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给予学生充足空间,注重创新思维培养
在中国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只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亲近,学生才能够倾听教师所讲述的道理,并且能够产生信服的感觉,在这种心理之下,学生才能够爱屋及乌的对教师所教授的科目产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摆脱面面俱到的监管模式,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并且能够保证每一天都春风满面的走进课堂。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感染到学生,使学生沉浸在宽松而温馨的学习氛围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保证自己的心态健康向上,能够将自己放置在学生的位置上,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与学生融为一体。如果教师能够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对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关怀,学生就会自然的从心理对教师感到亲近,在此基础上,师生之间就能够建立起亲切和谐的关系,这将会对语文教学以及人文素养的具体培养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不仅如此,针对青春期的中学生,要能够给予足够的关注,并且能够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的正常人际交往,能够设身处地的考虑到学生的感受,给学生充分的自我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够畅所欲言的进行自我表达和表现,这样学生才能够建立自我,在这种宽松的空间以及氛围中,学生将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依赖以及沉浸,这样学生就体验到了学习的兴趣。具体来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多用一些征询意见的口吻与学生进行交流,如“同学们和我一起来进行接下来的课堂活动,好不好”“大家能够能把这段话的意思解释一下”……在这种宽和、温馨的语言氛围下,学生将产生身心愉悦,从而能够全情的投入学习,并且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创造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激发,这样一来就能够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培养奠定一定程度的基础。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人文教育的资源
语文教材是经过了层层筛选,有无数的专家学者耗费大量心血,从我国优秀的文艺作品中挑选出来的。因此其中包含着十分经典的内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以及精神文明都有着深远的启发以及教化意义。不仅如此,其深邃的人文内涵,能够对学生形成熏陶,使学生的思想以及精神意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系统改变,从而形成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对事物的深刻全面以及系统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关键,就是能够对语文教材中的人文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获得源源不绝的学习素材,并在探索精神的驱使下,进行孜孜不倦的学习。
2.1倡导学生通过勤奋读书积累知识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调动,远远优越于无声的阅读学习,通过高声朗读,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调动起自己的眼耳口心,在这一基础上,就能够强化记忆和理解,并且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更加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够对书中的全部内容包括文字、插图、解释等等方面的内容,形成全面感知,从而能够深入的理解文章内涵以及思想和精神。具体来讲,在针对《春》这篇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进行具体学习时,将《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进行课堂播放,这就使得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生发出了春天的气息,在这种音乐带动的优美意境下,学生就会对春天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深入领会到文章的思想精髓。在这一过程中,要重视课文的背诵积累,通过背诵能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更加近距离的接触,并能够形成深刻的心理体验。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文章内容烂熟于心,在未来的生活中就能够逐渐进行消化,产生更加细致、更加充分的理解,从而对学生的情感以及思想产生系统影响。
2.2强化情感体验
在针对语文的学习中,情感体验是理解文章内容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着重强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心理以及情感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够基于情感体验对相关内容建立起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充分的理性思考,最终形成成熟的理性认识,对生活能够形成自己的思想以及观念。教师讲解对学生的启发只能够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但是如果使学生形成情感体验,这将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刺激,学生就能够获得丰富的收获。具体来讲,在针对《晏子使楚》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以课文为基本素材进行课本剧的排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并深刻揣摩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心理活动,同时熟记台词,通过声情并茂、栩栩如生的演绎,对文章内容进行表现。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表演的同学能够获得深刻学习文章内容的机会,并且产生刻骨铭心的切身体会,从而能够对历史人物的机智勇敢产生深刻印象。
作者:何书强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