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有个重要词叫做“改变”。小学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卓越课堂教学中,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育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习以的行为习惯,改变习惯了的生活方式,改变课堂行为方式。
一、教师职业关注
我们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现校长、教师都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题技巧,在工作中谈论比较少的话题是:学生的创造性、情感态度、个性发展。小学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卓越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研员、教育行政是一个共生关系,教师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必须改变我们的职业关注。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不当关注,仅仅只关注“学科考试成绩”,这表现了教育关注的狭隘性。对于考试学科外的知识与技能关注淡漠,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很少关注,甚至不予理会,这将使教育发生极大的偏差。2、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近期,中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要注意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只关注眼前的考试能过关,那就会忽视对学生中期,远期的发展。3、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而老师在不当关注中,孩子合理的、正当的学习需求不被认可,不被接受,易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挫伤,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致使教师的教育职能大大降低。4、关注学生的个性学习。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在教师的不当关注中,将学习看作是统一的,达到共同目标的活动,对学生学习中的指导也是采用同一种方式,甚至对自己所教的每一届学生都采用复制和迁移的方法倒“预制板”。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教师要承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允许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5、关注学生的人格尊严。学生的尊严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学生的人格应当受到尊重。在教师的不当关注中,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学生被教师分为三、六、九等,从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学生的尊严,是在受尊重的人际关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在学校要经历近二十年的人生,在这样漫长的岁月中,如果让孩子总感到压抑,总遭到伤害,总感到不平等,可以想象,,这样的学生能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格吗?为此,教师要平等、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二、教师课堂行为方式
小学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卓越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对过去的教师课堂常规方式重新审视。课堂上,谁在表现?表现什么?谁在发现?发现什么?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还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场所?这些常规的行为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是要改变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在课堂上流动起来,走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一道共同体验。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究知识的场所。如果教师不改变课堂位置,新的科学课堂教学将无法实施。二是改变自己的角色意识。由兴奋的演讲者变成沉默的倾听者。在美国,对老师有一条告诫,“在课堂上沉默是金”,在课堂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什么呢?倾听学生的欲望,情感,需求、思想、心里、差异、与人的关系……。三是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要学会欣赏学生,与学生一起共享知识、共享探究过程、共享成功、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四是改变教学内容与时间的关系。过去我们是内容服从时间,四十分钟刚好上完课,大家认为非常精彩,恰到好处。如果在四十分钟没完成内容,认为老师教学不行,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新的课堂应该是时间服从内容,因为学生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教与学不可能刚好四十分钟。特别是我们科学课,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有时实验一次不成功还得让孩子反复做,时间只能服从内容。
三、课堂教学情境
小学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卓越课堂教学中,教师将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课堂控制方式。在新课堂中,教师的知识和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将在互动中发挥作用,课堂上将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课堂知识结构比例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课堂将呈现民主的、开放的、生成式的课堂。小学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卓越课堂教学有很大的自由空间:教学目标与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如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具有多元价值取向;教学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如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较大的余地;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如教师有较大的自立、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小学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卓越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做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在这种课程环境下,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如:创造出班级和谐的氛围,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设计孩子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表现自己个性化的教育理念等等。
作者:方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