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风眠生平与美术教育思想的形成
1、林风眠生平
林风眠出生于清光绪年代。祖父林维仁给他取名叫凤鸣,19岁时去到法国留学,改名为风眠。他出生在石匠家庭,祖父是石匠,靠雕刻墓碑维持生活。父亲林雨农继承家业且擅长绘画。他从小失去了母爱,但有爷爷和父亲疼爱。纵观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00年到1925年是求学时期。1914年考入省立梅州中学。1923年到德国游学。1926年到1952年(民国十五年到建国三年)是任教期。美术教育的黄金时间是他在杭州艺专的十年时间。为发展创新中国画,他聘请了中国画画家潘天寿、李苦禅等到学校执教。立志振兴中国画。1945后,主持“林风眠画室”。1947年到1991年归隐。专心作画并多次举办个展。1991年8月12日,他默默地走了,但他留给世人的却是一座融会中西的艺术丰碑。
2、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的形成
1)社会环境
一定时间内的政治文化会对当时的教育思想产生影响。林风眠教育思想的产生有他的必要性,同时也有社会历史原因。“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化领域西学东渐,百家争鸣;美术领域有许多不同的呼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受近代西方美学观点和思想影响,强调美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2)人为影响
林风眠受祖父的影响很大,常对他说:“你将来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双手。”林风眠自小跟在祖父打身边,石匠家的琢磨刻画熏染了他。林文铮是林风眠梅州中学的同窗。林文铮提倡“多多描写社会生活状况!”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激励了林风眠等人,“美育救国”思想也影响了他。决心归国后开展新艺术运动。
二、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分析
1、兼收并蓄,学术自由
林风眠美术教育的最主要特色是兼收并蓄。1926年,林风眠发表的《东西艺术之前途》第一次详细地论述了“中西调和”观。他在教学上提倡兼容并蓄,中西并存。将国画和西画合并建为绘画系的大胆做法有利于中西方取长补短。其办学理念阐释为:“我国一般人士多视国画与西画几若风马牛不相及,各地艺术学校公开承认这种见解,硬把绘画分为国画系和西画系,因此两系的师生多不能互相了解而相轻。此诚为艺术家之不幸!对于艺术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他并不计较。林风眠的办学宗旨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为学生打造了一种放松的的学习环境,创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林风眠提出:“学术上的问题不同意主观和粗暴,提倡广泛的研究,才能达到真正的百花齐放。”林风眠在课堂上一般不提一致的要求,也不会灌输给学生任何理念。他擅长用开放的思想方式引导学生。他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随心作画,发挥个人特性。在浓厚的学术自由氛围中,他既不支持任何一派,也不反对任何一派。
2、因材施教,重在创新
林风眠熟悉所教班级的每位学生。她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式,对于艺术素质较好的给予鼓励;画风拘束刻板的,他会用温和的话语启发学生大胆创造。他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他会与性格刻板、被外形和光影限制的学生自由交谈,使其身心放松一些。以使在作品中流露出学生的个性。当有学生模仿林风眠的笔法时,他会立刻提醒学生不要摹照其他人的,要按自己的去画。林风眠还鼓励他的学生走进生活,不要总是沉在课堂里。他倡导学生感受大自然。林先生每次给写实功底深厚的董希文看画时就说:“没有生命哎!没有生命!”林风眠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慢慢体会到它的意义。林先生通过自己的魅力激励学生“创造世界新艺术”。促使他的学生勇于登上艺术创造的顶峰。
3、人格塑造,全面发展
蔡元培奠定了人文形态美育的基础,使大家认识到美育在人发展中的重要性。林风眠对学生尊重,而且以身示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素养。对待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林风眠不轻易处罚学生。当冯叶下定决心将绘画作为终生职业时,林风眠告诉她要考虑清楚。并告诉她艺术道路漫长而且会很苦。要做就要下定决心坚持下去。林风眠经常用朴实的话语教育和影响他的学生,充分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用心。林风眠告诉学术既要画好画,也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林风眠作为带头者,为学生设置了图书馆,购买了大量不同种类的书籍。为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加强素质教育,艺专努力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学校成立了许多学生业余社团,有音乐研究会、书画研究会、剧社等。学校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很重视。林风眠曾指出:“体育之提倡,不敢后人。”
三、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林风眠主张的美术教育主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这个时代容易忽略掉这种意识。他的教学方法说明民主管理、师生平等、学术自由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很重要。林风眠强调读书要全面。在新世纪情况下,艺术教育要与时俱进,应该强调不同学科的课程结构安排。国立艺专开始创办时期,蔡元培,林风眠的首要任务是聘请优秀合格的教师,教师都具有很高的理论成就,艺术创作能力和文学修养。由此可以深刻的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