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近10年来粮食生产变化情况
1.1近10年来粮食播种面积变化情况
2003—2013年,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粮食播种面积一直在50万hm2上下波动,从2007年开始基本稳定在50万hm2左右。近10年来,该区域粮食播种面积的最大值出现在2011年,为537133.3hm2。
1.2近10年来粮食总产量变化情况
2003—2013年,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粮食总产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7年突破100万t,达到119.2万t,2013年达到152.2万t。
1.3近10年来粮食单产变化情况
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干旱少雨,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较低,2003—2013年该区域粮食平均单产仅为2653.5kg/hm2,与引黄灌区相差4497.0kg/hm2,但粮食单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
2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粮食增产原因分析
2.1粮食增产因素分析
近10年来,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粮食生产在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粮食总产总体呈上升趋势,2013年该区域粮食总产152.2万t,比2003年增加60.7万t,增加66.3%。从粮食增产因素分析看,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实现粮食增产,主要是作物单产的增加和玉米播种面积的增加所致。2013年该区域粮食平均单产3004.5kg/hm2,比2003年增加1155.0kg/hm2,增加62.5%,因单产提高增加的粮食达到58.5万t,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96.4%;2013年该区域玉米播种面积109230.7hm2,玉米总产量79.2万t,面积、总产分别比2003年增加65711.7hm2和51.9万t,因玉米面积增加增产的粮食达到51.7万t,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85.2%。
2.2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
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粮食生产的良好发展态势得益于主要粮食生产措施的落实。
2.2.1落实惠农政策在认真落实好中央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地方配套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2013年共安排中央和自治区各类强农惠农政策资金及粮食生产资金20.3亿元,并重点加大对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马铃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及一级种薯推广等项目的扶持力度。有力的政策推动,调动了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2.2.2坚持种植业结构调整在稳定引黄灌区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对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力度,压减旱作区小麦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覆膜保墒旱作节水高效农业,扩大玉米、马铃薯等高产秋粮的种植面积。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粮食内部夏秋比例由2003年的61∶39调整为23∶77,为中南部山区粮食连续增产奠定了基础。
2.2.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南部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部干旱带盐环定扬黄续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沃土工程实施力度,坚持开展以水利设施改造、中低产田改造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建设,启动实施了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到2013年,宁夏引(扬)黄灌溉面积达到521333.3hm2,山区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达到306666.7hm2,改造中低产田超过133333.3hm2,耕地质量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2.4推广粮食生产优新技术深入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以高产创建为平台,不断加快粮食优良品种选育推广,集成组装配套推广全膜覆盖旱作节水、玉米“一增四改”、马铃薯一级种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生产等高产栽培技术,促进良种良法到田、入户。特别是覆膜保墒旱作节水技术,抗旱增收效果明显,据测算,秋季覆膜平均增产30%,增收2250~4500元/hm2,马铃薯一级种薯推广应用平均增产30%左右。
2.2.5坚持科学防灾减灾针对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春夏连旱的自然规律,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推广覆膜保墒、集雨节灌、坐水点播、保护性耕作等抗旱栽培技术,加强救灾备荒种子贮备,抓住降雨有利时机,加大抢墒播种力度,确保了粮食生产的稳定。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带动群防群治。
3发展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和下一步发展对策
3.1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①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干旱缺水,“十年九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依然薄弱,投入不足,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②从2008年以来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粮食生产实现连续6年增产,但随着人口增加、种植业结构调整,该区域的基本口粮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③粮食持续增产难度加大,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单纯依靠增加面积来持续增产的空间极其有限,依靠单项技术大幅度提高单产更加困难。
3.2下一步发展对策
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开发治理较晚,但光热资源较好,有大量的后备耕地资源。当前,虽受水资源、基础设施等条件制约,是粮食增产的难点地区,但将来通过改善基础条件,发展现代节水农业,又是粮食增产的重点地区。近年来,宁夏粮食生产的成功经验表明,粮食生产实现快速增长必须依靠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依靠基础设施的改善,依靠适应气候并主动调整种植结构,依靠科学技术的大力推广。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平整,加快田间排灌设施、蓄水设施、节水灌溉设施的建设,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沃土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2)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在扬黄灌区大力推广膜下滴灌、喷灌、沟灌等为主的节水技术,发展高效节水补灌农业;在中南部旱作区大力发展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千方百计提高水分利用率和生产率。
(3)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针对干旱和灌溉水资源的变化,及时调整夏秋粮作物的种植结构,并做好不同生态区域的粮食生产布局。针对干旱局势,因势利导,大力发展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等耐旱粮食作物生产,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充分挖掘旱作区的粮食生产潜力。
(4)大力推广粮食生产的优新技术。加快小麦、玉米、马铃薯优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落实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各项措施,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全程机械化生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粮食生产技术,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业机械和农艺措施结合,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
(5)积极培育粮食生产经营主体。针对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下降的突出问题,着力培育发展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流转集中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6)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还不高,应积极培育代耕、代播、代防、代收等专业化合作组织,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认真开展农企对接推广成品配方肥行动,加快农机农艺融合,依托农机服务组织和作业公司进一步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粮食机械化生产水平。
作者:刘超 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