者的身份进行业务操作,从业务系统和登记簿看属于正常交接。以上情况一旦发生,不论属于哪种方式,都很容易引发“一手清”问题。(4)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落实不到位。有的岗位长期得不到轮换,有的以年休假代替强制休假;有的休假未结束被紧急叫回处理业务;有的在强制休假移交环节进行业务检查时没有人事、纪检和内审部门人员参与,只是部门主管检查了事。

(五)道德风险

随着现代网络科技和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节假日的增加,员工“八小时”以外活动半径越来越大、时间跨度越来越长、接触的社会面越来越多、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复杂,单位对员工业余活动情况的掌控越来越难。在社会思想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难免会有员工参与经商、赌博等央行禁止性活动,如果当其在外亏损严重或欲壑难填时,很可能将目光盯上自己所从事岗位上的财产资金,给基层央行增加风险隐患。

二、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

1.安全意识淡薄。日常工作中一些基层行领导把目光重点盯在业务工作上,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能够尽快出成绩,如何创新出亮点才能得到上级行肯定,如何能够在上级行年终考核评比中获得理想名次。他们认为目前制度健全,员工熟悉,出现风险的概率微乎其微,在这种工作思想指导下,风险防控自然流于形式,干部职工的警惕性随之下降,严格执行的制度变成了摆设,预设的防控功能失去了作用。2.认识有误区。一些基层行领导片面地认为,要害风险控制工作就是执行一些规章制度,只要制度完善了,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一些员工也片面地认为,风险防控是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对身边的隐患视而不见,对业务风险控制建设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过于盲目信任,让信任代替了制度

基层行人员不多,共事时间很长,彼此比较了解和熟悉,因此很多员工对自己的同事都非常信任,临时有事的时候叫同事顶替一下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被叫顶岗的担心拒绝会影响同事关系,而且双方都觉得来回办理移交手续太麻烦。还有的在办理同事提交的业务时,明知材料不齐、程序不符,但担心太认真会让对方觉得不信任,日后关系不好相处,何况都是同事,应该不会欺骗自己,只要对方交待好了事后补齐就给办理了,很多案件表明,犯罪分子其实就是利用了同事间的信任而伺机作案的。

(三)部分制度具有滞后性和不完整性

很多管理制度都是在总结过去的管理经验和案件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起来的,它所能够规范的是过去已经发生或者未来可以预见的情形。但预见并不等于现实,现在的制度不可能覆盖未来所有的情形而可能出现漏洞或盲点。

(四)人员结构现状难以适应履职需要

1.目前基层央行员工年龄普遍偏大,身体机能衰退,接受能力下降,把控能力大不如前,操作出现失误的概率大幅增加。2.一些员工文化基础薄弱,长期系统性培训不足,知识结构老化,业务技能单一,适应要害岗位风险控制的能力下降。3.人少岗多矛盾突出,“一人多岗”现象普遍。能身兼多岗者一般都是业务熟练的骨干,由于自身岗位工作量已经很大,且不同业务处理还可能出现时间上的冲突,因而很难再有精力作为他人的B岗去学习新的业务;而能力较弱者又缺乏相应的顶岗能力,因此顶岗工作困难、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难以全面落实。

(五)要害岗位人员考核制度不完善

1.考核内容不全面。目前基层央行对要害岗位人员的考核,主要是依据个人小结、部门民主评议、所在部门及考核工作小组意见,没有纳入考核期内的思想动态、工作表现、岗位安全操作等重要内容。2.外部评价制度不完善。目前对要害岗位的评议仅限于部门内部,没有征求人事、纪检监察、内审等监督部门意见。3.“八小时”以外监督不深入。综观近年来基层央行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不难看出,在每一个案件的背后,都与这些重要岗位人员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社会关系和个人嗜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对这些要害岗位人员“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的监督不力极易引发其“八小时”以内的相关风险。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央行要害岗位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安全是业务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没有了安全,业务工作就无从谈起。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使所有员工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要害岗位的风险控制是基层央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

1.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每个岗位的权限和责任,将工作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同时,要大力推行分管领导现场督导制度、部门负责人跟班作业制度、业务主管实时监控制度等,要通过强化领导执行力,形成用制度分配权力、按制度运行权力、靠制度监督权力的工作机制。2.建立健全重要事项督办制度,确保要害岗位风险防控措施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3.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确保每一项制度都能够落实到位。

(三)加强制度建设,堵塞制度漏洞

1.完善制度。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指南》,把加强防控和履行职责有效结合起来,针对各个要害岗位操作步骤和管理环节,制定全面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要着重完善相互制约制衡机制,科学、合理地划分和配置操作权限,切实防控超越权限操作、不按规定程序操作的风险。要严格执行要害岗位人员交流、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2.加强对基层央行业务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研究,提高对未来要害岗位风险状况的分析,据此及时完善相关制度,增强预防措施的针对性。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1.加大补充新鲜血液的力度。加大引进高校毕业生工作的力度,同时针对现有在职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尽快改变目前基层行人员队伍结构老化、人才断层的局面。2.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加强理想信念和法制观念教育,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员工积极健康的心态,帮助员工明晰自己的行为边界,提高员工自身的免疫力。

(五)完善要害岗位人员考核机制

1.加强和完善激励考核制度。建议从思想动态、业务水平、工作表现及岗位安全操作、“八小时”以外表现等方面开展要害岗位人员行为考核工作,并对考核项目进行评分和量化考核。2.加强对员工“八小时”以外监督。基层行要把对员工尤其是要害岗位人员“八小时”以外活动情况的监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监督主体,界定监督范围,落实监督责任,拓展监督渠道,重点关注员工是否参与经商、赌博等央行明令禁止性活动,同时加强与地方纪委、检察、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职工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及时发现并清除干部队伍中的“两面人”。

作者:王可立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基层央行要害岗位风险控制探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wgl/118215.html

    相关专题:一带一路 食品召回管理办法


    上一篇:设计管理在EPC项目的实用性
    下一篇:高校体育教学德育工作探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